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293章 旨意下達,天下震動
    又七日後,朱元璋連發了四大旨意。

    其一,封安慶郡王常遇春長女常鳳儀,爲皇太子妃。今年十月初五,與皇太子朱標大婚。

    其二,取消中書省下設的司農、禮儀、刑名、將作四司,設禮、吏、戶、兵、工、刑六部。以滕毅爲吏部尚書,樊魯璞爲侍郎;前司農卿楊思義爲戶部尚書,少卿劉誠爲侍郎;錢用壬爲禮部尚書……等等。

    其三,發佈《大明藩王律》,詳細制定冊封大明藩王的程序。無功只得郡王,降等襲爵。有開疆拓土之功,才能實封親王,並且擁有封地。華夏本土不封,郡王有意開疆拓土,需要軍中服役五年……藩王被百姓推翻或者敵國侵略而亡的處置辦法……大明帝國救援藩王的程序……藩王繼承的規矩……等等,一切盡在其中。

    其四,雖然如今雖然華夏傳統勢力範圍,都在漢人的手中。但是,四川行省,歸明夏管轄而不是大明。現在,大明對明夏的最後一次勸降,如果明夏執迷不悟,勿怪大明興天兵以討不臣!

    四道旨意一發,天下震動。

    當然了,前兩道旨意,沒什麼好震的。

    朱標和常鳳儀的婚事都拖了一年了,怎麼也該完婚了。現在,朱元璋把婚期,定在四五個月以後,已經算慢的了。

    而且,在如今大明國,富貴最接近朱家的,也就是安慶郡王常家,和中山郡王徐家了。朱標不娶常鳳儀,還能娶誰呢?總不至於娶徐達那還沒十歲的女兒徐妙雲吧?

    大明朝廷成立六部,更是題中應有之義。從唐朝開始,華夏就實行六部制了,連元朝都是如此。

    兵部和大都督府的權責,也劃分好了。

    大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也就是說,軍隊的徵招、訓練、後勤,乃至於戰場上作戰,都是大都督府負責的。

    但是,調動哪支兵馬去前線作戰,任命哪個大將統領哪部分兵馬,是兵部負責的。戰後論功行賞或者論罪行罰,雖然由大都督府做草案,但必須得經由兵部進行審覈。

    其實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根本就不是新玩意兒,吳國早就實行類似的制度了。

    吳國直接掌兵的最大軍事單位,就是“衛”。每衛五千人多一點,擁有固定的營地、兵員、主將。

    衛以上的將領,官階雖高,手底下卻是沒有直屬的軍隊的。出戰時,中書省會發布調兵令,讓某某衛去某某地,聽從某某人的調遣。出征回來後,各衛所兵迴歸駐地。原來的領兵大將,也就不再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了。

    現在,朝廷只是明確調兵由中書省下面的兵部來執行,徹底制度化罷了。

    真正讓天下震動的還是後面兩道詔書。

    實封啊!

    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和臣民啊!從大唐年間開始,就沒有這玩意兒了!

    現在可好,不僅大明藩王可能獲得實封。大明的臣子們,也可能獲得實封!

    雖然說華夏本土不封,但華夏之外也好啊!

    經歷了元朝的統治的華夏人,眼光可不僅僅一個華夏!

    這誰還坐得住啊?

    但凡有點野心的男人,誰不盼望着,自己也能獲得實封的一天!盼望着,自己爲子孫後代打下一份大大基業的一天!

    好吧,雖然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但是,人麼……大都是“看人挑擔不喫力”,“我上我也行”的!

    還有最關鍵的,這不是有第四道詔書麼?

    第四道詔書,大明對明夏下了最後通牒,明夏如果不投降,就滅了它!

    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

    對,明夏還在華夏本土範圍之內,即便攻佔了明夏,也是不可能獲得實封的。

    但話說回來,打一下小小的明夏,也用不着皇太子朱標,或者中山郡王徐達、安慶郡王常遇春出馬啊!

