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086章 兵馬元帥府
    迎着三位宰臣的殷切眼神,李曄道:“我欲新設一司,曰兵馬元帥府,我自任天下兵馬大元帥,重攝天下四海之兵……”

    三位宰臣聽到這裏,眉頭皺得更高了。

    天子這想法也太幼稚了。

    建個兵馬元帥府,自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就能收回各地兵權?

    劉崇望急着便要發言,被李曄擺手制止了。

    “且等我把話說完。”

    李曄接着道。

    “朝廷內設兵馬元帥府,天下各道亦分設兵馬元帥府行營,各行營另置兵馬統帥,替我分攝各地之兵。”

    三位宰臣這才稍稍放下些心。

    什麼兵馬府行營,就是變了個說法而已,實際還是讓各地藩帥統帥自己的部卒。

    天子還是知道如今各地情況的,也能直面當下的現實,沒有妄想一舉收回各地兵權,否則,若行爲過激,引起四海動盪,那可真是傾覆之禍了。

    但隨即他們又有了疑惑。

    天子費力建個什麼兵馬元帥府,到頭來還是要把兵權交付各地,交到藩帥們的手裏,絲毫沒改變現狀,圖什麼呢?

    再有,這個兵馬元帥府,與他們正在商討的駐京各軍又有什麼關係?

    三位宰臣互相一使眼色,交換了他們的疑惑,最後,還是由“寵臣”張濬來向天子發問。

    “於州縣之上,另劃分直道,以便於監察、轉運,溝通朝廷與地方,乃朝廷初衷。

    “貞觀年間,天下共計有十道,曰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

    “至開元年間,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山南、江南分拆爲東西二道,共計有十五道;

    “至元和年,又拆十五道爲四十八方鎮,數目過衆,恕臣不便一一列舉;

    “而至今世,各地藩鎮,又遠不止四十八之數,以至於擁一二州之地,既可曰方鎮,乃至一州境內數鎮並立……不敢欺瞞聖君,而今大唐終究有多少方鎮、多少藩帥,便是臣常居廟堂,也不盡瞭然。

    “今聖上欲以天下各道另置兵馬元帥府行營,卻不知數目幾何,又緣何而設?”

    張濬這番話算是煞費苦心了。

    他沒有直說天子的構想不現實,而是將各地實情呈現出來,讓天子自己去猜摸。如今各地廝殺、兼併不止,草頭藩帥層出不窮,大唐原有的地方行政系統早已崩塌,朝廷對各地的行政劃分也早失了效,根本就不能做爲地方劃分依據,既如此,更無法據此來設置各地行營。

    卻見李曄不疾不徐地回道:“張卿所言,亦我所以分置兵馬行營者。”

    “聖上何意?”三位宰臣越發疑惑。

    “誠如張卿言,如今各地藩鎮林立,互相功伐不止,朝廷雖屢次勸告,卻不見絲毫成效,反有越演越烈之勢。

    “朝廷當爲天下人之朝廷,不可不過問,卻又無所作爲,奈何?

    “我欲分置天下各道兵馬行營,再於各道行營內派任兵馬統帥,便是要整飭各道兵馬與秩序,教他們各安其分,也可教百姓少受些戰亂之苦……”

    聽到這裏,三位宰臣有些明白了。

    天子的意思是要將朝廷的權力進一步下放給各地藩帥。

    儘管實際各地的權力早落入地方藩帥之手,但就名義和法理上來說,許多權限的任免仍歸屬朝廷和天子。當然,也僅是名義和法理上,實際上,若朝廷不同意地方藩帥的奏請,藩帥們有無數種方法可讓朝廷就範。

    所以天子是要捅破這層窗戶紙,乾脆將權柄痛痛快快地轉授於地方藩帥,至少是把地方軍事上的權柄全部交出去(若兵馬元帥府只涉及軍事的話)。

    也因爲是要把朝廷的權力送出去,所以天子說得比較隱晦。

    若孔緯在場,一定會激烈反對天子破壞了祖宗法制,愧對李唐列祖列宗;

    杜讓能、張濬、劉崇望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只道天子如此做也是無奈之舉。

    反正朝廷的權柄已經讓地方藩帥給搶光了,還固守着那些空架子和如同廢紙一般的政令,又有何益?徒增煩惱和瑣務罷了。說到底,就是不敢面對現實,做個睜眼的瞎子。

    三位宰臣關注的是,天子這樣做的,真的就能制止地方動亂嗎?能防止藩帥行不臣之舉嗎?

    “便如河東一地,”李曄接着道,“自當由李克用充任河東行營兵馬統帥,行營屬地內的兵事及將官選用,一應歸他處置,不必再經朝廷批示。”

    “聖上聖明。”

    三位宰臣先應和了聲。

    因爲河東之地,非但是兵事和將官選用,便是農事、丁戶、賦稅、營田、鹽利等等,早就統統歸了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朝廷的批示不過是走個流程。

    可天子放權給地方,對朝廷來說,除了減少些繁瑣事務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好處啊……

    “諸卿或有疑惑,我如此大費周章,所圖何在?”李曄見宰臣們不便開口質疑他,便主動說出來,“其實也無甚新鮮處,不過是仿效元和年化天下四十八方鎮之法,亦與我先前置駐京七軍的思路一致,歸納起來,四個字,化大爲小。”

    原來如此。

    當天子說出元和劃四十八方鎮之法時,三位宰臣俱已明白了天子化大爲小的意圖。

    元和年間,朝廷漸已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爲防止地方上出現足以與朝廷相抗衡的強藩,便將天下十五道拆分爲四十八鎮,從而有效杜絕個別強藩兼併坐大。

    比如,地處荊襄的山南東道,拆分出山南東、荊南、鄂嶽三鎮,三者各領一地,內部不能統一,便始終無法對朝廷構成威脅。

    歷來強藩輩出的河南和河北二道,更是朝廷嚴防之地,前者被拆分成七個方鎮,後者化爲互不統帥的六個方鎮,具體到每個方鎮,自是勢力大減。

    也正是有了這套制度,才讓早已失去對地方控制的大唐國,在各地藩帥的輪番反叛下,硬是堅挺到了現在。

    再看眼下之大唐。

    如今各地功伐不斷,兼併不斷,已然出現瞭如朱全忠、李克用這般超級強藩,實力遠超羸弱不堪的朝廷。也就是說,亡國之禍時刻都可能發生。

    若想挽救這種局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如重拾元和年的老辦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