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1890東南亞之王 >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裝衝突(九)
    十月十二日,趙爾豐率高原邊防軍和高原地方軍共三萬無五千餘人,向年曲麥前進。

    隨軍行動的還有一萬多名“民夫”,這也是青帝國老傳統的,用平民充做後勤部隊。

    但是在高原上,即便是第七師也沒有底氣說不要這些“後勤隊”,不然真的會沒飯喫。

    連帶民夫總數近五萬人,趙爾豐想了想,打出了二十萬大軍的旗號,浩浩蕩蕩的向西推進。

    這是疑兵之計,更是恐嚇後藏等地區的親英勢力,不信?反正近五萬人往這兒一擺,誰能說是假的?

    你說不夠二十萬?人過十萬,扯地連天,近五萬人,雖然還達不到扯地連天的程度,但是放眼望去,一眼也望不到頭。

    人一過萬,無邊無沿,看不到盡頭的人潮,足夠嚇住那些牆頭草勢力了。

    且,也能給英國人施加巨大壓力,迫使其增兵。

    沒錯,迫使英國人增兵,這就是趙爾豐的目的。

    趙爾豐的補給困難,要從三鎮一路用船運往山城或者成都,再換成大車,運往川邊。

    等到大車也無法通過了,就要靠馬隊,甚至人挑肩扛,翻過陡峭的雪山,進入高原腹地後,纔有牛馬車可以用。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一路上路途艱險,運到高原上,一發子彈的運費都比子彈的造價貴上三成。

    但是英國人就有好嗎?

    趙爾豐雖然軍隊人數多,但是好歹受到高原人的支持,至少糧食能暫時使用高原上的糧食。

    英國人呢?還在修路,但是那條路支撐一個師已經筋疲力盡了,再增兵,就要陷入後勤困難了。

    英國人若是不增兵,趙爾豐就要用全線出擊的戰術,憑藉兵力優勢,讓其顧此失彼。

    他手裏的軍隊又不是裝備落後的農奴兵,甚至比英印軍的裝備要好。

    至少第七師到來後,高原邊防軍75毫米口徑大炮的數量來到了42門,比英印軍裝備的大炮都多。

    且,1907年,英俄協定簽訂,大英帝國印度事務大臣約翰·莫萊出於削減開支的角度,要求減少印度的軍事預算。

    所以自此時起,英印軍就停止了擴張,更沒有進行換裝武器等,裝備的火炮還是架退炮,數量也不多。

    且,大炮只由英國人進行操縱,印度人沒有進行過現代化、機械化、大規模進攻等訓練。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但,也不是毫無威脅。

    英印軍作爲英國正式軍隊的一部分(殖民軍在英國內部也是正式軍隊),參加了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戰鬥。

    雖然這些戰鬥都是一些低烈度,低技術,小規模的戰鬥,但也是戰鬥經驗不是?

    所以,英印軍稱得上經驗豐富。

    且,此時的英印軍不是後面的印軍,加入英印軍中的印度人,除了郭爾喀僱傭兵這種有着僱傭兵傳統的人,就是想改變命運的人。

    衆所周知,印度有着封建宗教等級制度——種姓制度。

    今天不是說種姓制度的劣根性,而是說它在此時爲數不多的優點——團結。

    英印軍是有種姓兵團的,不是說高低種姓,而是以某一個地方爲標準,招募當地人,組成軍隊。

    這些軍隊,大部分由中高種姓組成,例如婆羅門、剎帝利以及少數吠舍。

    在當時,“戰士”這個職業還是一種榮譽,高種姓並不排斥,甚至熱衷於參與英印軍,外出作戰。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因爲有好處,英國人並不吝嗇,在殖民地有一身兵皮,也能撈到不少油水。

    君不見,英租借的印度阿三日子過得有多滋潤。

    這些出自同一地區的同一種姓,有點類似於我們這邊的鄉勇,特點都是一樣——非常團結。

    且,因爲高種姓所接受的教育原因,這些人的素質也是十分不錯的,部分人甚至還會進行戰鬥總結。

    在一戰中,不少英印軍士兵表現的比英國新兵好。

    (二者都沒有經歷過完善的現代化戰鬥訓練。)

    所以,英印軍的戰鬥力,實際上還是不錯的——至少在上個時代來說。

    高原路難行,更別說數萬大軍行動,正式的戰鬥,要等到冬季去了。

    …………

    巴爾幹半島,巴爾幹聯軍同奧斯曼帝國軍隊的戰鬥突然變得激烈起來。

    首發&:塔>-讀小說

    奧斯曼帝國拿到足夠的軍火後,信心滿滿的開始了反擊。

    起初,奧斯曼帝國只是在保加利亞正面發動反擊,奧斯曼帝國大半軍事力量也集中在這裏。

    戰鬥一開始,奧斯曼人就以決戰的方式對待,在數百公里戰線上,開闢了四個戰場,動用兩百多門大炮,發射了數萬發炮彈。

    保加利亞公國的士兵其實提前知曉了奧斯曼帝國即將進攻的事情。

    畢竟戰爭不是白打的,奧斯曼帝國這種四處漏風的古老帝國,想要安插一些間諜非常容易。

    所以,奧斯曼帝國的進攻時間,甚至進攻目標都被保加利亞提前知曉了。

    但是保加利亞沒有在意,因爲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自從奧斯曼帝國拿到南華帝國的貸款後,回了口血的奧斯曼穩住了戰線,並時不時往回推幾步。

    但是,奧斯曼人的每次進攻都是虎頭蛇尾,收穫極爲有限的。

    如此種種,讓保加利亞人麻痹了,吃了一個大虧。

    奧斯曼帝國陸軍分三個方向,向索菲亞、帕扎爾吉克、斯利文三個城市發起進攻,駐守這些城市的分別是一個師和兩個團。

    奧斯曼帝國早就知曉了駐守兵力,索菲亞方向,奧斯曼帝國集中三個師,其餘兩個方向一個方向一個師。

    另外,整條戰線上,還有五個師在打佯攻。

    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下,奧斯曼帝國用了三天,完成了三個城市的突破,殲滅保加利亞七千多人。

    黑海方向,奧斯曼帝國海軍陸戰隊在奧斯曼帝國海軍的支援下,突然襲擊登陸布爾加斯。

    布爾加斯的保加利亞海軍沒有準備,被堵在港口中,根本無力阻止布爾加斯的陷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