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第35章 鳥糞地圖
    鄭克臧在系統商城瞭解了一下,就算兌換出超級雜交水稻的種子,也不可能達到後世的產量。

    後世的恐怖產量是靠現代的化肥和各種各樣先進的農業科技堆砌起來的,而他鄭克臧什麼也沒有。

    現代化肥基於石油工業,咱們華夏造出化肥都得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他鄭克臧何德何能,造不起啊。

    就算輝煌點數夠用,換出化肥生產線,那還得整個發電廠呢。

    但糧食的問題必須解決,這是明鄭面臨最大的問題。

    軍隊需要糧食,老百姓需要糧食,他得想辦法搞定呀。

    正所謂: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

    等等,紅薯。

    鄭克臧心生一計。

    番薯在明萬曆時期就傳入華夏了,而且傳入的過程非常傳奇。

    番薯這玩意原產地是美洲,隨着西方殖民者的帶貨,全球或多或少都有番薯的身影。

    多年在呂宋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和他的兒子子陳經綸,見當地種植一種叫“甘薯”的作物,生熟皆可食,產量又高,而且不挑土地。

    於是他倆決心把甘薯引進大明,以緩解家鄉山多田少、糧食不足的現狀。

    然而,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視甘薯爲奇貨,“禁不令出境”。

    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污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西班牙人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

    但是呢,番薯這玩意作爲主食味道不如米和麥,初期沒得到大明人的重視,老百姓種植的慾望不高。

    到清朝時,大清的皇帝們看重紅薯的高產量,才得以大規模推廣。

    根據《清稗類鈔·植物類》記載:“康熙時,聖祖命於中州等地,給種教藝,俾佐粒食,自此廣佈蕃滋,直隸、江蘇、山東等省亦皆種之。”

    當時南方不少省份,番薯種植已經比較普遍,併成爲貧苦人家口糧的重要組成部分。

    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巡撫黃國財奏摺中說:“查泉州府屬之惠安、同安、金門沿海處所,去冬番薯歉收,今春又值米貴,近海窮民不無艱苦。”。

    此外,雍正六年(1728年)兩廣總督孔毓珣奏:“查潮州民間原多種番薯,以代米糧,現俱大收,每筋賣錢一文,黃岡、碣石一帶每十斤賣錢七文,約計一人一日之食,費錢不過一二文。”

    可見,到雍正年間,番薯已經成爲下層百姓日常食物,尤其是在發生水旱災荒的年份,更是成爲救飢度荒的救命之物。

    當時很多有遠見的地方官員也逐漸意識到番薯的重要性,如乾隆十二年的安徽巡撫潘思榘就要求全省種植番薯。

    如此種種,連皇帝本人也逐漸意識到番薯是個好東西。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下詔以朝廷的力量推廣番薯。

    在上諭中,乾隆皇帝對山東按察使陸燿進行了表彰,說他總結番薯種植經驗的《甘薯錄》通俗易懂,命令“多爲刊刻”,“頒行各府州縣,分發傳鈔,使皆知種薯之利,多爲栽種”。

    同時要求,中原地方官員大力推廣番薯。

    另外,其他未曾遭災的省份,也要把《甘薯錄》“多爲刊佈傳鈔,使民間共知其利,廣爲栽種,接濟民食,亦屬備荒之一法,將此傳諭知之。”

    由於有着來自最高層的關注,番薯逐漸在京畿地區和中原等地大規模地推廣開來,成爲下層百姓的主要食物之一。

    與小麥大米等傳統農作物相比,番薯不與主要糧食作物爭地,且種植技術相對簡單,對氣候和雨水要求也不高,可以這樣說,番薯對於清代養活億萬下層百姓,功不可沒。

    鄭克臧想到這裏,有一個大膽的方案。

    那就是兌換大量番薯和土豆的種子,在春耕的時候推廣一波。

    等番薯和土豆豐收之後,把它們加工一下,變成番薯粉和土豆粉,不就是主食了。

    當然,不能完全替代水稻。

    因爲過度食用番薯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番薯本身鉀含量較高,過量食用的話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胸悶,長期食用對腎臟也有不利影響。

    再加上番薯本身口感較甜,喫多了會影響消化系統,造成胃酸,甚至會引發胃潰瘍。

    肥料的問題還是要解決!

    怎麼辦呢?

    化肥鄭克臧是不敢想,那麼天然肥料呢。

    最好的天然肥料是鳥糞,鄭克臧在後世可是聽說,19世紀南美各國還因爲鳥糞發生過兩次戰爭。

    鄭克臧趕緊在系統商城花了5點數,購買了亞洲鳥糞資源分佈圖,驚喜地發現南海諸島盛產鳥糞!

    據明代中後期航海着作《順風相送》記載:“船到七洲洋(今西沙羣島海域)及外羅等處……船身若貪東,則海水黑青,鴨頭鳥多……船行正路,見鳥尾帶箭是正路。”

    清初海洋學家陳倫炯在所着《海國聞見錄》中記載:“沙有海鳥,大小不同,少見人,遇舟飛宿,人捉不識懼,博其背吐魚蝦以爲羹”。

    可見,當時西沙羣島的鳥類衆多,並以淺灘上的魚蝦爲食,天長日久就在它們棲身的島礁上形成了厚厚的鳥糞層。

    這些鳥糞含有豐富的磷酸鹽物質,是天然的優質磷肥和磷礦資源。

    鄭克臧:“蕪湖!起飛!”

    除了分佈圖之外,系統還贈送了一份關於南海鳥糞的資料。

    看完之後,鄭克臧氣得手抖:“可惡的倭人。”

    資料記載,對於南海鳥糞這塊肥肉,自甲午華倭戰爭後,一直覬覦侵佔華國豐富資源的東瀛自然不會視而不見。

    1907年,東瀛商人西澤吉次侵佔東沙羣島島礁。

    1917年,東瀛商人平田末治乘“南興丸”竄到西沙羣島。

    1919年,東瀛在南平島修建碼頭。

    1921年,東瀛始在南沙太平島、西沙羣島盜採鳥糞與海產。

    1929年東瀛已在南沙盜採鳥糞磷礦2.6萬餘噸。

    1938年7月,東瀛“南洋公司”從南沙太平島盜走鳥糞6.7萬噸。

    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東瀛國共從南海攫取鳥糞資源20餘萬噸。

    這還只是有記載的統計數字!

    還好現在被他鄭克臧發現了,就讓南海鳥糞成爲他復興華夏的助力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