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388章 低配雙驕
    竇太后當然要見周亞夫。

    作爲如今漢室的實際掌控者,竇太后當然要見見這位權威人士,以確定這場戰爭可能會以怎樣的方式畫上句號。

    周亞夫顯然也對此早有心理準備,幾乎是沒有片刻耽擱,便跟着竇太后派去的寺人走進了長樂宮。

    聊了很多;

    竇太后和周亞夫,聊了很多。

    從對周亞夫過往的唏噓,到對周亞夫未來的祝願;

    從漢室曾今面對匈奴人時的屈辱,到如今所面臨了困難。

    足足兩個多時辰的促膝長談,也終是讓竇太后下定決心,支持這場本不該爆發這麼早、不該爆發在這個時候的戰爭。

    天子親自推動,太皇太后明確表示支持,朝堂內外衆志成城,天下百姓滿懷雀躍!

    便在這前所未有的團結之下,沉睡多年的戰爭機器,再次在這片華夏大地發出陣陣轟鳴。

    “大郎身臨戰陣,當審時度勢,當機立斷!”

    這是年邁的父、祖,在將自己僅有的經驗,傳授給即將出徵的兒孫。

    ···

    “此戰,若帶不回三五匈奴首級,便莫再稱某爲大人!”

    這是久居長安的功侯勳貴們,在以自認爲最恰當的方式,激勵即將引軍出征的子侄。

    ···

    “君且安去,家中老、幼,自有人照應······”

    這是勇敢的漢女,在對自己的情郎做出承諾,並暗中許下‘活着回來就嫁給你’的諾言。

    便是在這莫名悲壯,又稍顯詭異的井然有序中,一道道身影揹負新囊,腰繫長劍,將家中唯一的一柄長弓斜跨於背,在父母雙親、家中長輩,以及友人、戀人的目送下走出家門。

    於家門外長揖而別,便各自朝着當地兵丁、民夫聚集的地方走去。

    長安也沒有閒着。

    準確的說,是身處這個時代最繁華、最富庶的都城內的人,也都沒有閒着。

    ——此戰,是以長安兩部禁軍之一的北軍,爲整支大軍的編制框架。

    自北軍八部校尉中奉詔出征的三部,共計六千人,無一例外的完成了兵卒升伍長、伍長升什長,什長升屯長、屯長升曲長——這人均一級的戰時臨時性職務升遷。

    原本各兩千人,共計六千人的北軍三部校尉,也隨之膨脹爲各萬人,共計三萬人的三支偏軍。

    不出意外的話,這場戰爭,便是這三萬人,同來犯之敵之間的較量。

    而北軍,作爲漢家唯二的兩部禁軍之一,是完全以‘關中良家子’的兵丁來源的。

    換而言之:北軍,是關中的子弟兵;

    對於這些即將出徵的子弟兵,長安百姓心中有惆悵、有悲壯,但更多的,還是自豪。

    “郎君,郎君!”

    “這些雞子,俺家老母雞剛下的,帶着路上喫!”

    “喫飽了肚子,替俺多殺幾個匈奴蠻子!!”

    ···

    “嗨呀,些許粗布而已,穿上便是了。”

    “眼瞅着都要後秋了,那北境本就苦寒,莫再凍得揮不動刀劍······”

    ···

    “你小子客氣個甚啊?”

    “這劍再貴重,若砍不了那匈奴蠻子,不還是一堆破銅爛鐵?”

    “拿着!”

    “真要想還俺老頭子的恩情,就帶幾顆匈奴首級回來!”

    ···

    “不是酒不是酒,就是些蜜水······”

    “你這倔牛,怎這般不知變通?”

    “真到了那胡騎當面,不得暖暖身、壯壯膽?”

    在關中人民心中,北軍,向來都是毋庸置疑的名牌。

    很顯然,對於自己的牌面,關中人不吝以任何方式維護。

    街上是這樣一幅軍民魚水情的溫馨場景,朝堂之上,就更是一陣有條不紊的忙碌。

    少府內帑開了;

    相府國庫開了;

    長安太倉也開了。

    粟米制成的乾糧,以麻爲載體的粗布,活着的牛羊牧畜,還有各類果乾果皮、醬料,都先一步被髮往北境。

    刀劍戈戟、弓羽箭矢等武器軍械緊隨其後。

    自長安啓程,一路上緩慢膨脹的軍隊,則最後開往戰場。

    戰爭的氣息,悄然降臨在這片天地之間。

    而在同一時間,已經提前被調至雁門郡的程不識,也終於帶着周亞夫託人送到自己手中的書信,來到了雁門太守:郅都所在的地方。

    馬邑。

    曾讓漢家遭受巨大損失,甚至險些失去開國皇帝的傷心地······

    ·

    “雁門······”

    “雁門關······”

    “雁門古關吶~”

    站在馬邑城頭,郅都卻並沒有看向匈奴人的來向:北方,而是看向了被馬邑守護在身後的南方。

    而在郅都身側,看着郅都對着邊牆以內的方向,感嘆着‘雁門’二字,程不識也不由得一陣唏噓感嘆。

    “唉~”

    “遙想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敗入侵趙國北境的林胡、樓煩等諸部,並設雲中、雁門、代三郡。”

    “之後更是由名將李牧駐守雁門,以戒草原諸胡蠻。”

    “當年那一戰,李牧大破匈奴精騎十餘萬,使匈奴人在之後的十餘年,都不敢靠近趙國北境。”

    “只是曾經弱小的匈奴部,如今已經成爲了統領草原各部的百蠻大國;”

    “面對匈奴人的胡服趙騎,也變正了我漢家的精銳步卒······”

    如是說着,程不識只又是一陣哀嘆,旋即又滿是苦澀的低下頭去。

    精銳步卒,只是好聽的說法。

    去掉‘精銳’二字,那就只剩下步卒。

    就像面對匈奴騎兵大集羣時,只能以步兵方陣抗衡的漢家······

    “我不是在懷古傷今。”

    “我是在想:此戰過後,要不要建議陛下,將雁門古關整修一番。”

    “——畢竟當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的草原百蠻抱頭鼠竄時,雁門關,便是趙北最重要的一處關隘。”

    “雖然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但同樣是面對外族騎兵的入侵,雁門關,應該也還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說着,郅都不由稍側過頭,看了看身旁的同學,或者說師弟程不識。

    便見程不識聞言,旋即也像郅都先前的模樣那般,站在馬邑北城牆的城頭,卻沿着城內的方向,將目光投向馬邑以南的雁門關方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