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再造大唐榮耀 >168章 李茂貞的直覺
    也難怪李茂貞如此生氣!

    什麼叫行蹤不明?

    那又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整四千多人,一起走兩步便能引發地動,怎可可能行蹤不明?

    而且那是四千多手握利刃的軍卒,讓其在自己的領地上失去了行蹤,又將會導致何等可怕的後果?

    李茂貞讓探馬給李繼徽帶話,若不能儘快探明四千華州兵的動向,以後便不用來見自己……

    一個接一個的不利消息,讓李茂貞有些焦躁不安了。

    然而他在不安中等來的卻又是下一個不利的消息。

    據報,龍尾陂北忽然出現大量賊騎,正不斷地四下游走探查。說明,此處可能有賊兵大部。

    李茂貞這次沒有發怒。

    他完全困惑了。

    天子究竟在玩什麼花樣?

    朝廷兵馬的意圖何在?

    其實,李茂貞早獲知了北路方向有朝廷兵馬出沒,他也將大部分兵力投放在了龍尾陂北,可這二者之間並無關聯。

    對於北路的朝廷兵馬,未張旗號,人數不明,李茂貞認定爲奉天軍鎮內的戍卒,或是到了大麥收割的季節,便開始跑出來掠奪糧食、敲詐百姓,這也算是禁軍內的老傳統了,因而並未引起他的重視。

    而龍尾陂北佈下的重兵。

    李茂貞不諳兵書,但他從大量的實戰中摸索出了不少用兵門道。

    用兵,最講究個虛虛實實。

    他在龍尾陂四下設伏,但並不會在四面都投放相同的兵力。鳳翔近兩年兵馬劇增,但其中的精銳老卒卻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所以軍中精銳其實有限,不可能將他們都分散開來,而自損戰力。而且這也不是人數上的問題,而是戰法的需要,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方爲用兵之大道。

    此次龍尾陂四面伏兵,正面爲虛,背後爲實;南路爲虛,北路乃實。

    而李茂貞將重兵投放在北路,其實又另是一重伏筆,因爲他在入鳳翔的斜道里還另設有一支切斷後路的伏兵。

    在部將們看來,所謂的切斷後路,便指的是龍尾陂下的李繼徽部,但其實他們都沒能識得李茂貞的高遠。在李茂貞的計策裏,真正的後路,指的是斜道伏兵自南殺出,龍尾陂北鳳翔大軍只憑工事堅守,其實並不會參與龍尾陂上的圍剿,他們的進攻方向是向東迂迴至朝廷兵馬身後,再自北路向南殺出,與斜道伏兵遙相呼應,將所有朝廷兵馬關在鳳翔鎮內……

    可如今,龍尾陂北竟然也出現了朝廷兵馬大部,這又是爲何?

    李茂貞茫然不解。

    他再多的沙場經驗,也不能幫助他看清眼下局勢。

    但他清楚一點,絕不是因爲朝廷獲知了他的意圖。他的這個意圖,可是連最親信的五弟李茂勳都尚不知情的,遑論他人?

    在未弄清局勢前,李茂貞不敢輕易做任何決策。

    他只是讓傳令官去給已奔赴龍尾陂北大營任主將的李茂勳帶話(先前故意安排李茂勳在正面與鄧筠“會面”,也是李茂貞的一個小伎倆,和安排龍尾陂南路伏兵放箭是同樣的道理,混淆虛實),堅守大營,在洞察賊兵的真實意圖前,不得擅動。

    下一匹探馬隨之而來。

    帶來了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消息,龍尾陂上的鄧筠部正意圖從北路突圍。

    北路?

    爲何又是龍尾陂北……

    李茂貞一愣。

    隨即恍然大悟。

    “取我坐騎來!”

    “給我套上甲衣!”

    “傳令,全軍集結,準備隨我出發……”

    一連串緊急的號令從李茂貞口中吐出。

    其實李茂貞仍未明白天子的意圖何在。

    但多年的行伍經驗,帶給他一個強烈的直覺,此次與朝廷大軍的決戰地,並不在龍尾陂上,而在龍尾陂北面。

    以至於,他已不放心李茂勳代爲指揮,而要親赴龍尾陂北大營坐鎮。

    ……

    ……

    蕭關下。

    韓遜一行自靈武出發,出鳴沙,趟漠海,繞平原,歷時大半個月的艱難跋涉後,終於達到了朝那蕭關下。

    此處清水與涇水相連,六盤山橫亙在前,環眼四望,皆是隨風擺動的蘆草,似在歡迎他們這羣久別中土的遠行人的歸來。

    回顧這半月來的艱難行程,尤其是橫穿黃沙漫天的漠海時,每次集合隊伍點名,就會發現又憑空少了幾人,他們或是迷路了,或是太過疲憊而掉隊了……這些人將永遠埋葬在這片漠海中。韓遜也沒有派人去尋找這些失散的人羣。他不想隊伍裏再掉人。

    而途徑原州治所平原時,韓遜選擇了繞行鄉野。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他們迴歸中原,對於關中的形勢,韓遜多少還是瞭解一些。

    從靈州出發時五千六百多人,如今還剩五千人,只減員幾百人,在韓遜的接受之內。

    只需再翻過眼前的六盤山和夾山修築的蕭關,便可沿蕭關道直入關中,沿途再無天險。

    韓遜在兩天前便抵攏蕭關,停駐老龍潭邊。

    一方面,是安頓隊伍休息幾日,以緩解不斷跋涉帶來的疲勞,尤其隊伍裏有不少婦女童稚;另一方面,派人去山裏探路,設法繞過蕭關。

    可得來的消息卻讓他失望了,蕭關夾山而築,守住出六盤山的唯一一道豁口,其餘山野荒徑,或可進山,但絕無法通行大隊人馬。

    更不利的是,蕭關內人馬聲鼎沸,似有重兵把守。

    韓遜也知道,他們數千人的隊伍在原州境內穿行,不可能不爲人察覺。事實上,平原城內未派人馬來追擊他們,已是出乎意料的喜事了。而蕭關做爲蕭關道上最大的關城,不可能再無防備,放他們輕鬆南下。

    韓遜不想強攻,一來隊伍裏兵丁有限,不足兩千人,二來蕭關本天險,不宜強攻。

    他派了人去蕭關交涉,申明他們乃奉天子詔令入關,希望對方能開城放行。

    結果,城內聲稱天子受張濬等三賊脅迫,此詔令無效,並勸告韓遜一行人返回靈州,否則兵戎相見。

    出使的人還帶回來一個情報,蕭關內多立的非涇原旗幟,而是鳳翔的旗號。

    韓遜瞭然。

    已多說無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