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70章 科舉納士詔
    劉勝近乎明示的告訴二人:你倆小卡拉米不行,感情去找幾個有話語權的盟友,自是讓二人喜出望外。

    出了宮門,二人便在短暫的溝通之後,各自奔向了尚冠裏的不同方向。

    ——這件事,不單關乎到這兩個家道中落,或者說即將、未來必定家道中落的侯爵家族的未來,也同樣關係到每一個自己沒什麼本事,又很想安排子孫後代未來的勳貴家族。

    至於這樣的高門,在長安有多少?

    劉勝只能說:御史大夫、少府這兩個職務,一個三公、一個九卿,劉勝放眼長安百十家功侯貴戚,愣是至今都沒找到一個可堪一用的,甚至是能暫時湊合着用的······

    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至今足有六十年,開國元勳百四十五侯,失國的失國、絕嗣的絕嗣;

    即便是殘存下來的部分,也大都已經被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所侵蝕。

    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漢室的朝堂決策層,恐怕便再也指望不上這些含着金湯匙出生,卻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元勳後人。

    而在那之前,劉勝需要做的,便是爲平緩過渡營造環境。

    ——機會,已經給你們了;

    ——考舉,尤其還是文考,這已經不亞於直接告訴你們‘把家裏的混小子們都送來,讓朕好好挑挑’了;

    如果子孫還不能混出個人樣來,那就別怪我這做皇帝的,不照顧你們這些個元勳後人了。

    很顯然,對於劉勝的‘好意’,或者說是暫時的好意,長安的功侯貴戚們非常樂意領情。

    在新陽侯呂談,廣阿侯任但二人離開未央宮後,纔剛過了短短兩個時辰,劉勝便等來了浩浩蕩蕩數十位功侯貴戚,於司馬門外聯袂請見。

    聲勢營造起來了,劉勝便也就接見了這些‘國朝柱石’,並親切的詢問了他們對科舉的看法。

    果然不出劉勝所料:在新陽侯呂談,廣阿侯任但二人的提醒之後,這些人也都後知後覺的反應了過來,便不約而同的跪地叩首,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勸說起劉勝。

    ——陛下啊!

    ——這科舉,那可真真是亙古未有的善政啊!

    ——這麼好的政策,哪怕往後推延一天,都會讓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以及先孝景皇帝的在天之靈,急的恨不能踢開棺材板,自己來主持這場科舉啊!

    對於衆人的‘危言聳聽’,劉勝自是一笑而過。

    劉勝當然知道:科舉往後拖,急的絕不會是漢家歷代先皇的在天之靈,而恰恰是此刻,在劉勝面前好說歹說,死活要勸劉勝‘搞快點’的功侯貴戚。

    但劉勝不在乎;

    或者說:劉勝樂得被這些人‘忽悠’。

    “既然諸公都這麼認爲,那朕······”

    “嗨;”

    “朕年弱未冠,又尚未親政。”

    “如此大政,還是要太皇太后、太后說了算的······”

    最終,劉勝也還是沒有太急着拍板,而是羊做遲疑的將面前跪作一地的貴族們,都似踢皮球般,踢去了住在長樂宮的竇太皇太后、賈太后婆媳二人面前。

    但母庸置疑的是:就科舉而言,劉勝已經基本搞定了相關既得利益方,也輕而易舉的將一衆功侯貴戚,綁上了‘考舉’這輛馬車。

    而這,也正是劉勝費盡周折,甚至強忍噁心,決定給這些蛀蟲的子孫給予照顧、特權,所想要換來的。

    ——從今往後,貴族階級,將成爲考舉最核心,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維護者。

    這,便能保證科舉一事,並不會像當年,吳起在楚國的變法那樣:人亡政息······

    ·

    “詔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

    “自朕祖高皇帝立漢國祚,爾來足一甲子,外有北蠻匈奴之患,內有諸侯藩王之禍,百姓民稍得安居,亦難免爲不止戰禍所荼毒。”

    “幸朕祖立漢,乃得元勳功侯百四十五,又歷代先皇各有外戚母舅,方使天下稍得安治、百姓民稍得安寧。”

    “然今漢家,得關中、關東、北境、巴蜀、嶺南諸地,諸侯藩國十數、郡百十,又元勳功侯之家,或有因罪失國、或有無後絕嗣。”

    “唯宗廟、社稷計,乃以此詔明告天下:古有田齊於稷下設學宮,乃有荀子、韓非等諸賢。”

    “今朕欲法效古之善政,故興科舉,以文考探學子之才,擇納爲士,助朕治天下元元。”

    “凡漢之民,爵公士及上、戶非商籍者,皆可於秋七月初五日之前,於長安內史納名。”

    “秋七月十五,興科舉文考,爲國納士······”

    未央宮宣室殿,謁者僕射汲暗第三次宣讀過劉勝的詔書,殿試之內,卻仍是靜默無聞。

    至此,這份被後世人稱之爲《考舉納士詔》的詔書,便因爲在朝議之上三讀通過,而正式具備的法律效應。

    從這一刻開始,考舉,就不再是單純的‘天子想要做的事’,而是‘整個長安朝堂都不反對,並且都願意配合’的最高決策。

    詔書三讀通過朝議,汲暗便回過身,略帶請示的看了御榻之上的天子勝一眼。

    待劉勝微微點下頭,那封詔書,便被汲暗雙手託舉着,送到了西席的劉舍面前。

    ——根據太祖高皇帝劉邦定下的規矩,天子詔主要分爲兩種;

    第一種,是完全不關係到國朝大政,天子本人便可一言而決的‘小事’。

    比如賜某人幾匹布、幾金,亦或是幾柄御劍啦~

    又或是打某人一頓板子,乃至責令某人閉門思過之類,就都屬於這種‘小事’。

    在這種小事之上,天子需要做的,就只是把自己的大致意圖說出來,便會有尚書郎根據天子的意圖草擬詔書,並適當潤色。

    再由天子過目、用印,便可以直接派個宮人,將詔書給受詔人送過去。

    而第二種,自是切實關係到國政,甚至是關乎宗廟存亡的‘大事’。

    在這種大事之上,天子,就沒有‘朕不要你覺得,朕要朕覺得’的專斷權了。

    就拿這次,劉勝頒佈的這份《考舉納士詔》爲例。

    在最開始,年幼的天子勝試探着放出了風,表示自己打算通過文考這一亙古未有的方式,爲漢室選拔一批官員。

    而後,確定輿論反應並不過於劇烈的天子勝,又專門往長樂宮跑了一趟,將自己的動機、目的,以及計劃中的所有細節,都像如今漢家的實際掌事人:竇太皇太后進行了報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