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裏的情報,高澄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雖然清楚東晉時期衣冠南渡,極大地促進了南方的發展,但是,這也太誇張了吧,這才幾年的功夫,南梁國力就膨脹到了這種程度?不過看着輿圖上標註的南梁國境,高澄也能明白原因所在。宛城之戰後,南梁把國境推過象郡,推到了占城一帶,整合資源後,有如此規模的戰力也就不足爲奇了。

    不過,這麼舉國之力跟齊國決戰,他難道不怕北周成爲最後的贏家嗎?打還是不打,這是一個嚴峻而迫切的問題。

    文武大臣的意見分歧嚴重,各有各的道理,爭論了多日,也沒有統一的結論。其實高澄的內心裏,還是視北周爲最大的敵人,不想和南梁決戰,消耗國力。萬一陷入苦戰,北周和突厥趁勢攻擊,不一定能擋住啊!

    愁眉苦臉了多天,但在明光殿被貴妃一番話點醒,決定和南梁決戰。也不是什麼高談闊論,只是問了高澄幾個問題:

    1、萬事求穩固然不錯,但戰爭能保證一定勝利嗎?

    2、齊國的軍械優勢能不能一直保持?

    3、南梁如果全力發展水師,該怎麼應對?

    一旦決定,就不再猶豫,高澄開始排兵佈陣。

    1、派太極殿大學士郭茂和祠部尚書楊愔出使北周,送還北周現在的實際統治者大冢宰宇文護和其他將領的家眷(當年東西魏分裂,高歡扣留了關中將領們留在洛陽的家眷),就算是不能締結盟約,起碼讓北周保持觀望的姿態。

    2、破六韓保年鎮守武安州,其餘各軍在幽州集結,之後分批次南下,屯兵滎陽。祖珽出使契丹八部,利用契丹八部的矛盾,軟硬兼施,穩住契丹。

    3、高隆之出使南梁,覲見南梁簡文帝蕭綱,就說齊國願意去帝號,向南梁稱臣,重新締結盟約。同時,散佈齊軍在東北陷入苦戰的消息。

    4、渤海軍移鎮徐州,東海軍整軍備戰,準備在吳郡登陸牽制。夷州軍和膠州軍不再採取守勢,全力進攻,務必拖住譚青部。

    5、封鎖邊境,監察院全體出動協助各州守軍,以及各驛站嚴查,沒有齊國名牌者,殺無赦。

    6、陳元康、尉景、宋景業、趙彥深負責,軍械糧草前運至滎陽。

    發佈完命令,高澄感覺身體一陣一陣地發軟,恍惚地盯着輿圖,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心中實在是沒底啊!

    南梁的使團剛剛離開長安,北齊的使團就到了,宇文護和於謹不由得相視一笑,沒有絲毫猶豫,迅速撤回了正在進軍中亞的北周軍主力,宇文憲領兵十萬屯兵漢中,尉遲綱領兵十萬屯兵商洛,宇文盛領兵十萬屯兵韓城。管你誰贏,反正北周不能喫虧!讓宇文護不滿的是突厥竟然不願意出兵,於謹指了指河套平原,笑道:“其實突厥的心思不難揣測,他也在等機會,如果我軍慘敗,相信他會立馬調轉軍力,全力攻擊我們。另外,他也怕兵力消耗過大,柔然和我們會趁勢攻擊他。”

    “那我們?”

    “等待時機!”

    “皇上,臣還是認爲現在不能與齊國決戰,北周同樣狼子野心,他們答應聯合出兵,結果呢?三路大軍到了半路,藉口糧草不繼,百般推脫,這分明就是坐山觀虎鬥。特別是屯兵漢中宇文盛,其心叵測。”侍中趙楷道。

    “皇上,趙大人,上次宛城北周慘敗,畏懼北齊本就在意料之中,只要我軍清除盤踞在宛城的北齊段韶部,臣料定,北周肯定三路並進。至於漢中的宇文憲部,益州刺史蕭紀和雍州刺史蕭詧南北封堵,他就算想要圖謀我國,也孤掌難鳴。”

    袁世英停了一會,嘆氣道:“我國雖然有益州馬場,但規模太小,跟北周和北齊比起來始終處於弱勢。拿步軍跟他們打,贏了追不上,輸了跑不了,我軍現在雖然有騎兵二十多萬,但籌建多麼艱難,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而且馬匹老化速度很快,我們不可能維持這個規模的騎兵軍隊啊!還有就是我國的水師現在比不上齊國,我們只有聯合北周滅掉北齊,我國才能憑藉水軍戰船的優勢和北周抗衡,而且北周土地貧瘠,長久對峙,對我們有利。現在齊軍在東北陷入苦戰,抽身困難,如果不是這個原因,齊帝高澄怎麼可能願意去國號稱臣。”

    “唉,袁卿,可是這個消息還沒有被證實啊!朕心裏沒底啊,齊人素來狡詐,不可不防吶!”

    “是啊,要不再等等吧!”

    “皇上,諸位同僚,雖然探子沒有探查到契丹一帶,但北齊的渤海軍突然移鎮徐州還不能說明齊國現在的軍力短缺嗎?臣建議,在攻擊徐州的同時,也要防備北齊駐守在膠州的東海軍偷襲我國沿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