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147章 先平東川,再圖西川
    消息傳開後,朝中百官也不得不再次歎服天子的高遠卓見。

    因爲在他們原有的草案中,預備將秦州劃給夏綏李思恭,是天子一力獨斷,改爲劃給靈武韓氏。

    結果,靈武韓氏真的願意出兵……

    但朝廷最終沒有同意韓氏的奏請。

    考慮到韓氏的處境,可以推測出來,他們願意興兵秦州,其實同當年孫惟晟散盡家產率鹽州兵入關中的目的差不多,都是深感於邊地生活艱苦,尤其是他們做爲漢人後裔,孤懸中原之外,想內遷至關中。

    也就是說,靈武韓氏的目的並不在秦州,而是取鳳翔代之。

    而憑靈武一地之力,顯然不可能是李茂貞的對手。何況南下途中還有蕭關這一道天險。蕭關名義上仍握於張鈞之手,但實際已爲李茂貞奪佔。

    若韓氏真的興兵南下,朝廷必須出兵與之配合,方有可能擊敗李茂貞。

    然而眼下朝廷正大興農務,民力尚在恢復中,還不宜興兵,故而只能先拒絕靈武韓氏的奏請。

    當然,這個拒絕只是暫時的,相信韓氏也能從字面上解讀出來……

    除關中形勢外,兵馬府設置也跟各地帶來了一些影響。

    李克用帶頭擁護朝廷的政令,既然朝廷已明文授赫連鐸爲大同兵馬都帥,他也就大度地放過了赫連鐸(雲州實在是不好打),轉攻河北,一路出井陘,解救王處存,一路出滏口,平叛昭義三州,另遣李存孝一路南下援助澤州。

    此事還有個尾聲,河東軍順利“收復”昭義三州後,李克用任安知建爲邢洺(邢州乃昭義三州治所)留後,還向朝廷上書奏請。可朱全忠的奏疏也同時傳入京城,內容居然也是請授安知建爲邢洺節度使。

    既然兩位大佬都發話了,朝廷也只有同意授任,只暫未發旌節。

    因爲此事明顯有蹊蹺。

    後來朝廷才得知原委,安知建本爲李克用手下一員番人大將,留守邢州後,因懼怕宣武兵鋒,便暗中與朱全忠勾通,這便是朝廷爲何會同時收到兩封奏疏。其後李存孝與李存審、李存賢兩路河東大軍攻來,安知建棄城而逃,半途被朱瑄截殺,砍了他的腦袋後送去河東,向李克用示好。

    朱全忠在李存孝援軍到來前就提前離開澤州,並揮師東進,以朱友裕領一路攻鄆州,丁會、葛從周爲一路攻徐泗。

    最終還是時溥不經打,坐視宣武大軍水淹宿州而不敢救,導致宿州易手,宿州刺史張筠投降宣武,徐州門戶大開。

    淮南地區,各路諸侯得了朝廷支持,楊行密、張雄、錢鏐等幾人破天荒地團結起來,合力圍攻孫儒,孫儒連失蘇州、常州等地,困守揚州與潤州一線。

    照此看來,孫儒會比歷史上更早敗亡。

    趙匡凝倒沒有受兵馬府設置的影響,但他上賦稻米後,得朝廷封荊襄節度使,大喜過望,竟整頓兵馬,準備南下荊南,坐實荊襄節度使這個頭銜。

    李曄聞訊後連忙私信勸阻。

    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論軍事,趙匡凝才能平庸,更不會是目前據有荊南的成汭的對手。

    再考慮到趙匡凝是個好臣子,且不說將來朝廷大軍出關東後,可引以爲後援,便是眼下,朝廷也需要他的田賦,不容有失。

    李曄讓外朝派人親赴襄州,當面向趙匡凝轉述自己的口諭:保境安民,勿動兵戈。

    ……

    ……

    捷報傳來,神策軍攻佔了東川治所梓州。

    李曄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捷報中另附有楊復恭的私信,信中,楊復恭無比詫異,聖上何以知顧彥朗將死?

    事實上,若非天子提前斷定東川有變,楊復恭根本不敢大舉進兵,從而未給東川內部留下平穩過度政權的機會,也搶在了王建的西川軍做出反應之前。

    神策軍輕鬆佔領了梓州,並再度接手了鹿頭關。

    另有不少無所適從的東川將卒投誠。

    更關鍵的是,梓州乃東川治所,城內儲備了大量糧食物質,神策軍得以度過他們自入川以來一直面臨的糧草短缺的窘境,終於算是在川內站穩了腳跟。

    而東川軍餘部重新集結在顧彥朗之弟顧彥暉名下,退守遂、普二州。

    書信最後,楊復恭請授楊守厚爲東川節帥,以便收撫東川八州之官民(不包括一貫隸屬東川的綿州)。

    楊復恭並未提及他的下一步動向。

    有可能是已至歲末,天氣嚴寒,神策軍自入川后便未曾修整過,如今攻佔梓州,當休養一段時日,暫時不會有大動作。

    也有可能,在他楊復恭眼裏,天子始終是少陽院裏那個閒散親王,是他一力扶持天子登基,匡扶國事,故而在他的觀念裏,未曾有事事需請示天子這個選項。

    可李曄卻不敢大意。

    李曄召開延英對,專商討劍南神策軍一事。

    張濬因光復同州新賜河間郡公,又主掌兵部,率先提出,應趁顧彥朗新亡,先平復東川八州,隨後進取西川。

    劉崇望與崔胤反對,這二人主張聯合顧彥暉,趁王建尚未入主成都府,優先搶佔成都。

    張濬堅持己見,並反對道,諸君忘了前月金堂之敗乎?

    劉、崔二人不甘示弱,駁斥道,楊復恭又不是傻子,豈會再次上當?

    張濬很篤定地回答二人,不要高估楊復恭的智謀水平,以利謀存、共伐異己這類考驗智謀的事,他幹不了。

    劉、崔二人一時倒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

    楊復恭的智謀,確實堪憂……

    李曄並未當場決斷。

    下來後,又召來康承業單獨商議。

    康承業支持張濬的觀點,先平東川,再圖西川。一則,神策軍奪佔梓州,已然是顧彥暉等東川舊部的頭號大敵,二者不可共存,萬難再同事;再則,經金堂一戰後,王建儼然西川之主,單憑神策軍眼下的實力,難以撼動;三來,康承業也提到了楊復恭的缺點,行事魯莽衝動,少謀算,論拉攏顧彥暉這種考驗心計的操作,不會是王建的對手。

    李曄採納了這個建議,並致信楊復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