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264章 三辭三讓,得國之正
    一個半月後,應天城。

    吳王新宮,文淵閣。

    沒錯,就是吳王新宮。如今,朱標已經北伐快一年了,新宮當然已經建成,朱元璋也已經搬家。

    朱元璋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就是吳王新宮裏面的文淵閣了。

    “馬仲良。”

    朱元璋處理政務有些勞乏了,一邊活動着手腕,一邊吩咐了一聲,道:“把葉春找來!”

    “是!”

    功夫不大,拱衛司指揮使葉春走進了文淵閣。

    他大禮參拜道:“拱衛司指揮使葉春,參見吾王!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

    “起來吧!”朱元璋拿起一份奏摺,道:“你們拱衛司的密摺,寫的不大清楚。咱想親自問一問,對於咱登基之事,天下人是如何看的?”

    葉春道:“當然是:王上天命所歸,黎民所盼,爲順天應人計,應馬上登基爲帝,刻不容緩啊!”

    “哦?是嗎?咱要聽實話。”

    “啓稟王上,這就是最大的實話了!如今,世子北伐成功,與華夏分離兩百年之久的中原,四百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六百年之久的河西之地,盡皆被王上所收復,連僞元帝都成了王上的俘虜!您建立如此不世之功,沒有天命所歸,可能嗎?您取得如此不世之功,不登基爲帝,天下的黎民百姓也不答應啊!”

    “哦?是嗎?那就沒有一些雜音?咱可是聽說了,有人拿小明王說事兒……”

    葉春面色肅然,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賢愚不肖。微臣不敢說,絕對沒有心懷叵測之徒。但是,如此愚蠢卑鄙的小人,絕對百萬無一!”

    “果真如此?”

    “微臣敢以全家的身家性命擔保!”葉春道:“而且,這種卑鄙小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爲,自古帝王,所謂三辭三讓,除了難以考證的堯舜禹之外,都難免矯揉造作之嫌。唯有王上您,是真正的三辭三讓!”

    “三辭三讓?”這個理由,朱元璋倒是第一次聽說,道:“說下去!”

    葉春道:“當初,我吳國平陳友諒,滅張士誠,小明王韓林兒沉於瓜州。王上應讖言,改元爲吳。當時,天下不知多少人,勸王上登基爲帝,王上卻推辭不就,僅僅是改元而已。此爲王上第一次辭讓!”

    後來,世子北伐中原,盡取山東、河北、河南之地,連元大都都取了。天下又有不知多少人,勸王上登基爲帝。王上依舊推辭不就!此爲王上第二次辭讓!

    其後,世子盡復陝西、陝西之地,取得慶陽大捷,殲滅北元軍三十餘萬,連僞元皇帝都生擒活拿了!此時,天下衆望所歸,誰人不以爲,王上理應馬上登基爲帝?王上卻依舊推辭不就,此爲王上第三次辭讓!

    如此確鑿無疑的三辭三讓,誰人還能說王上貪戀天子之位?又有誰還能說,小明王之死有什麼蹊蹺?王上之德,照耀千古!現在,甚至天下不知多少有識之士認爲……”

    朱元璋道:“什麼?”

    “王上既有恢復華夏一統山河之功勞,又有三辭三讓之德行!自秦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王上者!”

    “嗯?自秦以來,得國之正,莫過於咱者?”

    朱元璋聞聽此言,面色絲毫不變,但心裏面已經樂開了花。

    他甚至不無得意的想道:“得國之正,莫過於咱!那可是當初標兒對咱的許諾啊!不過,眼前這點功績,算什麼得國之正,莫過於咱?待咱讓天下人不僅溫飽有餘還能讀書明理,建立遠超堯舜的偉業。他們纔會明白,標兒和咱定下的大計,是何等的偉大?什麼才叫,得國之正,莫過於咱啊!哈哈!”

    “談不上!談不上!”

    朱元璋擺了擺手,謙虛道:“咱最後一次辭讓,不是真的不想登基,卻是爲了等標兒。咱這江山,一半是咱打下來的,一半是世子打下來的。咱是不願意,在沒有標兒的見證下稱帝。

    葉春道:“但對天下人來說,天家父子一體,何分彼此?王上三辭三讓,乃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天家父子一體,這話說得好!咱與標兒,確實難分彼此啊!對了,標兒的大軍,現在到了哪了?”

    “已到了廬州。”

    “嗯,算算日子,還有七日,標兒就能迴轉應天了,咱完全等得起。”

    將近一年的時間不見了,極爲重視親情的朱元璋,真是想念長子朱標。

    還有最關鍵的!

    朱元璋知道他的萬里江山是怎麼來的,既有他本身的努力,也有朱標的功績!是父子二人勠力同心,創下了這般基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朱標既是他的繼承人,又是他最親密的戰友。

    朱元璋更明白,他爲什麼有底氣、有耐心如此真實的“三辭三讓”,爲什麼有如此“得國之正”的評價?這裏面更有朱標的功績!

    他滿懷盼望着,再次見到朱標!

    他無比期待着,在朱標的見證下,走上那至尊之位。而他也將在那時,將“皇太子”的名位,給予朱標,讓朱標與他共享那無上的榮耀!

    “葉春。”

    “在。”

    “你去給咱傳旨中書省,務必把標兒的凱旋儀式,安排的妥妥當當,風風光光,不可有任何紕漏!”

    “遵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