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朱由檢,再造洪武盛世! >第四十一章 反擊,九千歲的掙扎
    清流黨們一個兩個全都傻了眼。

    洪承疇在被崇禎擇爲南書房行走之職的時候,他們還都天真以爲,這不過是個幫皇上批閱奏摺,幹雜活兒的隨從。

    在民間,充其量不過是個地主老爺的伴讀書童。

    可沒想到,放在朝堂上,卻一下變成了皇帝的親信大臣,其權勢,就像是當初的九千歲一般。

    這也罷了,洪承疇不過是陝西那旮沓兒一個小小的督糧參政,之前發生的多起黨爭事件他並沒有參與,一直以來都是保持中立。

    再說,也沒他說話的地兒。

    因爲官階太低。

    加上這人似乎有點兒才華,可爲人處事方面,一向是膽小勢微,向來圓滑,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唯一的不足,就是不貪功,在爲官時,總喜歡把功勞讓給他人領取,自己只想着幹事兒。

    就好比今年開元時,陝西那邊兒鬧了大旱,災民急速增加,全靠他通過個人交情從隔壁鄰省調了點餘糧過來,一份兒粥化成三份,死頂硬撐,到頭來,還真沒餓死一個災民。

    可即使如此實幹之才,他還是將此功勞讓給了上級領導,僅僅賞賜的一點東西,他也給變賣成了現銀,從隔壁省份購置了一些稻種,分發給了一些手裏頭還有田地的難民,並告誡他們不要賣田,來年一定豐收。

    由此,雖無大名氣,但他在陝北一帶的百姓眼中,堪堪還算得上是有點兒聲望。

    不過當地大官見他聽招呼,還能幹事兒,所以也就不爲難他,總而言之,這就是他在進入南書房行走之前,一直以來所幹的事兒。

    可沒想到,這人有着狼子野心,得到皇帝親信,獲得聖寵之後,居然公然與閹黨站在了一塊兒。

    口口聲聲提出來的募捐會長一詞,如若不是大家夥兒知曉他的底細,還真容易讓人誤以爲此人也是個地地道道的閹黨成員。

    但很可惜的是,洪承疇並不是,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將來更不會是。

    因爲他要做的不是清流,也不是閹黨,而就是他自己,自成一黨,俗稱“洪黨”

    這洪黨指的是一些中立的能才幹吏,爲逃避黨爭,依附於洪承疇。

    而洪承疇,官職卑微,全靠南書房行走一職,進入了帝國的核心圈。

    賜予他一切的是皇上,如若有一日皇令一出,南書房撤了,洪大人就得捲鋪蓋走人。

    所以這南書房的職位並不好待,能在南書房待下去的人,必是人中精英。

    魏忠賢被洪承疇一番話感動不已。

    “洪大人,你……”

    素來沒啥交集的倆人,在此刻猶如是久別重逢的知己一般,四目對視。

    感激。

    魏公公哽咽了一聲,眼圈紅了。

    洪承疇卻道:“在下不過一心盡力,爲國分憂,爲皇上想個主意,辦點實事兒而已。”

    “魏公公若是實在要道謝,那就只管向皇上道謝吧,如果沒有皇上一雙識人慧眼,也斷不會有我洪承疇的今日。”

    魏公公徹底被他打動了,並且打心底的認爲,這是一個好人,不折不扣的好人。

    洪承疇沒再開口說什麼。

    朱由檢也覺得這一幕有點兒煽情過頭了。

    可沒等他開口,卻只聽工部主事陸澄源開口說道:“你們私下裏的交情,儘可私下去說,這兒是在朝堂上,可不要分不清場合,找錯了地方。”

    一衆清流官員們,來自六部各等成員,目光似針,直勾勾盯着他倆。

    魏公公用袖口擦了擦自己的眼睛,然後掙脫小太監的攙扶,自個兒撐着膝蓋,慢慢的直起了腰來。

    可他一雙老眼,卻顯得如此的老辣歹毒。

    “各位大人,身居高位,不去爲國效力,推行募捐之風,反而處處抵制,陰奉陽違,這倒也罷了。”

    “我這麼大歲數,半隻腳踏入黃土的人兒了,還得親自上門去求着你們爲家國大業募捐,每每深夜,我一想起遼東戰亂下戰死的忠魂屍骨,還有各地旱災餓死的災民百姓,就止不住流淚。”

    “肝腸寸斷,苦心積慮,只爲幫助皇上能夠中興大明,死而後已。”

    “今日,就是你們磨破了嘴皮子,也改變不了咱家已經做成的事實。”

    魏忠賢拿出一本冊子來,臉上露出一抹陰笑說道:“八百七十三萬兩現銀,都是朝堂上的忠義之士所捐贈,這些大臣都是國之重臣,老奴已經匯聚成冊,所捐贈的錢財,國難結束後,都會分批次返還回去。”

    朱由檢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讚歎之色來。

    魏忠賢不愧是先皇託付重權的太監,想的很周到。

    這樣一來,國難之際,爲度難關,興募捐之風,記錄在冊,家國安定之後,分批奉還。

    如此,清流黨們再不能說,是朝廷趁着國難佔了他們的便宜。

    至少現在,會堵住他們的嘴,讓他們再無話可說。

    而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威逼利誘的大臣們,凡是募捐了的,都不希望自家錢財白白這麼撒出去浪費,多少還是想有些用處的。

    魏公公這番話毫無疑問是在告訴他們,募捐可以討得聖上龍顏大悅,並能和洪承疇一樣,有一展才華抱負,盡忠報國的機會。

    其實大多數的大臣們心裏覺得只要有此一個好處,就已是值得了。

    畢竟閹黨當政,花點小錢,用以消災,還可以撈點兒好處,着實也算不了什麼。

    可魏公公卻又添了一句,國難之後,募捐之財按記錄在冊,分批次返還。

    甭管他說的這話是否作數,皇上沒有反對,也許這便是聖上之意。

    君子無戲言。

    崇禎皇帝向來做什麼就是什麼,從來沒有失信於人。

    所以他認定的事,一定可以做的到。

    所以說,現在的募捐一事,變得並不僅僅是這些臣子們爲自個兒的名聲着想而作出的妥協。

    反而真變成了他們爲國出力,並且在得到了這個好名聲之後,還能夠將之前捐出去的銀子,都收回來。

    也就是說,做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出去,消耗了一點時間,但既能回本,又能收穫額外的好名聲。

    雖然未曾做到,但皇家權威擺在這兒,大餅畫出來,十有八九不會有假。

    以至於,大部分已經募捐了的臣工們,也都不由自主的站在了閹黨這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