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歸晉 >第374章 敵退我進
    袁紹這些年在鄴城的建設上也傾注了不少心血的,因爲他是將這裏作爲統一河北之後南下的前進基地。在袁紹的規劃裏,他統一河北是早晚的事情,所以袁紹入主冀州的時候就將鄴城定性一個重要的戰略性城池。如今卻成爲了戰場,他不得不不後退內心是很不甘的。

    但衆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袁紹繼續留在鄴城雖然可以鼓舞士氣,但一旦鄴城陷落,那整個冀州就可能面臨崩潰。

    郭圖想到了立即站起來說道:“還請主公先退到鉅鹿,在那裏調集兵馬和糧草與衛宣決戰,我等堅守鄴城必定能拖上幾個月。到時候主公再率領大部兵馬解圍,整個魏郡便能重新收回來。”

    淳于瓊心中罵娘,這麼好的拍馬屁的機會又被郭公則搶了先,於是補充道:“對啊,本初,衛仲道有兩路騎兵,所以援軍必統一調度指揮,不然容易被他各個擊破。還請即刻出發退回鉅鹿。我等願意與公則、高?將軍一起堅守鄴城,絕不負本初所託。”

    淳于瓊知道自己逃不掉,袁紹要撤必定會留下大將鎮守鄴城,而郭圖是袁紹器重的謀士,高幹是袁紹的外甥,有這兩人在,淳于瓊不擔心袁紹就此放棄鄴城。

    】

    袁紹不是孫堅、衛宣之輩甚至膽略上遠不如曹操,現在有人勸說袁紹也不堅持,決定立即退到鉅鹿再說。不過他決定留下的人當中還有沮授和逢紀,逢紀是負責聯絡的,沮授再一次被任命爲鄴城守備監軍,節制淳于瓊、高幹、郭圖等人。

    袁紹這邊匆忙離開鄴城,衛通也沒有去攔截,或者是還沒得及完成佈網。袁紹在得知賈詡即將攻城之後帶着五百僅有的騎兵匆匆離開鄴城直奔鉅鹿而去。

    而賈詡攻鄴城也是認真的,這是衛宣和他以及戲志才、郭嘉等人商量的結果。無他,袁紹是五方聯軍的挑頭的,必須按在地上狠狠地揍!在衛宣的計劃裏,如果公孫瓚見到情況不妙撤軍的話,幷州是還可以調遣一路兵馬錢來的。徐晃的步兵在幷州主要是守城,到冀州來攻城掠地也會是一把好手。

    黃忠部一萬五千人,楊奉部一萬人,張揚部一萬二千人,經過圍殲淳于瓊一戰損三部失了兩三千,如今還有三萬五千多人。不過這麼短的時間是沒辦法組裝出巨型投石車的,所以賈詡只能將目標放在圍點打援上來。希望利用衛通的騎兵和斥候優勢第一時間獲得敵人援軍的情況然後中途攔截。

    不過在袁紹的援軍抵達之前,三部步兵完成了對鄴城的三面包圍,三部步兵和衛通騎兵都在鄴城附近紮營。黃忠部負責進攻西門,楊奉負責北門,張楊負責東門,衛通部則紮營的東北角。

    賈詡雖然沒有下達限時攻陷鄴城的命令,但負責東門的張楊卻是三部當中最積極。作爲曾經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之一,當初純粹是去打醬油的。

    但衛宣在擊敗動作之後又與袁紹幹了一仗,隨後張楊被衛宣委任爲上黨太守,麾下軍隊也從三千人逐漸增加到一萬兩千人,經過長期的訓練和武裝,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今日張楊也有心檢閱一下自己的軍隊,同時希望用戰功在衛宣集團中脫穎而出。

    和其他的精銳不同,張楊的一萬兩千人當中並沒有神臂弓,但裝備卻還是比守在城牆上的冀州軍要先進得多。步兵用的是統一的橫刀,兩千重步兵配備盔甲和盾牌。

    張楊的戰術就是利用這兩千重步兵作爲盾牌一樣豎在進攻方陣的最前面分成四組,然後在每一組的後佈置了八百名弓箭手,弓箭手的後面是扛着雲梯和準備登城作戰的一千五輕步兵。

    張楊的這種戰術非常的粗暴,仰仗的就是自己重步兵的精銳裝備,冒着敵人的弓箭率先開路抵近城牆一百步內,然後舉盾將部分弓箭手保護在盾牌下。然後弓箭手開始一輪又一輪的拋射壓制城牆上?的守軍。

    負責東門守備的是高幹,他分到了七千人,其中五千是他從戰場討回來的,這當中只有兩千是冀州精銳,其餘的都是臨時募集起來未曾有多少訓練。五千人死裏逃生從前線戰場逃回來算是驚魂未定,當他們聽說淳于瓊部在野戰的時候被全殲的時候也是在內心裏暗自慶幸自己是紮營在更靠近鄴城的位置。如今再次被圍,袁紹提前跑了,要說士氣有多高那是騙人的。

