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貞觀路:禁止通行前路有坑 >第503章 陜州水利(一)
    陝州(即今三門峽市陝縣)。

    此地東據崤山關連中原腹地,西接潼關、秦川扼東西交通之要道,南承兩湖,北對晉地鎖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來兵家的戰略要地。九大雄關居其三,崤山、函谷、雁嶺分守三門峽的東、西、南三面,北面,一條天然屏障—黃河蜿蜒東行,晉、陝、豫三地依陝州爲界居河而治。

    這裏三面環水,弘農澗河自東向西在三門峽的南邊輕輕流淌至黃河,順着黃河從南向北依城而流,再折向東劃個弧線逶迤東去,將美麗的三門峽攬入母親的懷中靜靜的沉思。

    這裏流傳這許多美麗的傳說:禹鑿三門、紫氣東來、周公分陝,更有關雲長收周倉,老子着道德等等。

    更有那後世,聞名於世的三門峽水利樞紐澤被萬民,庇佑衆生,功德無量。

    然而現如今,它卻什麼都不是!

    只是那窮山惡水,爲禍人間。

    每年枉死於此地之人,不下千百之人。

    嗚呼哀哉!

    “殿下!這玩意真的是人爲能夠疏通的嗎?怕不是殿下您,做夢還沒睡醒吧?”

    正當李傑效仿古人,悲春傷秋之時,身後傳來的話語聲,卻讓李傑想轉身打死他。

    李傑回頭一看,惡狠狠的說道:

    “你說呢?”

    只見苟江華蹲坐在江邊的礁石之上,望着江邊那數之不盡的礁石滿眼的絕望。

    這可都是他們的活兒,他能不絕望嗎?

    對他來說,這可比殺人難多了。

    “殿下,要不咱回龍首原算了,這東西咱們是真的玩不來啊,要是實在不行的話,咱們龍首原出錢也是可以的啊!”

    “要不然朝廷長年養着那班狗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喝西北風嗎?”

    “殿下啊!畢竟他們纔是專業的,咱們這班門外漢,屬實是不會啊!”

    “咱……”說着說着苟江華就閉嘴了。

    因爲他家的殿下,拔刀了。

    不過還好的是,刀不是他的,也沒有對着他出手,反而是扔向了那滔滔江水之中,僅僅只露出了一柄刀把。

    當然,這聞名遐邇的陜州江水,可不僅僅是隻有那不到刀把深度,

    要是平常的話,淹死兩三個由壯漢組成的人牆,那還是輕輕鬆鬆的。

    只不過現在嘛……

    枯水期罷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苟江華癟了癟嘴,隨即沒精打采的看向了自家那正在發號施令殿下。

    他啊,是真的喫多了。

    要不然這種喫力不討好的事情,以他的脾性來說,又怎麼可能會前來此地?

    難道躺在王府他不香嗎?

    ……

    “趙和。”

    “末將在。”

    “那郭林可曾帶人過來?”

    “回稟殿下,那人三日之前就已經帶人前來報備了,直至今日,一共8532人。”

    “並且,此刻依舊有人正源源不斷的趕赴這裏,不管白天黑夜,都是如此。據屬下預計,十日之內,依然會有人前來。”

    聞言,李傑皺了皺眉頭,有些詫異,隨即卻搖了搖頭轉頭看向了一旁。

    “劉猛,後勤物資準備的如何?”

    “是否還能繼續支撐下去?”

    “又能支撐多少時日?”

    說到此處,李傑頓了頓,再次問道:

    “後備物資是否已經出發?”

    “又是何時抵達?”

    “可否來得及?”

    待李傑說完之後,劉猛快步上前,沒有絲毫的拖沓:“殿下!”

    “我封甲軍準備的糧草物資,暫時還夠兩萬人十日所用,暫時無礙。”

    “後備物質,也將於五日之內抵達。”

    “夠兩萬人半月所需。”

    “剩下的大部糧草,將於一月之後抵達此地,足夠兩萬人半年所需。”

    “一個月之後?這麼久?”

    看着遠處高崗之上那越來越多的人影,還有那比之預想之中還要更加複雜,更加糟糕的礁石,李傑當即就皺起了眉頭。

    如若就只有這點糧草的話,怕是活兒都還沒幹完,人就餓死了。

    自家帶來了4000封甲軍,再加上暫時的8000工人,這就去了一萬二千人了。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後續來的人恐怕還不在少數……就是不知道這郭林,究竟是從哪裏找來的人,多的過分了一點兒。

    雖然對於現在的李傑來說,能前來幹活的人是越多越好,然而……

    要是當真如此的話,恐怕事情會變得複雜很多,也麻煩很多。

    畢竟這裏是陜州,運輸不便。

    水路衆人沒經驗,只能從陸地運輸。

    然而現在……

    “都水使者何在?”

    “下官都水使者,田禹,拜見殿下。”

    看着面前這漆黑麪容的精壯漢子,李傑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面向一看就是長年下基層幹活的,總算不是那些酒囊飯袋了。

    “此水可能行舟?”

    “舟幾何?載重多少?何日可達?”

    聞言,田禹轉頭看了看之前的刀把,還有那江水流動之時的狀況,當即沒有任何猶豫的回身稟告道:“殿下!”

    “此水可行舟,舟長一丈二,載重不過十石,三日可達,風險減半。”

    “……”

    …………

    (ps:都水之官古已有之。秦漢設都水長、都水丞,主管陂池、灌溉、水利之事。漢時在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以及二輔下皆設都水官。漢武帝時,因都水官多,專設左右使者統領。東漢罷都水官,罷河堤謁者,並於地方郡國置水曹掾吏,晉以後改爲都水臺,長官稱爲都水使者。隋唐改臺爲監,長官亦改稱都水監。此後,都水監名號屢有改動,或都水臺,或都水署,或水衡。其長官稱謂亦隨之變更,或都水使者,或都水監,或水衡都尉,或司津監丞等。

    唐代都水監的組織情況是:都水使者2人,正五品上,掌川澤、津樑、渠堰、陂池之政,總河渠、諸津監署。都水丞2人,從七品上,掌判監事。下置主簿1人,從八品下,掌運漕、漁捕程,會而糾舉之。河渠署:置令1人,正八品下;丞1人,正九品上。掌河渠、陂池、堤堰、魚醢之事。諸津署:設令1人,正九品上;丞2人,從九品下。掌天下津濟舟梁。)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