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科技之從芯開始 >第八十六章 綜合性研究院
    老王是資深的研究人員,有着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和他聊天的時候也透露出領到過不少的項目。他大概可以理解趙新的那種想法,聽聽他的意見肯定沒錯。

    不過當江誠來到實驗室的時候卻看到了常聲,他正和王家岷在外面抽菸,見到江誠打了聲招呼。

    “江總,這麼晚還過來啊。”

    話說常聲得到江誠的支持就去組建了法務部,不過這個法務部裏現在沒有律師,只有招聘的幾個年輕人。

    這些天常聲到幾個公司都去走了一圈,他那長相帶着幾個幹練的年輕人不止一次被人誤會是上面的領導。江誠能感覺到他這是在摸底,很可能過段時間就要有大動作,大概率是在集團組建的時候。

    “常主任,老王。”

    常聲知道江誠是來找王家岷的馬上就要走,卻被江誠留下了,開玩笑,這位也是真大老啊。

    他們放風的地方沒什麼人,江誠乾脆也就不挪地方,就靠在欄杆上把剛剛的事大致說了出來。

    兩個人靜靜聽着,因爲樹蔭的遮擋他們臉上的表情已經有些看不清,只有兩點火星在黑暗中忽明忽暗,節奏並不是那麼均勻。

    “聽你的意思,真的想試一試?”

    王家岷沒有先表達意見,而是反問江誠。

    “過去的大半年裏他們基本就是這麼做的,看上去還可以。”

    “一個企業,沒有核心人物是要出問題的。”

    是常聲的聲音。

    “就算是菊花廠模式,也是有兩個核心人物存在才能把控方向和保持團結,光靠一羣理想化的人……不行,假如未來有上千名員工,集體決議只會弄得一團亂麻,現在是自由競爭,太過理想化只會喫大虧。”

    他的話立即讓江誠清醒了過來,菊花廠的信念和高研發投入也不真的是所謂的菊花廠模式換來的,假如老大不在了,即使繼續延續這套模式也不一定就能保持現在的道路。

    輪值的臨時董事會……雖然趙新提出可以劃分標準,但就算有幾千名員工,真正能做合格高管的恐怕也沒有幾個人,就像江誠幾乎從不插手具體運營,就是他知道自己沒那能力,管理下放纔是正確的選擇。

    江誠搖了搖頭,是了,技術二組過去從沒有市場化運營,只是個專心搞研究的小圈子,寬鬆一點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個企業就不能這麼做了。

    “那……就在一定範圍內這樣做,把科研部門散養式管理?”

    “也不一定。”

    王家岷出聲了,雖然光線很昏暗,但江誠和常聲都看見了他的閃動眼睛。

    “江誠,我想知道你創業的目的是什麼?”

    “我的創業目的?”

    “對,又是芯片製造又是汽車,攤子鋪那麼大,目標怕不是賺幾千個億當首富?”

    江誠啞然失笑,當首富他還真沒想過,而且如果認真思考他創業的目的……一開始確實是爲了錢,但當生活的基本需要都被滿足後,單純的金錢就很難激起興趣了。

    爲什麼要冒着巨大的風險去搞光刻機?恐怕要的不僅僅是賺錢。真要想賺錢那要去賣手機,前期投入和技術要求遠不如芯片製造,利潤也更高。

    排除了錢、女人和享受之後,答桉就很明確了。

    江誠不說話,只是站直了些。

    王家岷把煙掐滅,老臉上露出笑容。常聲眼睛微眯看了看兩人,最後選擇不說話。

    “以後我們的企業涉及的領域可能更多,技術層次可能越來越高,非常高,需要的人力物力都非常大。”

    看着腦海裏的倒計時,離製造出光速飛船還有一萬年,一點都沒變。

    江誠的夢想還沒有大到在本世紀就造出光速飛船那麼瘋狂,不過核聚變,初步的星際航行或許沒問題?即使不計代價的瘋狂輸出技術也需要時間才能消化,運氣好或許死之前能看到人類實現恆星系之間的旅行。

    不過光速飛船真有那麼難?一萬年的時間,已經能貫穿人類的歷史了。

    “那爲什麼不把所有的研究部部門統一起來,我是說,現在的高科技產品對學科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就比如電池實驗室,所有的專業拉出去能組建一個專科學校了。

    建立一個超大型綜合研究中心,所有公司下轄產品的專業和研究員都集中起來,實現高度的互通交流,不參與任何商業運營,企業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只需要發來技術標準和經費,然後等待結果就好了。”

    王家岷說的很輕鬆像是早有準備一樣,而聽着的兩人想象着他說的場面都有些頭皮發麻。

    不過江誠立即意識到這個方法對他而言非常有用,如果不出意外,明年他就有能啓動核聚變研究的能力了。

    核聚變,被稱爲“永遠的五十年內實現”的技術,雖然與核裂變技術是同時代提出的,但性格卻格外的狂暴,長久以來一直無法爲人類所用。

    爲了得到這堪稱無盡且清潔的能源,從多國合作的“iter”到一家獨立的“east”,幾十年的研究並非毫無意義。

    現在1000秒以上的持續點火已經成功了,這起碼說明現在的全超導線圈託卡馬克裝置是可行的,大陸的科學家認爲將在30年建成首座商用聚變反應堆。

    30年,已經只有不到十年的時間了,或許現在的核聚變離小說中宇宙航行的程度還源源不如,但技術的發展總是超乎想象的。

    上世紀26年,馬薩諸塞州的羅伯特·h·戈達德製造了人類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只飛行了2.5秒,飛行高度12.5米,飛行距離56米。

    然而在43年後,重達3000噸的土星五號把兩個人送到了月球上,尼爾·阿姆斯特朗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上留下了一個腳印。

    上世紀03年,來特兄弟開着“飛行者一號”在離地不到5米的高度飛行了36米,同樣43年後,試飛員查理斯·耶格爾駕駛x-1-1在英尺的高空飛出了1.06馬赫的高速,從而邁出了人類超音速飛行的第一步。

    現在對核聚變投入研究不但不早,甚至還有點晚了。

    而要是還想要造火箭、飛船,需要的學科太多太多,只有一個高度綜合的研究院才能承擔這個任務。

    但最先開口是常聲:

    “有兩個前提,綜合起來首先是技術上要整體領先於外界纔有意義,不然……好吧,目前而言都差不多。

    第二,手底下的攤子要夠多,範圍夠廣,所需要製造的東西非常複雜,這樣才值得去養一個龐大的綜合性研究中心?

    江總,你剛纔所說的技術層次越來越高,那到底可能高到什麼地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