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柳津走進宛城,看着四處殺馬充飢的場面,不由得老淚縱橫,梁國,此戰再無希望了呀!

    當衆將聽聞齊國的條件後,沉默了許久,蕭確、陳霸先、柳仲禮、王僧辯等鷹派,堅決不同意,主張步軍決戰,騎兵趁機分散突圍,縱然不能保證全軍安全退去,總能跑出去一些騎兵,如果投降,失去這四十萬兵卒,南梁將失去對抗北齊、北周的資本。

    令人意外的是蕭詧也堅決主戰,想想也不覺得奇怪,他的治所是襄陽,如今老巢被攻佔,手裏只剩下這幾萬兵馬了,沒了這幾萬兵馬,就只能當個閒散王爺了。

    其餘的大多數世族出身的將領則主和,家中奴僕衆多,隨軍出征的這些親兵沒了就沒了,回去再買就是,自己的性命纔是最要緊的。這次國戰,齊國傷了一個皇子,死了一個大總管,估計不會同意贖買了,難道自己要成爲北蠻的奴隸?

    太子蕭大器也深知這四十萬兵卒的重要,但刀槍無眼啊,萬一被俘,皇位將失之交臂,投降對自己最有利,只是這話不能由自己的口中說出來,最好是朝廷同意議和,自己勉強含淚同意。

    柳津面對這場面也是茫然無措,決定上報朝廷,由朝廷決定。

    南梁朝廷正在商量兩件大事,首先就是要治袁世英的罪,南梁簡文帝並不糊塗,國戰失敗,要怪只能怪北齊狡詐兇殘,以及北周言而無信,還有就是國運不濟,試想,如果北周軍一舉攻下了鄴城,現在南梁估計已經收復了洛陽。唉!

    第二件大事就是遷都,以前還能依靠長江天塹防範北齊的進攻,現在荊襄和郢州失守,長江天塹爲雙方共有,北齊佔據的還是上游,順水進擊,建康很難組織防禦,遷都已經勢在必行。

    可遷往哪裏呢?最安全的莫過於益州,朝臣們擔憂益州是武陵王蕭紀的地盤,遷都益州,朝廷會被蕭紀把控,再者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以益州爲根據地,一統天下的,吵了多日,最終決定遷往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接到柳津的密報後,蕭綱陷入了糾結,那幫大臣是指望不上的,他們換個皇帝照樣當官,爲了顯示自己的忠心耿耿,肯定會主張決戰到底,蕭綱卻清楚,宇文邕誅殺宇文護之後,忙着收攏軍政大權,跟西域各國結盟,玩什麼聯合體,短時間內肯定不會參戰,南梁自己再跟北齊打下去,滅國不遠啊!

    夏初,兩國代表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簽訂了宛城條約——

    1、雙方休戰,宛城南梁守軍繳械投降,北齊允許南梁萬餘名各級將領返回南梁,南梁大使柳津、副使蕭淵明協助北齊把降兵押往天津港,北齊承諾不殺降兵;

    2、以兩國現在所佔之地劃定新國境線,南梁承認荊襄、郢州、吳郡、泉州爲北齊領土;

    3、雙方恢復通商;永不互侵,世代交好。

    齊帝高澄爲了安撫這些沒有將領的南梁降兵,迅速調集齊國原籍是南朝的官員以及天津港表現良好提前轉爲庶民的奴匠,趕到宛城負責安撫轉運這些人。

    同時,派遣司馬子如出使益州,益州天府之國,物產豐饒,又有天險無數,實在是個割據的好地方,在這個地方鎮守時間長了,軍政大權在握,誰會沒有自立之心呢?

    而且南梁新敗,簡文帝蕭綱的威望降到了冰點,作爲梁武帝蕭衍最寵愛的第八子,武陵王蕭紀難道就不想稱帝?想到了就要去做,要不然夢想永遠不會實現,齊國願意爲了有志之士的理想,提供大力支持。只要他不投降北周,想幹什麼齊國都支持到底!

    縱然無法鼓動蕭紀稱帝,蕭綱只要看到司馬子如大張旗鼓的出使益州,他們兄弟彼此的猜忌必然加深,這就夠了。

    遷都豫章的蕭綱痛定思痛,開始重用寒門子弟,整頓吏治,在交州囤積糧草軍械

    ,任命蕭大器爲徵南大都督,瘋狂地向南擴張。那些身穿木甲、拿着竹槍的土著部落,被南梁打得懷疑人生,紛紛歸附。在合浦郡發展水師,勢要在水戰中超越北齊,拿回屬於梁國的榮耀!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

    齊帝高澄現在正洋洋得意,沿漢水而上,決心要拿下漢中。他所不知道的是,漢中大戰已經持續了數日。鬱久閭就像後世的妻子,怎麼可能聽丈夫的話,在襄陽休整之後,便率領蘭陵軍找宇文憲決戰去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