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的建築羣,別具一格的設計特色,採用了廢棄原材料,這些標籤讓蕭立峯獲得了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頓獎。

    這是國人第一次獲得這個獎,蕭立峯在得到消息時,整個人都是懵的。

    緩了好久,他跟沈延才確定不是在做夢,是真實的,他獲得了普利頓獎。

    就跟每個學生都幻想過考入清北國京大學一樣,每個建築設計師也都渴望能獲得普利頓獎。

    這是對自身的一種極大的肯定,而且是世界級的獎項,更是意義非凡。

    不僅蕭立峯跟沈延以及沈延的父母很重視,就連國家設計院也聯繫到了蕭立峯,一是表示對他的祝賀,二就是希望他能明白他得獎不僅代表他個人,也代表着國家,因此在獲獎致謝詞中希望他能謹言。

    蕭立峯跟沈延商量到:“延延,我想要感謝秦大哥跟大嫂,如果沒有秦大哥收留我們兄妹幾個,我不可能唸完大學,如果沒有大嫂對我的教育跟鼓勵,我不會一直堅持初心,獲得如今的成就。”

    “要感謝的。”

    沈延對於秦錚跟陸詩詩也很是敬重,如果是她,她是做不到能如此大愛跟奉獻的。

    而且她跟她的父母對蕭立峯特別的滿意,這自然是離不開秦錚跟陸詩詩的。

    蕭立峯的父母跟蕭立華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可在他上了大學,進入社會後,基本上他的爲人處事還有對於自己職業的規劃都是離不開陸詩詩的。

    蕭立峯也曾浮躁過,忍不住想要隨大流,是陸詩詩告誡他設計風格要保持自己獨特的特色,這纔是將他跟其他人區別開來的地方。

    建築設計師有很多,而那些能成爲大家,並被人記住的,都是擁有自己設計特色的,如果大家都有一樣,那還有什麼意思,建築也就不會有不同了。

    而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也就意味着會格格不入,不被大衆所接受。

    進入設計院的幾年,他過得很不如意,好在沈延跟她的父母也很支持他,並贊同陸詩詩所說的。

    之後蕭立峯跟沈延商量過後,倆人同時離開了設計院,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

    最開始,工作室就只有他們兩個人,也沒有項目找到他們。

    倆人就去山裏,去那些保護區,之後是秦錚給他們介紹了一個項目過來。

    也正是這個項目,讓蕭立峯有了名聲,之後越來越多的項目找了過來。

    而他每一次也都會特別用心對待,久而久之,他的名聲越來越響。

    直到美院整體新校區這個項目,不僅讓蕭立峯成功晉級到了國內最優秀設計師行列,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也引起了國外建築設計師們的注意。

    10月,蕭立峯跟沈延以及相關部門的人員隨行,到L國去領獎。

    倆人特意穿着唐裝跟旗袍,蕭立峯上臺拿過來獎盃跟獎牌後,即使已經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依然心潮澎湃。

    他看向沈延,沈延也在注視着他,蕭立峯將獎盃高高舉起,跟沈延共同見證這個時刻。

    接下來的致謝詞,他首先感謝了國家跟之前幫助過他的人,之後是沈延孩子跟雙方父母家人,最後他着重提到了陸詩詩。

    這一段也被國家臺全程轉播,人們感覺貌似陸詩詩這個名字還耳熟。

    這纔想起,之前國際競賽中,那兩個領隊老師也感謝過陸詩詩,而之前採訪一位飛行員時,也提到了這個名字。

    有嗅覺靈敏的媒體人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新聞,紛紛聯繫到國科大附中想要對陸詩詩進行專訪。

    陸詩詩答應了下來,而且趁此機會對國科大附中進行了全面介紹,順便闡述了自己對於教育的一些理念。

    她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將國內教育的弊端給提出來,但這需要有成功的例子在纔行。

    蕭立峯其實不算是她的學生,而那個飛行員她在看到的時候立即想起來是在二廠時候的李飛,她當時跟他說過只要他堅持就能實現他的夢想,只是沒想到他會一直記得她說的話,也真的實現了他的夢想。

    在那一刻,她很是感動,這就是她做老師的意義。

    都說老師是園丁,撫育着祖國的花朵,但沒人知道,很多時候,他們在當下是看不到那些盛放的花朵的。

    而且他們也不僅僅只是花朵,而是以後都要成長爲參天大樹的。

    陸詩詩感慨的撫摸着國科大附中的百年老樹,看向鏡頭,緩緩說到:“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家長們總認爲育人只是老師的責任,但其實一個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父母。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會爲孩子們講解知識,解答問題,也會在其中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

    但一個孩子上學的時間只佔他人生四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而父母卻是會跟隨孩子們一輩子的。”

    “陸老師,我之前詢問過您班上學生的家長,他們說您每次開家長會都會強調這一點。”

    “對,我希望家長能夠轉變對於孩子教育的觀念,我自己也是家長,很清楚父母的心情。

    我們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可卻不能光有期盼的心,而什麼都不去做,最後還將所有的錯都怪到孩子身上,認爲是孩子不努力,不上進,還把孩子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這點我深有體會,就是我小時候,我媽經常會對我說,你看誰誰誰家孩子怎麼怎麼樣,接下來就是我怎麼怎麼樣?”

    陸詩詩輕笑到:“對,家長們都愛這麼說,其實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那個孩子進行學習,可首先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孩子偏文科思維,有的孩子偏理科思維,有的孩子可能在這些基礎知識方面不是很突出,可卻在其他興趣方面會擁有特長,舞蹈、唱歌、繪畫、某種樂器。

    咱們社會已經發展越來越多元化,這注定以後孩子們的所走的道路也能有更多的選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