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176章 滄海桑田,國都之爭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即便朱元璋身爲“千古第二明君”,也有思慮不周的地方。要不然,歷史記載中,朱元璋也不會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中都鳳陽了。

    現在朱標提出的這個理由,還真是朱元璋之前沒考慮過的。

    是啊!

    如今吳國朝廷裏,淮西人的勢力太大了!

    朱元璋本人!

    世子朱標!

    宰相李善長!

    大都督徐達!

    常遇春!

    李文忠!

    朱文正!

    馮勝!

    鄧愈!

    湯和!

    仔細數一數看一看,吳國朝廷的大佬,就沒有一個不是淮西人的。至於中下層軍官就更別提了,本來朱元璋麾下大軍,最優先提拔的,就是“渡江功臣”!

    現在的吳國朝廷,就是稱爲淮西小朝廷都不爲過!

    如果朱元璋,把都城遷到濠州,用腳指頭都可以猜想,淮西人近水樓臺先得月,勢力將會進一步擴大!

    如此一來,淮西人當然高興。但是,福建人怎麼看?江浙人怎麼看?中原人又怎麼看?

    朱元璋到底是要做淮西人的君王,定都於濠州呢?還是做華夏的君王,定都於最合適的地方呢?

    天子當以四海爲家!

    “標兒說得好啊!天子當以四海爲家,何必執着於家鄉二字?咱只要將全國治理好了,鄉親們的日子自然變好。咱若是弄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即便濠州老家又豈能獨善其身?”

    響鼓不用重錘!

    如果說別的事情,朱標還需要仔細解釋給朱元璋聽的話。那麼,這件事完全不必!

    朱元璋作爲傑出的政治家,對朱標的意思瞬間秒懂!

    他甚至頗爲心有餘悸地道:“定濠州爲都的事情,咱和徐達商量過了,咱和李善長商量過了,連你那岳父常遇春咱都商量過了,他們都覺得濠州甚好。多虧了標兒你提醒,咱纔沒鑄成大錯啊!”

    朱標道:“他們能不說好嗎?都是淮西人。聽說要定濠州爲都,指不定多麼高興呢,還能想到其他?呃……父王問過劉伯溫沒有?”

    “那倒是沒有。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看來以後,還是得多聽聽其他地方的人的意見。當然,恐怕就算劉伯溫,也不敢像標兒你說得那麼直接,咱還真未必聽得進去。對了……”

    朱元璋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來,轉移話題道:“濠州爲都,並不可行。那麼,其他地方呢?比如漢唐之長安,宋朝之汴梁,還有周之洛陽,元之大都……天下適合做國都的地方,就那麼多。標兒覺得,何處適合爲國都呢?”

    朱標道:“父王可是覺得,應天暫時爲都還可以,但並非長久之計?”

    “是啊!”朱元璋道:“東吳的孫權,最早在這裏建都。然後,就是東晉、還有南朝的宋、齊、梁、陳……總共六個朝代,在應天建都。六個朝代,國祚都不算長遠,難道都是偶然?”

    朱標道:“應天雖有虎踞龍盤之稱,但有了長江天險,君王很容易產生虛幻的安全感,苟且偷安。但事實上,從武昌順流而下,攻打應天,並不算太難。另外,如果選擇從海路進攻應天,從東往西,應天同樣無法自守。所以,應天作爲都城,的確是有着很大的缺點。不過麼……”

    “怎樣?”

    “要說缺點,哪個適合做都城的城市,沒有缺點呢?漢唐之後,關中殘破,糧產甚少,長安早就不適宜爲都了。汴梁?父王難道忘了當初的靖康之變?洛陽,羣山環繞,居中而制四方,表面上看適合爲都。但環繞的羣山,既保衛了洛陽的安全,又阻礙了洛陽的向外擴展,照樣不適合爲都。”

    “那大都呢?”

    “大都最大的缺點,是距離草原太近。天子守國門,當然很好。但是,一旦失敗,君王蒙難,朝廷恐怕就會陷於萬劫不復之地啊!”

    朱元璋道:“照標兒你這麼說,天下就沒有適合爲都的城市了?”

    “並非如此。”朱標道:“兒子以爲,天下適合首都的地方甚多,但每個地方,都有自身的缺點。完美的國都之地,並不存在。至於到底何處爲都,還需統一全國後,從長計議。甚至於,兒臣以爲,就是乾脆應天爲都,也不是不行。因爲,時代不同了!”

    “時代不同了?”

    朱標道:“確實,時代不同了。咱們吳國接下來,就該掃平江南,北伐中原了。那麼,父王以爲,我軍北伐中原有幾分把握?”

    朱元璋道:“當在七分以上!”

    “父王對於兵事,一向謹慎。您說七分以上,那實際上恐怕到了八分。敢問父王,您想沒想過,自古至今,以南統北,從未成功。以北統南,卻比比皆是。爲什麼,您今日,卻可能成爲以南統北的唯一君王呢?”

    “標兒,你說!”

    “因爲,以前北方乃是我華夏的根本所在,人煙稠密。南方蠻夷衆多瘴疫橫行,人口較少。北方人多打南方人少,焉能不勝?後來,大元建立,元廷無道,雖然定都於大都,卻將北方無數良田變爲牧場,人口稀少,百姓困苦。南方距離大都較遠,受元廷影響較少,民間相對富庶。如今,南方人口衆多,北方人口少,咱們以南統北,焉有不勝之理?”

    “所以,總得來說,南北之爭,就是人多的贏了人少的!”朱元璋眼前一亮,道:“雖然戰爭還有很多因素,但大道至簡,總得來說,標兒你說得也有些道理!那麼,國都又是怎麼回事呢,也跟人口有關?”

    朱標道:“跟人口無關,卻跟世事變化有關。父王曾經看過那天下形勢圖吧?如果有人將如此廣大的疆域一統,該如何統治?即便英明神武如成吉思汗,也只能一分爲四。兒臣以爲,如果說,真有一個辦法,將如此廣大的疆域統一爲一個國家的話,那就只能是通過海路了。海軍的作用,將大於陸軍!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的話,應天可通過長江,直達大海。以此爲都,又有何不可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