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37章 追亡逐北,氣吞千里
    龍灣之戰勝利後,朱元璋多了數十員猛將,以及一支近十萬衆的精銳水師,當然形勢一片大好。

    第二天,他就連發軍令,乘勝追擊。

    當日,吳軍攻至採石城。陳友諒憑着幾千兵馬,還想找回點場子,被朱元璋麾下的大將常遇春、廖永忠、華雲龍等人打得大敗,再次逃竄。

    吳軍乘勝追擊,翌日收復了太平城。丫鬟孫氏抱着花雲三歲的兒子,來見常遇春。常遇春早就從陳漢降軍中聽說了花雲的事蹟。眼見花雲之子,常遇春潸然淚下,趕緊命人爲花雲修墓,並親自祭奠。然後,常遇春汲取上次太平城西南臨姑溪水道的經驗教訓,派人改築了城牆,往後移二十餘步重築。從那以後,敵方鉅艦就不可能直泊太平城頭了。

    就在常遇春處理太平諸事的時候,其他吳軍大將,還在對陳友諒進行追擊,一路勢如破竹,已至安慶。

    安慶原來是天完帝國大將趙普勝鎮守,朱元璋幾次攻打,都損兵折將徒勞無功。但是,誰讓陳友諒爲了篡位,半年前以謀反的罪名,將趙普勝殺了呢。

    所以,此城雖然城防堅固,易守難攻,還是被吳軍輕鬆攻破。陳漢大將於光、歐普祥皆降。

    安慶乃是江西和安徽的邊界重要節點。長江穿城而過,兩邊爲山區地帶,崎嶇坎坷,難以行軍,唯獨留有一段大約百餘里的狹長區域可行水軍。好死不死的是,安慶城西還有大面湖泊直通長江可以駐紮水師,扼守長江水道。

    此城端的是水路要衝,兵家必爭之地,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

    安慶一下,陳友諒再想順流南下,東攻應天,已經遠沒當初那麼容易。

    朱元璋的安全感,何止增加了一倍?

    所以,朱元璋心滿意足,下令停止了進攻。畢竟,吳軍的敵人又不是隻有陳友諒這麼一個,還有個蘇州的張士誠,山東的察罕帖木兒嘛。在陳友諒身上花費太大力氣,被張士誠或者察罕帖木兒撿了便宜怎麼辦?也該修養修養生息了。

    按說陳友諒你吃了這麼大的敗仗,敵人又好不容易窮追猛打了,你就老實待着,好好休養生息唄。

    但是,陳友諒吃了這麼大的敗仗,不甘心啊!

    於是乎,沒過一個月,他就派麾下的第一大將張定邊引兵偷襲,重新奪回了安慶城。

    原本感覺“安全了”的朱元璋,又感覺“不安全了”。

    那還得了?

    朱元璋大怒,率吳軍主力,親征安慶。

    他一方面令大軍陸地上佯攻安慶城,一方面水師突然出擊,攻破了陳漢軍的水寨,擊毀漢軍戰船八十餘艘。

    水師覆滅,安慶已不可守,吳軍輕取安慶城。

    此戰雖然朱元璋也用了一定的作戰技巧,但總體來說,吳軍沒有什麼奇謀妙計,就是憑着實力取勝!

    然後,來都來了,吳軍豈能輕易退軍?他們繼續向前,乘勝攻向了江州。

    當時,陳漢的國都就是江州。

    陳友諒眼望着江州城外江面上密麻麻長舟鉅艦,真是心頭滴血——我的!這些艦隊全是我命人打造的!這些水軍,也曾經全是我的兵馬啊!

    無可奈何之下,陳友諒棄了江州,帶着妻子兒女以及陳漢的文武百官,連夜西逃。一口氣從江西的江州,跑到了湖北的武昌才停住了腳步。

    吳軍乘勝追擊,連克蘄州、黃州、興國、黃梅、廣濟等城,佔領了半個江西!

    反正吳軍中,有很多陳漢降將是江西人。他們收起江西土地來,那叫一個輕鬆!

    原本吳國的地盤,是浙江的一部分以及安徽的一部分,加起來,也不過是半個省多一點。

    現在可好,先是追亡逐北佔了不少安徽的城池,再加上佔了半個江西,相當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多了一半的土地和子民。

    對於朱標來講,這當然是純粹的大喜事一樁。

    隨着吳國地盤和子民的增加,他這個吳國公世子的含金量越來越高,氣運自然也隨之水漲船高。

    現在朱標識海內的氣運金蛋,不僅相較龍灣之戰以前增大了一倍有餘,而且增加了無數玄奧神祕的花紋。想必下次金蛋開出的獎勵,會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但對朱元璋來說,就頗有些幸福的煩惱了。

    沒辦法,朱元璋喫撐了。

    如今朱元璋的大軍中,有兩成的戰將是陳漢的降將。有超過三成的士兵是陳漢的降軍。

    他們能輕而易舉地背叛陳友諒投降朱元璋,就不能輕而易舉的背叛朱元璋投降別人?

