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華娛璀璨時代 >第712章 開拓者
    汪元、蔡一農和李國利在感嘆璀璨時代的“奢侈”,傑克和愛蘭德這邊,經過劉藝妃的翻譯後,他們兩人同樣很喫驚。

    每年拿2000萬用來維持文學公司運轉,以達到培養符合工業運作的編劇爲目的,且快兩年了都還處在不求回報的實驗階段。

    “這在我們西方几乎是不可能有的事。”傑克搖了搖頭。

    根據雙方的物價來看,華國這裏的2000萬人民幣,他們美利堅那邊估計就是2000萬美元。

    在他們西方資本眼裏,拿這2000萬美元去金融市場轉一圈,一年下來運氣好能翻倍。

    去做長期都看不到回報的事?西方資本是斷然不可能去做的。

    就算換作是他,他也更願意拿這2000萬去投部電影。

    一行人跟隨劉義來到第三臺機器,第三位編劇能接收到前兩位編劇寫的內容。

    當軟件把兩個內容讀取出來的時候,場景、情節和對話自動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段文學劇本中的完整情節。

    這名編劇看了一眼內容後,寫着——

    【吳小寶:生了病不能去上學,爸爸每天早出晚歸的要賺錢給我買藥也不多陪陪我,我每天過得好無聊呀。

    還好,有住在我對面的喬克叔叔在,他好厲害呢,能夠把自己變成好玩的小丑,還能拿三個球丟到空中拋來拋去一個不掉呢。

    喬克叔叔也好好,每次我無聊讓他扮小丑,他都會答應我。

    看,我這次又來找他扮小丑,他立馬就答應我了,嘻嘻。

    喬克:不知道還有幾年活,反正是過一天就沒一天,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樣的滋味,也不知該如何面對日漸衰敗的身體。

    公寓裏的人都知道我的情況,有的人看我的眼神充滿關懷,也有的人帶着嫌棄,我一度不敢出門,我是人,不是異類,不想看到他們不管是善是惡的異樣目光。

    住在我對面的小女孩有白血病,呵,兩個重病患者住在一起了,這算不算是緣分?

    小女孩不知道癌症晚期是什麼概念,常說很快就會好的,每次看到她天真無邪的樣子都讓我很開心,她也是第一個不把我當病人的人。

    每次扮小丑小女孩都會歡笑,笑得很純淨,或許這是我餘生中難得一見的光。

    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等她敲門,扮小丑讓她開心彷彿是我活下去的動力。

    聽,她來敲門了。

    我搓了搓臉揉了個笑臉,往門口走去。】

    內容到此結束,汪元、李國利和蔡一農又有點懵。

    “這是……人物小傳?”汪元將信將疑。

    這明明就是人物小傳,但他不敢確認,實則是不可置信。

    劇本創作過程中,一般情況只需分類出各個人物的情節結構就行了。

    就比如眼前的內容,按照他的編劇理念——

    【吳小寶生病不能上學,爸爸要賺錢不能陪她,她很無聊。這是動機。

    吳小寶敲開喬克的門,讓喬克扮演小丑讓她開心。這是過程。

    喬克把吳小寶當成生活裏唯一一道光,欣然同意。這是結果。】

    這就是情節結構,且是用第三人稱來寫,把人物在劇本中的所有情節結構連起來,就是該人物的人物劇本。

    而第一人稱的人物小傳,這不是演員該乾的活嗎?

    爲了更好梳理人物心境,爲了更好深入解讀人物,優秀的演員拿到人物劇本後,往往都會寫一份人物小傳出來,以作爲表演的參考。

    可是,眼前這一幕,相當於是編劇把演員該乾的活給幹了,這有點打破他的認知。

    劉義雙手環抱,道:“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只在少數,大部分演員沒有寫作經驗,也沒那份寫作思維,讓他們寫人物小傳那是要了他們的命。”

    衆人緩緩點了下頭,這是事實。

    配角還好,人物小傳幾千幾萬字能搞定。

    重要配角和男女主的人物小傳,那就要奔十萬字走了。

    有幾個演員有這份耐心、這份定力、這份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能在演戲前寫出一份第一人稱且要求強情緒的“短篇小說”?

    演員的基本文化素養擺在市面上,這注定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事。

    劉義又說道:“演員的狀態也不是說有就有,狀態找到了也不一定是導演需要的。”

    演員自認爲很好的表演,在很多時候都不被導演認可,因爲不符合導演對整部劇作的理念。

    把人物小傳放在劇本創作中一併搞定,那人物小傳肯定也是導演、製片人和導演組一致定調的結果。

    這份人物小傳事先得到了導演的認可,那麼演員按照這份人物小傳的解讀方向,琢磨如何表演好就行了。

    劉義接着道:“我們在改革創作方式的過程中,就想着一步到位,幫演員把人物小傳寫出來,如果到時候演員對人物小傳某段情節的人物剖析有異議,可以跟導演商量和探討,起碼能節省很多溝通成本。”

    人物小傳的好處是個演員都懂,能很大程度幫助演員節省理解人物以及理解戲的時間。

    但演員寫人物小傳是按照自己的理念,整個劇本的創作思路是導演和製片人的理念。

    兩者間的理念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演員看起來很好的表演接二連三的被喊“咔”也是正常的情況,因爲理念不合。

    這也是市面上常有的事態。

    從沒有哪個劇組規定,演員必須要寫人物小傳,這完全靠演員自覺。

    爲了讓不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有一個強有力的符合導演標準的表演方向。

    爲了讓會寫人物小傳的演員,進組就有東西參考從而節省溝通時間效率拍戲。

    爲了節省導演導戲和表演指導講戲的沉沒成本,創作劇本的過程中給每個角色寫好人物小傳,看似加重了編劇的工作量,但解決了大批演員和導演組老師們的工作量。

    這一來一去的,增加了劇本創作上的些許經費,但提高的拍攝效率則能減少更多劇組經費。

    “這不得了。”李國利頗爲感慨。

    他不知道這套創作模式什麼時候開創的,如果早就有了的話,那她只想說怪不得璀璨時代的劇質量高,幾乎所有演員的表演都跟整體劇作框架很契合,從頭看到尾的觀感就讓人很舒服,難以找到齣戲的點。

    如果幾十個有完整情節戲份的演員,人手一本自己的人物小傳,且還是導演組和編劇組統一定調的東西,但凡有表演基礎的演員,不說能夠演得多好,但表演的方向也不會脫離劇作的整體框架的風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