    高幹同樣將這七千人分成了四組,每一組一千五百人,還留下了一千人作爲預備隊。除了高幹和他的騎兵,現在在城牆上駐守的就只有一千五百人。

    他們需要面讀碟就是兩千七八百人的一輪進攻。這樣的比例如果不計算裝備和精銳程度算的上是旗鼓相當。

    所以當七八百名弓箭手開始朝着城牆拋射的時候原本站在稀稀拉拉的守軍頓時一陣大亂,有些人在找掩體,有些人則往城內跑,只有少數人想到要反擊。

    不過主將是高幹,他對袁紹絕對忠心,也知道鄴城的重要,儘管最終可能陷落,但必須儘可能地提袁紹集結兵馬贏得時間。就是那要和談,袁紹也必須籌集到足夠的錢糧。

    高幹親自站在城牆上對着那些恐慌的新兵一頓拳打腳踢,嘴裏怒吼:“敵人在城下往上射,我們從上往下,難道還射不過他們,弓箭手準備,對準城下的弓箭手給我來幾輪拋射!敵人要是敢靠近城牆,就給我扔滾木礌石下去!”

    有主將在哪裏鞭策慌亂是暫時的,也是可控的,畢竟高幹也算是名士,人家的命比他們這些莊稼漢可是珍貴得多。那些膽小不敢前進的弓箭手也終於開始彎弓搭箭朝着城外射擊。

    不過隨着密集的箭雨留下來,那些沒有盔甲的普通守軍和弓箭手傷亡了好幾十人,守軍又開始混亂了。這時候張楊果斷地下令輕步兵扛着雲梯直奔城牆下。而刀盾兵又前進了四五步,弓箭手同樣跟着前進,將城牆上的守軍進一步壓制着後退。

    高幹一看敵人的輕步兵上來了,立即下令弓箭手放棄對付城外的弓箭手,而是將目標對準即將攀爬上來的敵人。

    還別說雖然他們的同伴正在不斷地減少,但同樣那些防備不到位的敵人在前進的過程中也不斷有人中箭倒地,這讓他們的自信又恢復了一些。

    一千五百人扛着三十多架雲梯直接搭在城牆垛口上。不過很快就被守軍掀翻了一大半。

    就在守軍鬆了一口氣的時候,那些原本在一百步外舉盾的重步兵開始離開了弓箭手快速前進來到城牆下,他們有的舉盾護着自己的同伴,有的則死死地扶住雲梯,將雲梯壓在城牆上。一部分體格特別強悍的則開始夾雜在輕步兵中攀登城牆。所有的這一切看得高幹確實有點羨慕不已。不過在經歷最初的震撼之後,立即反應過來,讓一部分精銳?聚集在雲梯附近,他們不再將力氣花費在掀翻雲梯上因爲雲梯是有掛鉤的,且下面有好幾人壓着,很難掀翻,而是在耐心地等着敵人攀爬上來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將他們打下去。

    不過同樣他們需要面對敵人七八百人的箭雨。雙方你來我往,雖然不是很激烈,但不斷有人受傷。一直到第一批重步兵登上城牆,雙方的戰鬥纔再次變得激烈起來。儘管守軍的單兵戰力遠不如張楊部,但下範圍內有人數優勢,還是堅持這防線不崩潰。

    轉言兩刻鐘過去,架設在城牆上的雲梯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張楊的進攻部隊雖然不斷有人攀爬上城牆,但很快大部分人又被殺了回來,有些北直接砍死的城牆上,有些則受了傷順着雲梯滑下來。第一波進攻兩千七百人,損失了有將近兩百。

    張楊在第二波的時候立即改變了打法,他率先派遣上弓箭手替換上一批,對城牆上守軍進行壓制,然後重步兵主要用來保護雲梯和輕步兵跨越城牆外的一百步。至於攀爬雲梯和上城牆之後的死傷只能是憑個人實力了。當然因爲是連續進攻,架設的雲梯數量也越來越多,折讓進攻方多了更多的通道,城牆上的守軍也不得不出動預備隊才能勉強擋住敵人的進攻。

    接着是第三波,第四波,當四個方陣全部投進去,一個時辰過去,今天的是他性進攻結束,張楊學則立鳴金收兵,簡單的算了一下張楊部出現了七百多的傷亡,這其中有四百多人在攀爬城牆和盤上城牆後被殺,是沒得救了,剩下的都是箭傷,及時救治還能很快回到戰場。

    高幹的守軍也有七八百人傷亡,他們主要被弓箭手拋射的箭雨所傷,這些人應該是可以救活,但安歇被攀爬上來的敵人砍翻的則基本上是當場死亡。

    所以高幹仰仗着城牆的優勢彌補了士兵裝備不足和訓練不夠的差距,與張楊算是來了一個旗鼓相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