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從煤山自盡開始 >第三十二章 練兵 上
    五月十五日,宣府一帶的清軍分爲兩撥先後開拔,先行的兩千部隊由漢、蒙八旗軍組成,領頭的是個叫吳惟華的漢人。

    他在順天出生,乃前明恭順伯吳允誠之後,現爲國子監中一監生,其祖上本是蒙古人,於永樂年間歸順大明,這才得朱棣賜姓了“吳”。

    多爾袞入京後,吳惟華如見祖宗,拜迎馬首投降滿清,並毛遂自薦前往山、陝兩地爲大清招撫。

    此番清軍西征,以剛受封了和碩英親王的愛新覺羅.阿濟格爲統帥,號靖遠大將軍,打算拿下宣大後,沿長城入陝北進攻李自成。

    阿濟格本部追擊李自成返京不久,因人困馬乏,尚在順天修整,所以讓其大兒子愛新覺羅.和度替他暫領西路統帥,坐鎮宣府。

    吳惟華招撫在前,和度威壓在後,宣府輕鬆拿下,和度不免起了輕敵之心,李自成皆是烏合之衆爾不足爲慮爾,於是命吳惟華先行大同,他本人過幾日再動身。

    吳惟華知和度沉溺於女色,如此安排只爲多纏綿幾天,但他心中對此並無異議。

    想來也是,山西境內,尤以宣府、大同女爲一絕。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宣大地處塞北乃漢胡混居地,本地人多爲拓跋氏後裔,流有鮮卑血統,後與漢族、蒙古族通婚,再不分你我。

    宣大女人繼承了祖先豪邁的性格,且因多族混血造就其五官精緻,膚如瓊脂形體豐滿,充滿濃濃的異域風采。

    和度流連於此,也算男人之常情。

    即使如此,吳惟華對招撫大同一事依然信心滿滿,若是能兵不血刃拿下大同,定是大功一件。

    隨着吳惟華部的行進,大同府東負責遠哨的夜不收逐漸向府城收攏,中間往返不停,清軍動向如雪花般紛飛入明軍大營中。

    雖然經哨騎探查,這批清軍人數不多,只有兩千之數。

    但姜瓖仍不敢掉以輕心,向崇禎提議分出五千兵力部署於弘賜堡、鎮河堡、孤店鎮三處,以此在北面與府城形成三角防線。

    崇禎憑藉山川輿圖曾實勘過府城周邊地貌,姜瓖提到的兩堡一鎮各自依山而傍,易守難攻。

    而且三者之間以及三者到府城的距離都不遠,便於相互支援策應。

    清軍直攻大同必需經過御河,御河之寬約百丈,想在府城守軍眼皮底下過河不是件容易的事。

    若想從御河上游,也就是大同北面選址過河,駐守二堡一鎮的明軍也可將其半渡擊之。

    清軍若是不蠢,定不會選擇從下游過河繞到府城南面攻城,因爲不知道府城實情的清軍會認爲,這樣很可能遭到太原方面的順軍夾擊。

    如此想來,姜瓖的提議實屬上策,崇禎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隨口問道:“這兩堡一鎮,你打算交由何人來指揮?”

    “陛下覺得臣弟如何?”

    調姜瑄部出城?崇禎聽罷不由深思,以姜瑄之能任一方主將自不在話下,但……。

    見陛下不語,姜瓖也不急,耐心等待着。

    “除他之外,可還有合適人選?”

    “參將王進朝雖不及臣弟,或可堪此任。對了,此人陛下曾見過,便是上次東門值守時喝酒之人。”

    姜瓖本意便是推舉其弟,拋出王進朝不過是個幌子,順帶着還試圖勾起崇禎對王進朝的不好印象。

    “建虜至此尚需幾日時間,主將之事容朕再考慮考慮,先將兵員糧草調派過去吧。”

    “諾!如此,臣先告退。”

    “去吧。”

    崇禎看着姜瓖離去的背影,輕輕搖頭,但願事情不會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萬人一心兮。”

    “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

    “氣衝斗牛!”

    現爲皇帝住處的宋府外,楊伯先在隊首,姜瑄在隊末,正領着團練營衆人圍着宅院跑圈。

    在宋獻策的幫助下,那批老卒俘虜全部歸降,被整入團練營中,新老相加,團練營兵員合計五百人。

    至於那晚胡麻子和宋獻策究竟談了些什麼,其中細節只有崇禎和宋獻策知曉。

    這支團練營,是按崇禎的意思編練,只聽命於崇禎的“新軍”,每日大部的繞城跑圈加練結束後,團練營仍需繼續加練。

    在姜瑄看來,陛下似乎對戚家軍尤爲推崇,練兵之法多參照於此。

    團練營的士兵待遇遠遠高過營兵,喫穿用度陛下皆擇優供應,連姜瑄的家丁見了都自嘆不如,這哪是養兵,這是養爹啊。

    話雖如此,又怎可能是真的“養爹”?團練營除了體能訓練外,還需操練鴛鴦戰陣、兵器用法,每日除了喫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都在訓練。

    崇禎對鴛鴦陣的理解全來自於戚繼光的兵書上,實際經驗不足,於是便把姜瑄喊來幫忙指導。

    姜瑄從軍多年又出自邊軍,對戚家軍的陣法自然有所瞭解,不過鴛鴦陣似乎並不適合當下的環境。

    但見陛下胸有成竹的樣子,姜瑄也不願壞他興致,只管傾囊相授便是。

    “主將親我兮。”

    “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

    “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

    “賞罰信!”

    “赴水火兮。”

    “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建虜兮覓個封侯。”

    衆人唱的是戚繼光編寫的《凱歌》,崇禎將其中的倭寇改爲建虜,訓練時一齊傳唱,慢慢地培養士兵們的信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之中便存在爭鬥,似軍中這等血氣方剛到極致的地方,爭鬥實乃家常便飯。

    團練營隨着新員加入,自然而然分化爲兩派,一派是歸降老卒以胡麻子爲首,一派是陽高募來的農戶以其中一個叫趙阿弟的年輕漢子爲首。

    兩幫人日常爭鬥不休,老卒們瞧不起農戶,農戶們視老卒爲賊寇。

    楊伯先爲此苦惱不已,找到崇禎詢問如何是好。

    士兵好鬥纔可戰之,崇禎對此樂見其成,囑咐楊伯先只要不耽誤訓練,不鬧出人命,儘管他們折騰去。

    楊伯先擔心自己管不過來,崇禎便任宋獻策爲監軍,前去協助管理團練營。

    今日加練完畢,宋獻策按崇禎的意思,讓姜瑄在營中辦個摔角比賽,姜瑄聽完規則後,忙問宋獻策這是誰的主意。

    “當然是陛下的主意。”

    “果然。”

    姜瑄暗暗佩服,陛下此舉可謂一石三鳥,既能發泄這些士兵的“血氣”,又可鍛鍊士兵近身赤手技擊之術,甚至暗含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其中。

    “陛下英明,臣自愧不如。”

    “好啦姜大人,您對陛下的佩服,下官一定幫忙帶到,還請姜大人快快操辦吧。”宋獻策笑眯眯地打趣道。

    姜瑄抱了抱拳,這就指揮起士兵們佈置起場地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