    還有那些原本歸屬於陳漢的子民,真的認同吳國的統治嗎?

    如果不能好好消化一番,朱元璋簡直睡覺都不安穩。

    於是乎,朱元璋的大軍完全停了下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吳國境內開始了。

    先說軍事。

    朱元璋調了最有威望的幾員大將調進入中書省,主持全國軍事改革。邵榮爲中書省平章政事、徐達爲中書省右丞、湯和爲中書左丞,常遇春爲中書省參政、鄧愈爲中書省參政。

    這五人負責全國的軍隊調動和佈置,讓吳國上下總共近三十萬大軍凝爲一體,如臂指使。

    再說民政。

    首先,設立鹽法,對境內的食鹽買賣徵稅,二十稅一。

    其次,設立茶法,吳國是茶葉的主要產地。商人要在產茶的郡縣繳錢領取茶引,方纔准許出吳境貿易。

    最後,設立寶源局,鑄造大中通寶錢,與歷代銅錢並行。

    當然了,無論是軍事方面的改革,還是前面幾條民政改革,都只是繁重而已,算不上棘手。

    真正棘手的還是土地問題。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與此同時,也是帝王的根本所在。有了土地,就有了糧食,有糧能能招兵,有兵就能搶地盤,地盤多了就是皇帝。這是人人都能懂的大道理。

    大道理人人會講,真正用好這個大道理,就沒那麼容易了。

    比如現在,連年征戰,一方面是田地荒蕪。另外一方面是流民遍地。那麼,招流民墾荒就成了當務之急。這裏面就有個問題:流民開了荒算誰的?這田地是有原主的啊!如果說,這原主回來,流民要歸還土地,那誰還肯開荒呢?如果說,不歸還土地,讓那些逃亡的原主如何接受?人家這土地也不是偷來搶來的啊,從道理上就說不過去。非但如此,這讓陳友諒、張士誠治下的有產之人,如何看待?朱元璋這不是要相當於得罪天下士紳嗎?

    再比如,吳國境內的大地主,或者說是豪強,如何處置?這些人隱匿了大量的土地,該怎樣對待呢?對他們嚴了,可能直接造反,甚至與陳友諒和張士誠暗通款曲。對他們鬆了,沒有足夠的稅收,又無法養兵備戰。

    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定遠軍的後遺症!

    定遠軍的實力的確強大,但花錢也多啊!爲了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朱標除了軍餉之外,給了每個人兩百畝的職分田。殘疾之後,這二百畝職分田的收租,足夠殘疾將士養老了。殘疾將士去世之後,纔會收回。即便戰死,這二百畝職分也可以收租二十年,足夠維持到寡婦改嫁,或者兒子成年。當然了,假如作戰不力,別說職分田了,全家老小盡皆處斬。所以,定遠軍纔有如此戰力。

    如今,隨着定遠軍立下大功,名揚天下,他們的待遇再也瞞不住了。

    既然如此,普通士卒就眼紅了。都是給吳國公賣命的,怎麼待遇差別那麼大呢?對,定遠軍是精銳,我們不能和人家一樣。但是,我們的要求也不高啊!不要二百畝土地,一百畝,八十畝,五十畝成不成?總不能定遠軍的命是命,我們的命就不是命吧?

    但問題是,朱元璋麾下大軍近三十萬啊,一人五十畝,那就是一千五百萬畝。這畝還不是荒地,而是能收租的土地,把朱元璋賣了也湊不出來!

    眼瞅着,軍心都有不穩之勢!

    到底,該怎麼辦呢?

    劉基、宋濂、楊憲、胡惟庸、桂彥良等大儒,引經據典,吵吵嚷嚷,吵了許久,也沒有吵出什麼良策來。

    朱元璋的心情,也大受影響。

    且說這一日,朱元璋心中鬱悶,溜溜達達到了中書省。

    徐達等大將趕緊迎接,彙報軍事改革的成果。朱元璋得知軍事改革非常順利,再想到這民政改革,越發顯得心事重重。

    徐達問起緣由,朱元璋也不隱瞞,就把土地的問題的棘手,簡要得介紹了一遍。

    徐達心中一動,道:“那個……俺是個大老祖,處理民政,肯定比不上那些大儒,幫不上上位什麼忙。但是,俺提一個人,興許能幫上上位的大忙。”

    “誰?”

    “世子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