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史上最強太子 >第481章 再頒恩旨,華夏新風
    不得不說,大明皇帝朱元璋越來越倦政了,直到卯時四刻(六點左右),才御駕承天門開始早朝,比預定的早朝時辰足足晚了一刻鐘。

    這在洪武十一年之前,這是完全不可想象之事——朱元璋肯定是早一刻到場,而絕不會遲到。

    但是,洪武十二年,朱標東征扶桑歸來之後,就出現了一點苗頭——朱元璋開始踩點上朝。

    到了如今的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晚一刻鐘上朝,都快成常例了。

    本來羣臣們以爲,今天比較重要,皇帝會重視一些呢。結果,還是如同絕大多數時候一樣,姍姍來遲。

    不但姍姍來遲,還把今天的朝會,交給太子朱標主持。朱元璋微微閉着眼睛,似聽非聽,就算不能說是“消極怠工”吧,也是一副“父有事子服其勞”“沒事兒少勞煩我”的模樣。

    簡短截說,大約花了一個時辰左右,朱標將今天朝廷的日常事務處理完畢後,站起來,向着朱元璋微微躬身。

    “洪武九年,父皇頒佈五大旨意,施恩天下。如今,已過去五年了。這五年來,我大明國勢蒸蒸日上。父皇是不是繼續頒下恩旨,讓天下人和朝廷一起,分享國家強盛的榮光呢?”

    朱元璋微微點頭,道:“吾兒此言甚是。來人啊,宣旨!”

    “遵旨!”

    自然有兩名展表官上前,將一份黃陵聖旨打開。再由一名宣表官,站在奉天門上,當場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夫華夏者,有服裝之美曰華。有禮儀之盛曰夏。禮儀,誠我華夏之根本也。然則,崖山之變,華夏亡於胡虜之手,我華夏禮儀大染腥羶矣!今官僚相見輒以跪一足以爲禮,拜則以叩頭爲致敬。既拜,復跪一足。我華夏男兒膝下有黃金,焉可如此卑躬屈膝乎?此乃元胡之風也,朕深惡之!着從今日起,凡內外諸官,每旦會於公堂之上,必肅揖,然後就坐,幕官亦須先揖長官,乃退就幕署。其屬官見上官,必序立堂階之上躬揖,上官隨坐隨立,拱手答禮,幕官答揖如初見。及以事出,隔旬而還見上官,則行再拜禮,見幕官亦然,上官則拱手答禮,幕官答拜。品秩等者互揖……其餘一切胡禮,悉禁勿用。”

    這道詔書非常長,宣表官足足唸了一刻鐘才唸完。

    這道詔書的核心原則,其實就是一條:最大程度上減少跪禮!

    它詳細規定了,官員們之間相見,平民百姓之間相見,乃至於軍民百姓見官員,見皇帝,見太子之間的各種禮儀。

    按照這份詔書,只有皇帝、太子和親王,官員們才需要經常跪拜。

    一般情況下,官員們因爲公事,在朝堂上見了,就是行“揖禮”而已。

    所謂“揖禮”。就是“躬身、舉手、齊眼”爲敬。

    當然了,如果是下官頭一次見上官,或者因爲公事出去了隔了很久之後再次見到上官,是需要跪拜一次的。但是,這種跪拜,也是有嚴格規矩的,只能“兩拜”,多了就算“逾制”。

    畢竟,即便見東宮太子,也不過需要“四拜”。見皇帝,也僅僅比太子多一“叩首”而已。

    民間規矩類似,平時相見,不許下跪,只行“揖禮”。

    只要重大場合,比如過年的時候,遠遊歸來的時候,纔可以對祖父母行四拜禮。除了祖父母之外,即便特殊情況下需要行禮,最高的禮節,是行“兩拜禮”。

    百姓見官員也是一樣,最多是“兩拜”。

    必須說明的是,此事完全跟朱標無關,確實是朱元璋自發的想法。

    在後世很多人的觀念裏,唐宋乃至於唐宋以前,華夏人是很少跪拜的。到了明清年間,跪拜大行其道。有些人,甚至把動不動就跪拜的屎盆子,叩到朱元璋的頭上。

    實際情況,卻遠並非如此。

    動不動就磕頭的習俗,是元代的“胡風”。大明建立後,朱元璋專門下過三次詔書,減少跪拜之風,或者說減少“胡風”。

    如果全部按照朱元璋的規矩,明朝根本就沒有動不動就跪拜的風氣。

    不過,如同“女官制度”,“發俸祿不打折扣”,“文武平等”等制度一樣,以後的大明君臣們雖然一口一個“祖宗之法不可變”,實際上卻好的不學壞的學,把這些好規矩破壞的一乾二淨。

