飄天文學 > 不列顛之主 >106.她比你們都帶種(5.2K)
    主歷865年5月18日。

    肯特地區的維京入侵者,在一場毀滅麥田的火光中,又殘忍殺害數十人。

    剛攻破坎特伯雷大教堂時,他們氣勢如虹!

    他們想,既然這次的羊如此孱弱,那就多殺幾隻。

    “海斯泰因”甚至準備將“肯特”王國納入維京法理地區。

    他告訴比約恩,“我們反覆征伐,總有一天,英格蘭人將團結起來,不如趁現在諸國林立,逐步擊破。

    藉着‘拉格納王’神喻,將‘北海帝國’擴大出去。”

    這個想法說服比約恩,他們將前進的戰線拉回,穩住不動,接着派人送信到丹麥跟瑞典,廣邀諸位首領過來,“分食”不列顛。

    海途遙遠,加上聚集時間,一兩個月也難以到達。

    但海斯泰因跟比約恩,打從骨子裏瞧不上這羣英格蘭佬。

    狼怎麼會怕羊反撲,即便羊羣再多?

    這一兩個月,自己就是不動,你們還敢打過來?

    可這一次,兩人被一個女人打壞想法。

    最先發出王室討伐令的,不是七國中的兩強,“麥西亞”跟“威塞克斯”,而是來自肯特北方的“東盎格利亞”。

    由女王“艾德蒙”射出第一箭!

    作爲極爲虔誠的教徒,當聽到坎特伯雷的遭遇,她在王廷城堡,選了處空闊地面,給那位挺身的戰死“伯爵”和進入火中的“大主教”立下紀念碑。

    此時大批肯特人出逃,寧願死在路邊,也不接受殘暴的維京人統治。

    大片麥田,肉眼可見的速度荒蕪下去,不少莊園主至主動放火將田產毀去,接着投奔他國。

    從肯特到東盎格里亞這條北方逃亡路線,沿路可見,餓死或被傷病折磨,繼而死去的老弱,不知多少。

    女王聽見這些,淚流不止。

    而當他聽見鄰國的“埃塞克斯王”,已經準備好大量保護費,要派人送給比約恩時,更對近臣痛斥該王。

    後在緊急召開的王國“賢人會議”上,又聽手下貴族提議,希望效仿鄰國,把“保護費”備好,等敵人隨時來取的行爲時,她憤怒了!

    最強的“威塞克斯”不敢公開聲援,次強“麥西亞”裝聾作啞,

    這時,她比這些男王更帶種!

    女王艾德蒙當場寫下“十四句話”

    這也成爲日後盛行不列顛地區的“十四行詩”起源。

    “左臉女王”這份痛斥信,很快傳遍七國。

    ……

    “北方人不來,恥笑嘲諷,”

    “北方人上岸,退避發抖,”

    “北方人強奪,信毀城破,”

    “北方人遠去,獻禮目送,”

    “北方人再來,棄土棄人,”

    “北方人再去,暗罵偷辱,”

    “百年之忍讓,屈辱至此!”

    永無止盡的入侵,讓越來越多貴族明白,同維京人(北方人)對抗,只有征服或者被其征服的下場。

    坎特伯雷的慘況--就在眼前。

    進入六月時節,埃塞克斯王看到這信,也把付出贖金的想法取消。

    麥西亞跟威塞克斯也開始動員,大戰一觸即發!

    ……

    主歷865年5月25日。

    肯特王的女眷車隊將進入威塞克斯邊界時,一位年輕王子早率領人馬,等了兩日。

    這位王子的容貌優秀,手指細長,皮膚白淨。

    如果剃掉頭髮,穿上教袍,外貌跟儒雅的僧侶教士無二。

    但一雙如同寶劍的黑眉,如大海深不可測的蔚藍眼珠,極度昭顯身上的貴氣跟意志。

    來人正是—王儲阿爾弗雷德。

    身後一衆騎士跟着,他們全身配穿重甲,清一色騎乘黑馬。

    這是阿爾弗雷德剛剛組建的騎士護衛隊。

    作爲王儲,他的敵人就同樹上的葉片一樣多。

    隱時無蹤,可一旦風吹過來,葉片飛散,隨時都有危險。

    這支騎士衛隊彰顯武力同時,也用來保護自己。

    文字可以教化人心,但總有些人無法溝通,那就只好送他們遠離這方世界。

    前方監察路況的斥候來回出現,隨時稟告車隊位置。

    王子身後的幾位近臣騎士,圍住阿爾弗雷德,交頭接耳。

    當阿爾弗雷德聽見肯特王室的車駕,就在五里外時。

    他第一時間帶人奔策過去。

    一刻不到,終於瞧見客人。

    當王室車駕停下,阿爾弗雷德也輕步踢着銀馬刺,放慢速度上前。

    隨後他下馬,看着這些逃難者,每一位都沒遺落,走近握住他們的手。

    在每一個人身上停留不超過五秒,並拍了拍他們肩膀。

    可就是這樣簡單的舉止,也溫暖了他們。

    這可是尊貴阿爾弗雷德王子!

    來到主馬車身旁時,阿爾弗雷德看見肯特國王之女與其妻子。

    “陛下,一路辛苦。”

    阿爾弗雷德說完,他的衛兵正式接管車駕安全,接着將衆人帶到最近的城鎮。

    效忠自己的貴族,已經備好乾淨的衣物,熱騰騰的烤餅跟牛奶,供給肯特衆人。

    僅僅一晚,阿爾弗雷德在這上百位逃難者心中,就成爲一位值得信賴的殿下。

    之後這些人,會四處傳頌他的名聲。

    阿爾弗雷德明白,名聲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這讓無數人才,仰望他的仁慈名聲,從不列顛各地出發,前來投靠自已。

    等到安置好肯特衆人。

    阿爾弗雷德跟四位親信,在一間木造的暗房中,討論接下來該怎麼走。

    而這並不是如何對抗維京人的會議,而是……政變!

    政變發起人--是阿爾弗雷德的情報助手,

    一位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貴族“斯汀?6?4庫克”。

    兩年前,阿爾弗雷德身邊還沒有這職位。

    可當某日,他發現兩位刺客,貌似是由他的國王兄長派來時。

    那一刻,兄友弟恭的畫面開始出現裂痕。

    ……

    “殿下,我們應該利用這次的機會,先不把肯特王室衆人送到陛下面前,以拖延回去時間,

    同時聯絡周邊領主。

    國中‘賢人會議’還有兩個月就要召開,

    上一回陛下將‘羅馬執政官’這職位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一回,還不知將發生什麼,我們必須先發動攻勢,不能再如此被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