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日不如撞日。

    當天下午,林舉人就登上了河灣村講學的高臺。

    張梓若的學生與徒弟們歡快地在春光裏跑來跑去,挨家挨戶地通知。

    “舉人老爺講學啦!”

    “舉人老爺要講課啦!”

    “舉人老爺竟然也要講學?咱們快去聽聽!老大呢?讓他拿上鑼,去通知大傢伙!”

    里正掀開身上的薄被就要下牀。

    陳花按住他,“孩子們去聽就行了,你還是在家好好休養吧。”

    “那哪行?咱們一輩子不一定能聽得上一節舉人老爺的課!可不能錯過嘍!

    我的身體我清楚,沒什麼大事兒。倒是躺兩天,躺得骨頭都要酥了。”

    里正穿上鞋子,喚來兒孫,讓他們去通知村民。

    “鐺!”

    銅鑼的聲音震開花瓣,在春日裏迴盪。

    “舉人老爺要講課啦!大家快來聽呀!”

    “快起來!快起來!別午睡了!舉人老爺講學了!”

    大家興奮地呼朋喚友。

    有的村民鞋子都沒穿好,頭髮因爲午睡而蓬亂。

    聽到消息,就急匆匆地攜帶孩子直奔講學臺而來。

    林舉人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羣,以及依舊熱火朝天的宣傳陣勢。

    沉穩的面龐上透着驚愕,臉上也隱隱升起一絲薄紅。

    “這、這是不是太隆重、誇張了些?”

    張梓若笑道:“不誇張,一點也不誇張。”

    “大家難得有機會聽你講課,要是不通知到位,誰錯過了,定會想起就後悔,成爲莫大的遺憾。”

    于越揶揄道:“青雲兄,你可受歡迎的很啊!這不得拿點絕學出來?

    愚弟也好跟着舉人夫子學習學習。”

    “你少來打趣我!”

    正說着話,里正和族老們前來拜訪。

    臺下,鄉親們接二連三地匆匆趕來。

    按照老規矩,孩子們在前,老人們居中,年輕人最後。

    傳話隊伍也自覺撒了出去。

    人羣雖然龐大,但秩序井然。

    燕飛心生驚意!

    這要有多少次講學,多少次訓練,纔能有如此迅捷的反應與井然的秩序?

    這要有多麼強烈的求知慾望,才能一個村莊,無論男女老少皆匆匆而至,如飢似渴的盯着臺上的要講學的夫子?

    被衆人以渴求的目光凝望着的林舉人,忽然明白了,張梓若爲何想方設法地讓來遊玩的人講學。

    求學難,不僅在於生活貧困無力支持,也在於書籍的匱乏難尋,更在於名師難尋!

    而張梓若正在用她自己的方法,爲一村之民開教化!

    林舉人心中激盪,朝着張梓若深深行了一禮。

    “張夫子大義!林某不才,也願盡一份力!”

    張梓若還禮,“不過做力所能及之事罷了。

    青雲兄品格貴重,不嫌我們粗鄙,願爲我們講學,是我們之幸!張某感激不盡!”

    張梓若俯身作揖:“接下來就勞累您了!”

    林夫子鄭重地對她行上一禮。

    “願爲之盡力!”

    他站直身子,望着飛花中,衣着貧寒,目光灼熱的男女老少們,尊重地作揖。

    “各位鄉鄰,我此來倉促,準備不周。若講解之時,有什麼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鄉親們拘謹地擺手,“不會、不會,您講什麼都是我們的福分!”

    風,鼓起了林舉人的衣衫。

    他廣袖飛揚,從心而笑。

    “聽張夫子說,大家愛作詩。她託我講詩,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如何做詩。”

    鄉親們眼睛一亮,下意識要叫好。

    雙手都要拍在一起了,陡然想起顧有財說過,林舉人的講課方式就是他講完後,大家再出聲提問。

    於是,大家個個屏聲斂氣,乖乖巧巧地聽講。

    “大家都覺得詩很難,因爲要講究平仄對仗,格律詩尤其如此。”

    “但若拋去這些形式來看,詩,其實是內在情感的表達。”

    “比如,漢樂府《江南》,它是這麼寫的: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首詩看起來並不押韻,甚至會讓人疑惑,魚戲荷葉東南西北都寫了一遍,會不會顯得囉嗦?

    爲什麼這首詩看上去平平無奇,卻如此有名,流傳如此之廣?”

    鄉親們紛紛點頭。

    這首詩感覺不像是詩人做的,倒像他們自己說的大白話。

    林舉人平和道:“因爲《江南》本質是一首曲子,一首採蓮時唱的曲子。”

    “在江南可採蓮的季節,蓮葉茂盛,一片連着一片,佈滿水面,幾乎與天邊相接。

    在茂盛碧綠的蓮葉之間,女子撐着一葉小舟,從中劃過,採摘蓮子。

    水中的魚兒在荷葉間嬉戲遊玩。

    採蓮的女子划船之時,看到魚兒,心情愜意,於是放聲歌唱。

    魚戲荷葉間。

    她的同伴們彼此呼應唱和,或你一句,我一句。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林舉人親自唱了一遍。

    當他再唱第2遍的時候,鄉親們便陸陸續續地開始了跟唱。

    恍然理解了當年唱這首詩的人心中的愜意。

    林舉人笑道,“大家以吟誦的方式去讀詩,會更容易理解。

    《江南》不僅是採蓮之活潑熱鬧生活景象的描寫,也是心中愜意之抒發。”

    “做詩,同樣是由感而發。

    《尚書·舜典》有這麼一句話,詩?志,歌永?……”

    張梓若託着夾板,快速地做着筆記。

    林舉人不愧是熟讀四書五經的舉人,講起課來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內容詳實無比。

    他先是給大家講了詩的本質,然後由淺至深給大家講詩的種類、演變,以及對仗、格律等。

    張梓若聽得津津有味,筆記做了一張又一張。

    她的學生們也捏着鉛筆,按照自己的方式記載重點。

    鄉親們有如瀋河一般奮筆疾書,一個字都不願錯過的;也有暗自悔恨自己不捨得買紙筆,漏記了知識的。

    在衆人崇敬的、恍然大悟的眼神下,林夫子心中暢快,講得酣暢淋漓,還即興發揮,現場做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講學詩。

    一堂課結束,張梓若與鄉親們爲他送上最熱烈的掌聲!

    手掌都拍得發紅了,也不願停止。

    林舉人覺得渾身的血液都在沸騰着上涌,恨不得再講上一節!

    張梓若笑道:“青雲兄,你的慷慨熱情一定不會浪費的!馬上就到你施展的時候了!”

    “各位父老鄉親,現在有什麼疑問,可以開始提問了!”

    一個又一個的手臂舉了起來!

    鄉親們被點燃的熱情再也壓不住了!

    林舉人依次點人,解答問題。每一個問題的解答,都讓林舉人覺得充滿了成就感。

    直到瀋河雙目放光,言辭懇切的說道:

    “林夫子,我現在感情澎湃!有感而發!做了一首詩,想請您點評點評!”

    然後,各種各樣有感而發的詩,一股腦地涌到林夫子耳中。

    林舉人眼前一黑。

    這都是什麼?!

    和我講的大不一樣!

    你們真的認真學了嗎?

    鄉親們:學了,林夫子,我們真的認真學了!我們腦子都學會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