    之前那些公爵,誰不盼着封王爵?

    侯爵,誰不盼着封公爵?

    子爵呢?

    男爵呢?

    原來沒有任何爵位的人,更是要摩拳擦掌!要知道,現在佔據了有利的爵位,纔可能爲以後的實封奠定根基!

    要不然,現在不過是普通軍卒或者校尉,以後開疆拓土的機會到來,他們又怎麼有機會抓住呢?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朱元璋說得沒錯,朱標表面上定下了冊封藩王的規矩,實際上是定下了帝國擴張的大政。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大明版“大秦軍功爵制”!

    在歷史上,“大秦軍功爵制”將秦軍變成了虎狼之師,這大明版“大秦軍功爵制”,也將如此!

    一時間,不知多少有頭有臉的將校,去大都督府、兵部,打探消息,且看自己有沒有機會參與西征明夏,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更有不知多少軍卒,在家裏的渾家面前誇下海口,只要自己參與這場西征,定能奮勇殺敵,博個封妻廕子。來日,定能給她們娘幾個,掙個潑天的富貴!

    當然了,此事影響最大的,還是天下那些不得志的英雄豪傑。

    是的,不得志的英雄豪傑!

    仔細看看現在的大明朝廷吧。

    皇帝朱元璋,皇太子朱標,宰相李善長、邵榮,大都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馮勝、鄧愈、湯和……好麼,數得着的大佬,全是淮西人!

    難道,淮西人傑地靈,就真的比其他地方能出人才?

    當然不是!

    按照大數定理,數量越多,越趨近平均值。全國各地,出產人才的比例,應該是差不多的。

    事實上,真正牛逼的不是淮西人,而是朱元璋的本人。

    朱元璋率領這些淮西人,戰勝了其他地方的人才集團,才讓淮西這些人才登頂。

    現在大明建國了,淮西集團的人,牢牢佔據了高位。

    位置就那麼多,他們佔了高位,其他集團的人怎麼辦?

    張士誠集團,陳友諒集團,韓宋小朝廷集團,方國珍、陳友定、何真、莫天祐等軍閥集團,乃至於山東王宣父子手下,河南、河北、山西、山西、甘肅的英傑們們……甚至於,尚在中原的蒙古、色目英傑,他們該怎麼辦呢?

    這些人有的投降了吳軍,現在成爲了大明軍官。有的解甲歸田,成爲了普通百姓。

    但無論他們當如何選擇,先天上都慢了朱元璋的嫡系力量不知多少步。

    現在華夏大局已定,也沒什麼仗打了。

    所以,天下不知多少豪傑,心灰意冷,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只能好好培養兒孫。再過一代,大明朝廷的統治徹底穩固,他們的兒孫應該不會被朝廷忌憚忠誠問題了。

    當然了,到了那時候,恐怕武職不喫香,還是學文的好——可以想見,隨着天下太平,武人的地位會逐漸降低,科舉是他們子孫獲取富貴的唯一辦法了。

    但是,現在,隨着朱元璋這詔書的下達,他們發現了另外一條路。

    軍功封爵!

    乖乖,這仗還有得打啊!

    當然了,短期內,大明帝國要打的肯定也就只有四川的明夏。畢竟大明帝國初建,需要休養生息。

    但是,從長期來看,擴張成爲了大明帝國的國家大政,有得仗可打!

    只要有仗打,就多少大將都不嫌多!

    他們就有機會立功,就有機會獲得富貴!

    好啊!

    真是太好了!

    如果以後不能通過沙場爭雄獲得富貴,自己在亂世中,通過不知多少條人命學來的本事,不就浪費了麼?

    非但如此!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這是多高的榮耀啊!不比內戰獲勝,體面得多?

    而且,爲華夏開疆拓土,他們的忠誠還叫事兒嗎?再怎麼樣,也比那些異族值得信任吧?

    總而言之,一時間,不知多少華夏內戰中失敗的英雄,重新找到了人生奮鬥的方向,渾身上下熱血沸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