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月照冰雪 >第710章 剿殺
    沈歸舟哽住,看來這小丫頭平日裏話本子也是沒少看。

    “沒有。”她看着茗清,道:“她遇到的那個人,對她是真心的,一年之後還幫她贖了身。”

    茗清訝異,“那爲何她還會變成這個樣子?”

    “十五年前,那個人死了。”

    原來如此。

    沈歸舟目光轉向康夫人,“她花名柳惜惜,她遇到的那個人名喚,文君寧。”

    柳惜惜這個名字康夫人沒有聽過,但聽到後一個名字時,康夫人放在茶杯上的手頓住。

    文君寧。

    她不認識文君寧,可她聽過這個名字。

    自天楚帝登基以來,抑制武將,提拔文官,重文輕武很是明顯。

    文官得到重用,各地文人學子逐漸嶄露頭角。因地域不同,見解不同,有了學派一說。學派林立,黨爭翌日嚴重。

    文君寧是河西人士,精通儒學,後遊學天下,名聲漸起。

    永盛七年春,他經人特別推薦,來到京都,入翰林院修著河西簡史。

    永盛八年,他加入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臨桐詩派,和一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文學詩史,意氣風發。

    同年,以現任大學士辛賢集等幾人爲首的川城學派成立。

    永盛十一年,臨桐詩派和川城學派先後進入天楚前五大學派。臨桐詩派位列第三,川城學派排名第五。

    永盛十二年,辛賢集升任大學士,領導的川城學派影響力迅速提升,沒多久,川城學派就成爲天楚最有話語權的學術流派。

    自那之後,文學黨爭不再是簡單的口誅筆伐。黨同伐異,變得血腥起來,曾經百花齊放的各路學術流派迎來了最寒冷的冬天。

    永盛十三年,臨桐詩派有影響力的人物,先後出事,罪重的斬首,罪輕的流放。

    同年冬末,臨桐學派被人舉報,聚衆集會,創作反詩,辱罵帝王。苦苦支撐臨桐學派的文君寧因包庇同黨,其心有異入獄。入獄七天後,又被查出不少罪名,三個月後,被判流放北疆幽肅。

    沈星闌沒有打下北疆十八城之前,那裏曾是天楚輿圖上最北的地方。佔地不過千畝,地勢偏高。一年裏,有大半時間都在下雪,不到九月,萬物成冰,想要在那裏活下來,難如登天。

    天楚建朝以來,共有三千餘人被流放此處。截止永盛十三年,活下來的不過三百。

    北疆輿圖重新歸劃後,它被劃入瓊州。沈星闌曾經讓人勘探過幽肅,試圖改變此處環境。沒過多久,他放棄了這個想法。其他人猜測,多半是那裏地勢獨特,他也拿它沒辦法。

    不過,文君寧並沒有到達此處。

    流放出京十日後,他死在了被流放的路上,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他死之後,臨桐學派再無可以支撐之人。兩個月後,天楚再無臨桐學派,也沒人再提起文君寧。

    至於江南名妓柳惜惜,康夫人沒有聽說過。

    但是,她還聽過另外一個故事。

    文君寧遊歷江南時,遇到了一位紅顏知己。男才女貌,兩人十分恩愛,後來,他還將該女子帶入了京都。

    他向友人介紹,她名若湘,她以前的名字,文君寧和她自己都沒有說過。

    可惜,這個才子佳人的故事,結局並不完美。

    永盛十三年,臨桐學派遭遇圍堵剿殺,文君寧爲了她的安全,將她送回了江南,託付友人照顧。

    他出事的前五日,該女子失蹤了。後來,有傳言說,就是她向官府和川城學派的人舉報了文君寧,是她提供的罪證坐實了後者的罪名。臨桐學派的人爲了救文君寧,四處找她,都是無果。直到文君寧死,她也沒有再出現過。

    文君寧死後,他的學生不死心,想爲他翻案,再度下江南尋她,可她卻像是從未存在過,徹底沒了蹤跡。

    有人說,她背叛了文君寧,也有人說,或許,這事從一開始,就是個騙局。隨着她的消失,和文君寧被人有意無意地遺忘,這事再也無法查到真相。

    康夫人知道這些,是因爲他們都是河西人,年少時,她曾聽自己的父親提起過他,她的父親對他的才學讚不絕口。

    她有些震驚,那麼多人都沒有找到蹤跡的人,竟然能被沈歸舟找到。

    康夫人放開杯子,“她……就是若湘?”

    “是,跟着文君寧後,她成了若湘。”

    康夫人張了幾次嘴,不知道自己要問什麼,該怎麼問。

    她轉頭看向茗清,吩咐道:“去讓夥計換壺新茶來。”

    茗清快速明白過來,當即轉身退開,“是。”

    等茗清走開,康夫人張嘴依舊沒想到要說什麼。

    沈歸舟直視她的眼睛,打破了沉悶,“她也是康大人和太常寺少卿曾經託人在江南尋找的人。”

    “……”

    康夫人瞭解了,沈歸舟早就調查清楚了一切。

    除了在自己的父親嘴裏聽到過文君寧的事,她還聽一人說起過這個名字。

    她的夫君,康松。

    因爲,他曾是文君寧的學生。

    文君寧未去遊學之前,在河西白門書院教學。離開白門書院五年後,他又回過一次河西。

    那次回去,康松和他重新取得了聯繫,之後幾年,兩人一直有通信往來。前者他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後者的教誨。

    對於這位博學風趣、爲人謙和的師長,康松一直很是尊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