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權謀天道 >第八十二章 皇帝定了調子
    炎帝立即回了封密旨,上書:“招遠用心辦差,朕心甚爲安慰,朝廷有你這肱骨之臣,朕才能高枕無憂。招遠此行目的,乃是爲了充實國庫財政,並非爲將此地官員盡數問罪,待你尋得證據,必要思得良方,既讓朝廷得了錢糧,又不讓此地官員面子難堪,方纔爲社稷之福。朕知此事難辦,恩准你一年爲期,務必要將此事辦妥,否則錢糧不繼,那三王之亂,便難以平息。”

    不幾日,炎帝密旨便到了孫招遠手中。

    孫招遠將密旨來回細讀了幾遍,嘆道:“聖上果真是一代雄主,云溪州官員關係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聖上所思,乃是如今最恰當的處置法子。只是苦了我,要好生思索,這解棋之道。”

    孫招遠那幾日,便日日翻這官員奏報,細細查看各州各府十年之內的奏報。想要理清云溪州留於紙面的弊端,想些名正言順的法子,先行整治一下,如此也不會激起太強反抗。

    這十年奏摺,全堆在屋子中,擺了小半個屋子,孫招遠白日上公衙,晚上還要挑燈夜讀,將這些以往事務,皆細細品味,雖身形日漸消瘦,卻也尋得許多有用證據。

    孫招遠將重要證據奏報公文,整理一番,思索佈局之法。

    孫招遠反覆推演,料想在過往奏文中有兩個事項,一正一反,可助他在州府之中六人席位中,保有兩席,且那姚雲貴斷斷不會反對。便打點安排,一切妥當。

    孫招遠寫了一封書信給金德哈,上書:“老師在上,請受學生向北而拜。學生來到云溪州,前往覈查資元府政事,卻不料資元府知府原也是老師門生,學生與其敘談政務,此人見解獨到,不落俗套,將這資元府治理得井井有條,學生想保舉此人做這云溪州學政,除了獎賞其爲國盡忠,也爲了光耀老師門第。因云溪州學政任任免需朝廷恩准,故學生斗膽先向老師提及此事,不知老師意下如何?”

    金德哈看了孫招遠書信,要提譚家興爲一州大員,他金德哈勢力更盛,自然贊成,回信道:“今日收得招遠書信,我心中甚慰,你去云溪州赴任之時,我本想告知譚家興情況,轉念一想,如此不免有些逼迫你照顧他之嫌,所以並未將他提及。既然你認定此人堪當大任,你自可向朝廷舉薦,我必也會向朝廷作保。”

    孫招遠收了回信,知道有金德哈在朝廷內保舉,即使姚雲貴想要請薩圖盧翻過來,也是個難事了。而且孫招遠想要提譚家興爲學政之舉,不止可幫他在州府內奪得更多大權,也可令金德哈歡心,日後有事,也會更加站邊自己。

    孫招遠一切安排妥帖,便召集了云溪州大員布政使姚雲貴、糾察使姜超,刑督使蔣勝、聖學使王弘,說是有要事相談。

    待得幾人在州府公衙議事廳就坐,孫招遠道:“本官此次召各位大人前來商討,便是聽了有人向本官說起這州府之中,有些陳舊之事,可能有點偏誤,思得方法,予以糾正。”

    其餘幾人聽言,心中都在打鼓,陳舊之事,即使有些偏誤,爲何要在此時糾正?幾人面面相覷,不知底細。姜超道:“但聽孫大人吩咐。”

    孫招遠道:“第一件事,便是與聖學使王弘有關。”

    王弘聽言,驚道:“和下官有關?敢問孫大人,是和關係?”

    孫招遠笑道:“莫要慌張,王大人,此事乃是一件好事。”

    王弘放下驚色,疑慮道:“好事?”

    孫招遠道:“王大人可記得去年,禮部本要補一個侍郎之缺,薩圖盧大人本來奏報朝廷讓王大人補缺,卻不想,正好遇到雨季,各地山洪爆發,送去朝廷的王大人檔案及州府主官評語卷宗便耽誤了時日,卻不想,就是這短短時日,讓事情有變,金德哈大人便以到期未收到云溪州官員卷宗爲由,重新讓吏部選了另一位京城官員做了這禮部侍郎。”

    王弘道:“原是此事。當時薩圖盧大人一片好意,栽培下官,卻不想天不隨人,想來也是下官緣分淺薄,不配入朝廷爲官。”

    孫招遠道:“此乃憾事。本官聽聞此事,深覺此事甚是可惜,正好聽聞來京官員無意說起,最近禮部又缺一個侍郎,本官之意,便是要保舉你做這侍郎之位。”

    王弘聞言,一臉欣喜,卻又不可置信,道:“孫大人莫不是拿我玩笑,這個事情,若沒有議事閣大員首肯,怎能成事?”

    孫招遠道:“王大人,你乃是一州大員,本官豈敢拿你玩笑,無非是我已書信與金德哈金大人提及此事,金德哈大人道,上次本該是你任這禮部侍郎,只是卷宗送遲一步,這才讓其他官員遞補,這次又缺了個侍郎,便讓王弘擔任,以做彌補。金德哈大人若是保舉,此事本官料來,若是不出事故,應是十拿九穩。”

    王弘便眉開眼笑,道:“若是真如此,便先謝過孫大人。”

    其餘官員也皆開懷,拱手向那王弘道喜。

    孫招遠此時乘機繼續說道:“這第二件事,便是與副將龍津有關。”

    姚雲貴以爲又是好事,趕緊一臉期待,問道:“我聽得人報來,龍津之前是准將,在升任副將之時,雖此事可由州府自行定奪,可卻未按朝廷律法,報至吏部知曉。吏部對於此事,意見甚大,吏部尚書魯步雲更是來信說此事,太小看了吏部。諸位大人,此事該如何處置?”

    這幾人又面面相覷,此事已有兩年,原是當年在升龍津之時,手下主薄大意,忘記發文至吏部,所以才留下弊端。

    姚雲貴道:“此事當時發現之時,已是龍津赴任了一年之後,吏部來文要清點官員名冊,才發現如此重大疏漏。下官已然將此事,寫了道歉文書,發至吏部,卻不想,尚書大人還在記掛此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