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317章 書生今良苦,萬里覓封侯
    “郵”這個字,當然不是朱標生造的,而是古已有之,意思是“傳遞文書,供應食宿、車馬的驛站”。

    但是,加上“局”又是什麼意思呢?

    朱標仔細解釋道:“簡單來說,現在朝廷的驛站,只是爲朝廷服務。比如接送官員,傳遞文書,爲朝廷公務人員提供一定的車馬。父皇剛纔說,驛站建立後,商道穩定。也不過是,朝廷會盡力肅清驛道上的匪類,附帶着商道的暢通罷了。而兒臣這郵局的意思,卻是驛站爲普通的軍民百姓提供幫助。”

    “爲普通的軍民百姓提供幫助?”

    “對,就是爲普通的軍民百姓提供幫助。吐蕃地廣人稀,達官貴人還可,普通的軍民百姓通信極其不便。朝廷的驛站,就可以爲這些中下層的軍民百姓郵遞信件。郵遞信件順暢以後,還可以幫助普通軍民百姓郵遞物資。”

    “這郵遞信件和物資,總不是免費的吧?”

    “當然不是免費的。”朱標道:“就如同那賦稅一樣,不管多收少收,第一步都是堅決要收!只有收錢,才能明確雙方之間的關係。賦稅,是強制繳納。皇糧國稅,不交有罪。軍民百姓想交得交,不交也得交。這郵費,卻是吐蕃普通的軍民百姓出錢,朝廷的郵局對他們提供幫助。禮尚往來,有來有往。”

    “禮尚往來?有來有往?這個好!”

    響鼓不用重錘,朱元璋瞬間秒懂,道:“朝廷豈是真的缺吐蕃軍民百姓那仨瓜倆棗?但如此一個禮尚往來,我大明朝廷就和吐蕃的普通軍民百姓有了足夠多的接觸,就能讓大明朝廷的威儀深入民間。這,纔是吐蕃的長治久安之道!”

    就是這個道理!

    吐蕃和中原,風俗不同,語言各異。吐蕃普通軍民百姓的疾苦,如何讓中原朝廷得知呢?中原朝廷的各項命令,又如何傳到吐蕃民間呢?

    還不是要靠番僧們上傳下達?

    番僧們隨便歪歪嘴,就能念歪了一部好經。

    所以,即便是英明神武如忽必烈,最終的選擇,也是與番僧共吐蕃。事實上,這共吐蕃也沒共多久。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十幾年前,絳曲堅贊已經控制了吐蕃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只是名義上還接受大元的統治,雙方沒徹底撕破臉而已。

    現在,大明卻是要通過這“郵局”,撕開一道吐蕃普通軍民百姓和大明朝廷之間,直接交流的口子。

    想想看,吐蕃軍民百姓的賦稅,交給朝廷的驛站,這就有了第一步交流。吐蕃軍民百姓出錢,朝廷的驛站,幫助他們傳遞信件和物資,這就有了第二步交流。

    時間久了,驛站甚至能直接,向吐蕃軍民百姓們傳達朝廷的各種命令。

    吐蕃軍民百姓們受了什麼冤屈,走投無路,也可以請朝廷驛站主持公道。

    這些來往之間,朝廷和吐蕃軍民百姓之間,不就越過番僧,建立了真正的聯繫了嗎?

    而且,表面上這種“禮尚往來,有來有往”的聯繫,能最大程度的,削減番僧的敵意!

    朱元璋甚至高興地道:“吐蕃地處偏僻,識字的人,恐怕相當稀少。寫信看信多有不便。咱們可以讓驛站的官吏,爲普通的吐蕃軍民百姓,讀寫信件。如此一來,吐蕃普通軍民百姓,更能知我大明朝廷的仁慈,更能知咱的皇恩浩蕩!”

    “呃……陛下!”詹同忍不住插話道:“吐蕃的語言和文字,和咱們大明並不相同。恐怕,朝廷找不着合適的人手,讀信寫信啊。”

    “這倒是個問題……”朱元璋微微沉吟了一下,隨即眼前一亮,大手一揮道:“誒!有了!派國子監的學生去!”

    “派國子監的學生去?”

    “對,咱就是要用那些學生擔當大任!那些國子監的學生都聰明得很,他們去吐蕃的驛站,學吐蕃文,識吐蕃字,瞭解吐蕃的民間風土人情,熟悉吐蕃的民間疾苦,向吐蕃百姓傳達朝廷的各項政令……嗯,就以三年爲限。三年以後,這些去吐蕃的學生朝廷從優錄用,整好安排他們在吐蕃做流官。安排不了的回內地,朝廷照樣從優錄用!”

    必須說明的是,雖然從朱元璋自封爲吳國公開始,到現在都近二十年了。

    但是,直到現在,大明依舊是沒開科舉的!

    那麼,朝廷如何選拔朝廷官員呢?

    兩個途徑!

    一個是從原來的應天學院,也就是現在的國子監,直接選拔學生爲官。完全可以說,國子監的學生,就是大明預備的官員了。而且是朱元璋、朱標親自培養的官員。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察舉制。也就是說,地方官或者朝廷高官,覺得某個人有才,就可以向朝廷舉薦其做官。

    至於效果麼……好吧,其實還不錯。

    察舉制是漢代以前流行的選拔方式,科舉是唐以後流行的人才選拔方式。論起總體先進性來,當然是科舉優於察舉的。

    但是,還是那句話,同樣的招式得看誰使。

    大明作爲一個新興的勢力,朝氣蓬勃,朝政總體清明。大元作爲一個腐朽的勢力,日暮途窮,總體腐朽墮落。大明用察舉制,照樣能幹翻有着科舉制的大元。比如劉伯溫是大元進士吧,還不是爲朱元璋效力?楊維楨是大元進士,堅守氣節沒爲大明效力,但腐朽的大元也不讓楊維楨爲它效力不是?簡而言之,大明年輕力壯,亂拳打死了老師傅!

    不管怎麼說吧,現在國子監學生的行情是出奇的好。這些學生的前途,也完全是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間。

    朱元璋直接,把今年畢業的國子監學生,大部分扔去吐蕃了。

    他們就是大明灑向吐蕃的一粒粒種子。

    現在是艱苦了些,甚至有些人可能會面對突如其來的叛亂,殞命於吐蕃。

    但是,富貴險中求嘛。那還有平定叛亂,脫穎而出的呢?

    就是不遇到叛亂,以後吐蕃的流官,那麼多官位,朝廷不用他們又能用誰呢?

    可以想見,以後吐蕃的封疆大吏,各級流官,大部分就是今年這些國子監學生一系了。就是出幾個立下軍功的侯爺,也未可知!

    那些回到內地的,優先錄用,也會快其他人一步。而且,既有邊關經驗能喫苦,又熟悉內地,本來就是朝廷需要重點培養的苗子好不好?

    以後,他們中間,出幾個帝國宰相、帝國元帥也不是不可能!

    總而言之,對於這些國子監的學生來說,吐蕃真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爲了。

    朱標道:“其他待遇,咱們也要跟上。兒臣以爲,國子監學生,去吐蕃的驛站任職,每年的俸祿,應爲同等級官吏的三倍左右。另外,所有吐蕃流官,一律俸祿是內地的兩倍。”

    “什麼?國子監學生,俸祿是同級官吏的三倍,去爲朝廷開疆拓土?以後,就做吐蕃流官?甚至,回來重用?”詹同聽着都有些熱血沸騰,道:“名利雙得,這……這比當初的班超班定遠,都要爽利許多啊!如此好的條件,微臣若是年輕二十歲,都要主動請纓了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