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111章 誰能擒得王行瑜,誰可爲邠寧節度使
    今日行軍五十里。

    距梨園寨只剩最後四十里。

    除上午的那個小意外,其後再未遇見邠寧賊兵,李曄說不上這時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只是心裏忐忑不安。

    他安慰自己,這都是自己嚇自己,第一次出征心裏沒底罷了。

    不信,瞧瞧他身邊的孫德昭,一路上暢談各種軍旅見聞,絲毫沒大戰在即的緊張。

    李曄幾次忍不住想問,馬上到梨園寨了,還未見賊兵主力,你就不擔心他們突然殺出來嗎?

    最後沒問出口。

    他是天子,怎可表現得不如一個將領?

    而且他也知道孫德昭會如何回答。聖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了再說,何需提前憂慮……

    入夜前,停駐在一個叫瓠口的地方。

    這裏另有一條人工水渠自涇水出,向東貫通洛水,修建於一千多年前,彼時的修築者已逝去,而它卻至今仍川流不息,灌溉着這片土地上的代代百姓,名鄭國渠。

    李曄可沒有感慨歷史興亡的時間。

    他只站在鄭國渠旁眺望了幾眼,心想這些利國利民的水利工事仍在,這裏的土地也依舊肥沃,卻要因人爲禍患讓百姓受苦,讓國家凋敝,豈不悲哉。

    這時留守營帳的左車兒來報:楊軍使到了。

    即將開戰,因而李曄將前後軍的都指揮使們都召了過來,大家一起商議。

    康承業已早於楊守信達到。

    李曄入帳時,張濬、康承業、孫惟晟、鄧筠等人正向楊守信道賀。

    這一幕和諧的場景,讓李曄又增了幾分信心。

    李曄入座後,先讓楊守信將今日戰事分享於衆人。

    原來,是一夥遊蕩的邠寧士卒,被玉山軍遊奕騎卒發現,隨後楊守信親自領精銳殺去,不出一刻便全殲了這夥邠寧兵。

    衆人聽罷,再次稱讚楊守信英勇。

    楊守信也面有得意色。

    康承業沉吟後問道:“楊軍使可曾拷問這些賊兵,他們爲何遊蕩至涇陽縣境?”

    “王行瑜罔顧君臣大義,對聖上不忠,欺朝廷無人,膽敢興師犯境,我只恨不能殺盡這些亂黨賊人,哪會對他們仁慈……”

    楊守信初始還十分得意,可說着說着,他才意識到自己一時大意了。

    梨園寨離着上午交戰地仍有七八十里路程,這距離可不算短,爲什麼會在那裏出現邠寧兵,偏偏如今距梨園寨更近時卻不見了,他們有何意圖?

    是該留幾個活口好好拷問一番。

    康承業再問:“楊軍使與其交戰時,可算清他們的人數,是否全數殲滅?”

    “不會超過百人。”軍務機要,楊守信不敢撒謊,細細回想着道,“當時四面開闊,我雖存了全殲之心,可難免會走漏一兩個……康軍使是擔心朝廷大軍的消息泄露?”

    康承業點了點頭,“他們陡然遭遇楊軍使,未能窺見我大軍全貌,倒也拿不到什麼準確消息。可難保他們回去後,爲免遭責罰,會誇大遭遇的軍卒人數,誤打誤撞,反而讓邠寧賊兵警惕起來,加強防備。”

    這番話合情合理,其餘人點頭附和。

    “照康軍使的分析看來,”楊守信接過話道,“我們應當加快行程,搶在賊兵加強防禦之前,攻入梨園寨。”

    “對。”

    衆將應和。

    因敵制變,本是行軍作戰的應有之義。

    李曄此時自然是從善如流,聽取了衆將的建議,下令加快行軍。

    其實,和朝堂上的脣槍舌劍、暗潮涌動相比,李曄倒覺得,軍旅之事相對省腦子多了,不需要多麼深的心機和複雜的策略。

    就是有點費體力,要喫苦……

    接下來,如何加快行軍,衆將紛紛建言。

    或許他們也發現了,當今天子雖威名正盛,也敢於決斷,但其實還是不難相處的,也很樂意聽取大家的建議,因而他們提建議的興致也越發高漲。

    李曄則擇其善者而從之,最後下令。明日一早,鄧筠部便脫離中軍,全速向預定的截斷邠寧軍退路方向行進;玉山軍拆成兩部,楊守信親率精銳一千繼續充當先鋒,提速向梨園寨行進,餘下三千人匯入中軍,一道而行。

    爲了激勵二人,也爲了激勵屋內衆將,李曄也不藏着掖着了,與衆將公然誓言:“此行,誰能擒得王行瑜,誰可爲邠寧節度使。”

    “臣等必不負聖恩。”

    衆將轟然答道。

    邠寧節度使,這個職位足以讓他們血脈噴張、傾力而爲。

    想想三年前方在神策軍內任都將的李茂貞,就是因爲出任了鳳翔節度使,如今是何等的風光無限……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

    衆將退去後。

    張濬徘徊良久,仍覺得他應當直言進諫。

    “聖上以節帥之位激勵衆將,自然是好的,只是……可不能再出一個李茂貞了啊。”

    李曄反問道:“張卿可另有良策?”

    何不用文臣爲節帥……

    這句話已吐到嘴邊,張濬還是嚥了回去。

    且不說文臣去了地方上,能不能把節度使之位給坐穩,保證自己不會被手下武夫給砍了。從段文楚、薛能,再到支祥、鄭畋……這之類的先例可是太多了,數不勝數。

    若朝廷真把節帥位置授予文臣,必然會讓那些武將心寒,再不肯爲天子和朝廷賣命。

    並不是說這些武將就不忠心。

    而是授武將爲節度使,已成定例。

    李茂貞攻下了鳳翔,被授鳳翔節度使;韓建守住了潼關,被授予潼關守捉使、進授華州刺史;滿存打下了鳳、興二州,被授鳳州防禦使……

    他們之前都是禁軍將領,征討地方有功後,紛紛做了該地的節帥。

    這便是定例。

    憑什麼到了楊守信、孫惟晟、康承業、鄧筠等人這裏,朝廷便要擅改規矩?

    如此一來,又如何再讓他們爲天子和朝廷賣命?

    這**的世道。

    張濬也只有在心裏罵上兩句,隨即無奈痛苦地搖晃着腦袋。

    反倒是李曄安撫了他:“放心吧,朕自有辦法。”

    張濬兩眼陡然放光,大喜:“聖上聖明。”

    若真是能破除掉這個“武將出任節帥、節帥不忠、再派武將出徵”的閉環,那朝廷才真正是中興有望。

    雖然天子並未說出是什麼辦法。

    但張濬相信,當今天子聖明無比,說有辦法,便一定有辦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