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第630章 你行你上
    好嘛,這搞得臺吉拉藏魯貝也覺得賽固山口穩如泰山,足以把明軍都消耗在這裏。

    可是,形勢變化太快,根據逃回來的士兵所說,進攻這個山口的明軍人數不多,才一千人,就把他們打得潰不成軍。

    明軍的戰鬥力跟他們預想的完全不一樣,這讓和碩特汗國的將領很是頭疼。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時間要轉回數天前。

    賽固山口的道路不算狹窄,可是兩邊有高山,如果是尋常軍隊到此處,起碼要付出幾千人的傷亡才能攻下來。

    進入雪區以後,天氣晴朗,皚皚雪嶺反射陽光,有如白銀塑造一般。

    風景是很美,可是紫外線和陽光太過強烈,眼睛疼痛不說,還容易出現雪盲症。

    那怎麼辦呢?

    別急,兵部早就想好了預桉。

    正在山路上攀登的大明近衛軍們,都把身體包得緊緊的。

    他們每一個士兵都是朱克臧的寶貴財富,可不能非戰鬥減員。

    有意思的是,有不少近衛軍,他們的眼睛上要麼戴了護目鏡,要麼戴了墨鏡。

    這就是大明兵部的方案!

    用工業能力武裝大明的軍隊。

    作爲十七世紀當之無愧的第一工業強國,大明有資本給少量軍隊普及墨鏡。

    過去,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玻璃都是非常昂貴的。

    那時候的主產地是西方,價格都是西洋人說了算。

    現在大明的玻璃工業上去了,都反過來出口給西方了。

    而且價格低廉,把西方本土的玻璃工業打壓地頭都擡不起來。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大明大城市的房產建築大量使用玻璃窗。

    玻璃大量氾濫,也爲太陽鏡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最早的“太陽鏡”能夠追朔到2000年前,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用象牙、鹿角、浮木、骨頭等製成一種條狀的護目鏡,以減弱雪地反射的眩光。

    當時的護目鏡是沒有“鏡片”一說的,因紐特人在這些並不透光的材質中央鑿開兩條細縫,在保證視線不受阻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減少光的射入。

    這種形態的“護目鏡”也爲他們帶來了額外的好處——狩獵時視線更爲集中。

    而最昂貴的太陽鏡來自古羅馬,pliny the elder在他的着作《natural history》中曾提到,古羅馬歷史上着名的暴君尼祿會通過拋光的綠寶石觀看角鬥士的搏鬥,爲了保護他的雙眼不受到太陽眩光的傷害。

    一直到18世紀,現代太陽鏡的雛形纔開始出現。一位名叫james ayscough的醫生,他認爲藍色和綠色的玻璃鏡片可以改善特定的視力障礙,並做出了一系列嘗試:用金屬絲將鏡片固定在一起,鏡框延續到耳朵,讓眼鏡可以固定在臉上。

    當然,如果是普通帶顏色的玻璃片肯定無法預防雪盲的,因爲普通顏色的鏡片只能擋住可見光的光線,但無法抵擋的紫外線。

    朱克臧也不想直接兌換,他想充分發揮大明科學家的主觀能動性,鍛鍊一下他們,順便給自己省省點數。

    大燈塔預計1692年年初建好,到時候再進賬一筆輝煌點數。

    在朱克臧的教唆下,力爭上游的大明製造總局當然不滿足於擋住普通陽光。

    黃履莊爲首的大明科學家在化工廠中不斷實驗,不斷地在燒製的玻璃中加入各種化合物試驗,製作成鏡。

    然後呢,就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奴隸們戴上去試效果,行的話就保留,不行的話再繼續。

    對於奴隸來說,墨鏡實驗已經是最安全的了。

    只需要在強烈的陽光下,戴着各種型號的墨鏡擡頭看太陽,頂多就是眼睛瞎了。

    而在大明醫學院的人體實驗耗材死亡率更高。

    不過奴隸的命,誰在乎呢?

    連番做實驗之後,比較有效的太陽鏡就誕生了。

    帶上墨鏡,叼着一根玉米芯菸斗的大明上將潘阿強,舉着望遠鏡觀察遠方

    現在,標誌性的玉米芯菸斗,成爲潘上將的標準形象。

    “前面的山口有點難攻啊!”

    潘阿強嘴上這麼說,但表情沒有變化,還是很輕鬆的模樣。

    這個隘口往下是幾百米長的斜坡,超過了五百米,傾斜度至少有四十度!

    本來就不易攻,更糟糕的是天公不作美,來的時候雖然寒冷卻是晴天,唯獨到達那片賽固山口的時候,半路就濃霧籠罩過來,下起了冰雨,非常邪門。

    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大炮就轟不準了!

    而且敵方掩體多,火炮不一定好用。

    還是得攻上去,別的對面來援兵,就不好拿下了。

    就在這時,潘阿強聽到一些士兵的聲音說:“不好,我們得罪山神爺,山神爺變臉了!”

    潘阿強本想呵斥他們:不信陛下信鬼神,有皇帝陛下在,還怕鬼神!

    話還沒說出,人小鬼大的年羹堯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怕什麼,有陛下罩着我們,怕什麼山神!”

    本來潘阿強也不想帶着個拖油瓶,奈何年羹堯喜歡跟着部隊行軍,加上他的師父屈大均也幫他說話。

    對潘阿強說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百里路,讓小年學一下帶兵,也不錯,大明的文人就該文武雙全。

    得,屈大均都這麼說了,就帶着吧。

    “哥們,你行你上!”

    聽完這話,年羹堯想自己試試山路,因爲不能騎馬,感覺非常喫力。

    加上天上雨夾雪,下得不大,也讓地面非常溼滑。

    這是土路哦,大明施工隊還沒修到這裏。

    那就意味着,泥濘的土路被人踩多了,就會滿是泥漿。

    更離譜的是,泥漿下面是凍土!

    一腳踩下去,層次感非常豐富,剛下腳感覺感覺踩到泥潭上,腳一旦踩深了,就踩到了滑滑的凍土。

    不小心的直接就打滑了。

    比如年羹堯,剛剛還自信心滿滿,一腳踩空了,來了個屁股後面平沙落雁式。

    砰的一聲,小年羹堯摔了個四腳朝天,以屁股爲底,嗖地一下,乾脆利落地滑出老遠,至少有五米遠。

    近衛軍的士兵們看得鬨堂大笑,混的比較熟的直接豎起大拇指:“不愧是小神童,摔得就是比別人漂亮,屁股都比俺們滑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