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夢境揭開江口沉銀之謎 >第220章 張獻忠深山藏巨寶
    第221章王泗創建祕密根據地

    張獻忠和全軍的大營將領們說好後,第二天,各大營將領就命令各自的匠竈樁,大略盤點一下,把夠本大營喫一個月的糧油酒肉醬料和採購需要用的銀兩留下,還多少留了一些新招軍士用的兵器,其餘全部糧油酒肉、金銀珠寶、文物字畫、各類兵器,以及一時用不了的五行匠作工具,通通整理一遍,重新裝車,交到中軍匠竈樁來登記造冊。

    除物資錢糧外,各大營匠竈樁還都按要求抽調了些車馬伕和各行工匠,一併移交給中軍匠竈樁。

    中軍匠竈樁本身還要保留編制,但必須要給王泗湊足一萬軍隊,就又在的各大營抽調了些軍士,其中人數最多的第八大營,一個大營就從各大隊共抽調了兩千人移交給王泗。

    這樣,受命駐屯保護大軍後勤輜重的王泗,連軍隊帶車馬伕和各行工匠,就有差不多兩萬人了!單是這麼一支分出去的中軍匠竈樁隊伍,就可以用“浩浩蕩蕩”來形容了!可見,當時的王家軍,實力有多強大!

    準備好後,到第三天,王泗就帶着駐屯保護大軍出發了。

    爲了讓各大營的將領們都知道這個地方,以便日後不管派誰來接回王泗回去,或者不管派誰運送物資到此處來,都能知道地兒,張獻忠就叫上各大營的主將和各大隊的主將,隨同他一道,去送王泗,一直送到駐屯地點,

    主將們不在軍營的這幾天裏,全軍就由副將負責警戒和處理日常事務。

    畢竟隔着兩個縣,山區的路又遠沒有平原淺丘的路好走,還滿是載重車馬,就遠沒有去踏勘地點時的輕騎快馬那麼快捷了,因而,隊伍一直走了四夜五天,才趕到葫蘆壩裏。

    到了駐屯地點後,張獻忠就叫王泗按人頭給每個村民發五斤酒,五斤油,一丈布,二兩銀子,這一下子,把這些村民感激得一個個痛哭涕零,直說這是天兵來了!

    張獻忠他們臨別時,對王泗說:“王泗兄長,我王家軍的家底,就全都託付給你了,至於怎麼保管,你的手下怎麼管理,全都是你的事了!我們兄弟這一分別,也許是一年半載,也許是三五幾年,十年八年也未可知,總之沒法兒預料時間。在此,小弟只囑咐兩點,一是你重新編制了隊伍後,平日多練兵,教兄弟們提高武術,也教村民習文學藝,幫村民提高生活技能。二是不要放任軍士出山去,並且不懈怠地守好葫蘆口,讓朝廷和官府,做夢都想不到這片深山的深處,竟然會有這麼多義軍駐紮在這裏!”

    所有將領都和王泗、以及王泗手下的將領拉手道別後,這一行前來送行和熟悉路道的將領,就騎馬飛跑回營去了。

    還別說,不僅後世,就是當世,就有不少人對比評說張獻忠和李自成這兩人的高下,都說兩人都有蓋世武功,兩人都是戰功赫赫,兩人都是幹大事的人,但李自成的胸懷和志向更大,而張獻忠就是個打小算盤的人,但又都承認,張獻忠在用人方面,就要高李自成一籌。看看吧,張獻忠任用王泗,就可見一斑。

    這王泗,受命到葫蘆壩來保管糧草,不但不辱使命,還玩出了些花活兒。

    剛來到葫蘆壩時,自然是人住營帳,車蓋油布了。張獻忠等將領走後,王泗帶上手下各類管事的頭領,先騎着馬,把整個壩子踏勘了一遍,決定,在離村民的莊稼地一里遠外,砍掉樹子竹子,將就荒草,靠近壩子東北面的山腳下,搭了十二排很長很寬的大敞棚,把棚下平整了地面,把所有錢糧車輛進行了分類,全拉進了棚子下,但仍然蓋上油布,還另打了封條,給各類車輛編了號,並按重新儲存的狀況登記造冊,以便定期盤點核查。

    重新放好輜重物資後,王泗覺得,八大王老弟他們說不準要東征西戰到什麼時候,在這裏儲存和保管輜重,必然不是短期的事情,那就不能總住營帳吧?於是,就下令工匠做一大批磚盒子,製作泥磚,用磚砌牆,搭建了長長六排草屋,而且是在大敞棚前後各建三排草屋,這樣,無形中就行成了對物資的保護,然後在兩頭還各建了一排豎着的草房,四面都住人,這就完全把物資敞棚遮住了。

    於是,全部人員馬匹,就都住上了正正經經的房子了!

    這些搞定後,王泗就把他原來的後勤守衛樁和新撥給他的人員,按照義軍的一個大隊兩個小隊,一個小隊三個樁的建制,把後勤守衛隊編成了二十六個大隊、五十二個小隊、一百五十六個樁,每個樁在六十五人左右,每個小隊在二百人左右,每個大隊四百餘人,這比現在義軍編制的人數要少一大截,但比當初很多同級建制,人數都要多出不少。

    過了些時間,王泗又下令,在離居住區稍遠一點兒,傍着北面山腳下,分小隊開闢了一大片農田,大約人均一畝多一點兒,請來當地村民,按他們這裏的耕作習慣,教軍隊把新開田地種上了莊稼,而且還沿山腳搭了些養殖棚,養上雞鴨豬鵝,這樣,每年就有兩季農忙了,平日裏有養殖活兒,王泗還搞了個各小隊種糧競賽和養殖競賽,這樣,再加上農閒經常操練武功和戰術,雖然隔幾天就要放一天假,但衆人有事做,還有競賽,所以,這麼多人在一起,又長期沒有開拔,這些年來,也沒有閒得生出什麼事端來。

    不過,自從來到葫蘆壩,王泗就在葫蘆口和葫蘆壩頸設了明哨暗樁,並且前後共設了三道明暗崗哨,嚴防有外人進入這裏。

    再後來,王泗就按照張獻忠的囑託,每逢農閒期間,就派出幾個會教書的、教拳腳功夫的、教木匠石匠鐵匠泥瓦匠的匠竈樁人員,定期輪流去村裏教村民的文化和技能,而且不收取任何拜師費,這可讓村民對駐軍稱道不已。

    在葫蘆壩住到第二年,王泗對當地和周邊都比較熟了,就派人在軍營和村子之間的一片地面上,又搭了兩排草房和一個大敞棚,由軍隊先到外面縣城去採購了些各色喫穿住用的商品來墊底,動員幾十戶村民,張家做這樣生意,李家做那樣生意,不做生意的,可以把雞鴨魚肉蛋和時鮮果菜,拿到草棚裏來擺攤兒賣,這樣,又給這個深山村民創建了一個集市,而軍人又都有軍餉,很多人軍餉沒處用,也沒法保存,就都交給匠竈樁代存,所以軍人們在休息日裏,也可去集上買些時鮮水果來喫,稍後點兒,還有村民在集市裏去開了小餐館和小茶舍,軍士們在休息日還能到集市上來喝個小酒或喝茶聽書了!相信若干年後,這裏一定是一個大集市,而人口也遠不會才現在這麼幾十戶。

    這些都是後話了,總之,張獻忠完全信任王泗,而王泗也盡心盡責,讓張獻忠得以完全放心他數年來攢下的雄厚家底,再以後的征戰行程中,也少了很多拖累,不再會經常爲越來越多的物資沒地兒放而操碎了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