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魏晉:你當朕高澄只會尋歡作樂嗎 >第171章 打累了,可以邊打邊談
    高句麗軍越來越多,甚至騎兵也渡過了護城河,在城外狹小的區域裏展開了混戰。不過人數雖多,卻並不佔優勢,齊步軍全都收縮在木箭樓和砲車下面,用密集防守和箭矢死死頂住了高句麗軍的衝擊。

    而騎兵左突右衝,根本不用擔心造成誤傷,高句麗的騎兵進來之後就很尷尬了,到處都是友軍,戰馬根本衝不起來速度,處處被齊軍壓制。後來索性不再管那些散落的友軍,放馬衝刺,與齊軍展開了周旋,這下更苦了高句麗的步軍,不但要防範齊國騎兵,還得防範自己的騎兵。

    正在兩軍糾纏之際,突然一聲炮響,護城河上游突然出現了怪模怪樣的船隻,有頂,外覆厚厚的鐵皮和溼布,正順流而下,在燒燬高句麗軍的雲梯板。丹東城的三個城門也同時打開,大批量的步軍開始在城外列陣,然後悶頭衝向距離自己最近的高句麗軍。

    “擊鼓助威,調集中軍的雲梯上去,同時射擊敵軍的船隻。”

    王玉時的反應迅速,也算是百戰之將,其實他想的沒錯,只要穩住陣腳,河道里的那幾條船要想在王元時的眼皮子底下,把高句麗軍的雲梯板全部燒燬,是不太現實的,至於齊軍城門大開,衝來的援軍,其實人數非常有限,高句麗軍依然牢牢佔據兵力優勢。

    問題在於,兵卒們不會這樣想啊,設身處地想一下,久攻不下且不佔優勢,敵軍竟然開城門派出援軍,那邊還在燒燬自己的退路,正常人都會心慌慌呀!沒辦法,這就是人性,沒有人可以對抗人性。

    不知是哪裏先帶的頭,向雲梯板撤去,越來越多的人朝後撤去,齊軍趁勢掩殺,擁擠落水者無數,害得後勤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整整撈了好幾個時辰纔算把河道清理通順,至於用抓鉤勾出來的屍體,被齊軍用砲車在夜裏射了回去,開玩笑,萬一腐爛鬧瘟疫可不是開玩笑的,送還給你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反正不能堵塞齊國的河道,更不能浪費齊軍的木材。

    當夜各營清點人數,陣亡近兩千,傷者更多,大概三千有餘,好在高句麗軍的傷亡率是自己的十幾倍,韓賢的心裏才稍稍好受一點。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明天會更加殘酷。

    戰爭就是這樣,從春秋時期那種擺開陣勢,你來我往講究禮節禮貌的戰爭模式,會慢慢進化成戰國那種滅國坑殺之戰,到了最後,戰爭會變得歇斯底里,只求殺死對方更多的人,無所不用其極,什麼投毒、暗殺、水淹、火攻、用間、、、、、、只求目的,忽略過程。

    對於齊軍拋過來的屍體,王玉時恨得牙根癢癢,有心拋回河裏,但考慮到對士氣影響太大,只能四處砍伐樹木,把這些被齊軍剝得只剩下內襯衣物的屍體火化。

    不必考慮一切戰鬥之外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削弱敵軍,是各大武學的作戰原則之一,身爲邊軍的大統領,韓賢自然理解得更加透徹,砍伐木頭、焚燒屍體,這些事情都需要付出勞動,這不就是疲憊敵軍嗎?

    以後會不會遭到文官的彈劾,那是活下去才能考慮的事情,萬一城破陣亡,高句麗軍會因爲自己的仁慈給自己發麪錦旗嗎?

    第二天,雙方整軍再戰,這次高句麗軍吸取了教訓,不敢再一窩蜂地衝過護城河,而是在弓弩兵的援助下,成建制地往前衝。這種戰法正是韓賢所期待的,高句麗絕對的兵力優勢,他們這樣分批次渡河,自己防守起來纔能有條不紊。

    “陛下,老臣以爲,當與齊國議和,甚至稱臣。”高句麗丞相張修之撫着鬍鬚,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齊軍佔我丹東城,我軍一時難以攻破,這勢必造成糧草轉運困難,但齊軍海運也不會容易,咱們可以先議和,看看齊軍的反應,順便補充大軍的糧草,爲長期作戰打好基礎。另外王大將軍那裏攻勢不能放鬆,還得調集王城平壤附近的精兵,整軍備戰,祕密北上,和契丹人一起,準備給予齊國致命一擊。”

    聽張修之說完,那些瞪着眼準備反駁的官員,紛紛稱讚丞相妙計。

    是啊,先投降,放個煙霧彈,忽悠齊國一下,趁其不備,一下子弄死他們。然後,然後就是入主中原,一統天下,成爲宇宙第一強國。

    接到高句麗朝廷請和的消息,高澄嘿嘿直笑,當即回覆:

    1、議和的重點是議,與各邊軍無關,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2、把高句麗請降的消息透露給契丹、勿吉和室韋各部

    3、命令渤海軍魏相如部大肆宣揚,齊國這個集團公司現在大量招工呢,管飯哦,招到的工人護送到荊襄和漢中一帶,按流民實行均田制。

    4、命令輸送糧草的船隊在鴨綠江口與高句麗軍對射,營造出丹東城缺糧的假象

    5、後勤軍大總管、太保尉景出使平壤,與高句麗議和。注:啥都能談,割讓齊國都城都可以,但啥都不能簽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