    不管怎麼說吧,朱元璋今日專門下旨,施恩天下,爲大明重定了規矩,儘可能減少跪禮。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旨的時候,還是要叩拜的。羣臣大禮參拜,高聲謝恩。

    緊接着,宣表官開始宣讀第二道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然則,子女有疾,父母能不心憂乎?天下子民,皆朕赤子也。百姓疾篤,朕深憂之。着即,設大明醫學院,研習治病救人之術,傳醫生治病救人之方。大明醫學院祭酒,秩四品,另外,兩年內,全國每鄉,最少設一衛生院,免費給予百姓疾病基本救治!欽此!”

    說穿了,就是建立最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

    這事兒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要建立高水平的醫療覆蓋,當然很難。說直白一點兒,就是朱元璋本人享受的醫療保障,在現代人看來,都是非常可憐的。

    說它簡單,是因爲二十年前,朱元璋就開始在他的地盤內,免費推行種痘之術。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九成以上的鄉,已經有了一個名叫衛生院的官府機構。

    現在,朱元璋不過是再努最後一把力,實現所有鄉鎮的覆蓋。

    至於說,能實現什麼醫療保障?

    首先,就是給新生兒種痘了。這一直是之前各鄉衛生院的基本工作。

    其次,就是阿司匹林,治療各種頭疼腦熱的。

    阿司匹林簡直太好製作了,把柳樹皮進行熬煮,然後再冷卻結晶,就能得到,成本極其低廉。

    然而,阿斯品林的效果,卻是非常好的,被後世之人譽爲“三大神藥”之一。此藥可以止痛退熱,還可以預防血小板凝結,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痠痛及痛經……感冒、流感、風溼痛……中風偏癱口角歪斜……阿司匹林就是個萬金油,基本什麼病都能用來頂一頂。

    還有,就是另外一個“三大神藥”之一,治療細菌感染的“青黴素”了。什麼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青黴素都有着神奇的療效。對於外傷感染的效果,更是能稱得上立竿見影。

    原本,朱標雖然開金蛋得到了簡易青黴素的製造方法。但是,青黴素成本一直相當不低。

    也就是最近三年,大明發展速度太快了,國庫大大充裕。青黴素的成本又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朱元璋纔將青黴素,算在了基本免費的藥物裏面。

    再加上中醫萬金油板藍根,以及治療瘧疾的神藥青蒿素,治療肚子疼的蒙脫石粉末……就是這些鄉醫院免費藥物的主力了。

    相比後世,這些醫療保障簡直弱的可憐。

    但是,在這個時代,有了這個藥物之後,一個人隨便培訓一兩個月,都能吊打十里八鄉的“名醫”了。

    對了,這些衛生院,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接生。

    其實在青黴素發明前,光是注意產婦、嬰兒的衛生,減少感染的危險,再加上產鉗的運用,衛生院就吊打了一衆“穩婆”,闖出了偌大的名聲。

    大明朝廷現在聲望如此之高,遍佈全國的衛生院,真是起到了至少兩成的作用。

    現在,朱元璋宣佈,進行基本藥物免費提供,更是天大的德政。

    畢竟免費不免費,完全是兩個概念。

    不知多少人節儉慣了,又心懷僥倖,小病拖成大病,再也無法醫治。這對自己,對家人,乃至於對大明都不是什麼好事。現在,朝廷免費治療,算是解決了無數百姓因小失大的問題。

    另外,即便這些藥物不對症,也比沒藥在家等死強得多啊!

    人的心理因素,是真的能直接作用於健康的。據後世科學統計,單純服用安慰劑,也能起到三成左右的治療作用。對某些疾病的效果,安慰劑的效果甚至能達到真正藥物的五六成。

    對了,安慰劑對文化水平越低的人,效果越好。這也是爲什麼,古代那麼多巫婆神漢打響了名號。不是百姓傻,是確實有效。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巫婆神漢其實是心理醫生。百姓們信賴他們,激發了自身免疫力,部分疾病確實也真的痊癒了。

    總而言之,大明朝廷這個基本醫療的兜底,在這個時代的效果,着實不容小覷。

    “謝吾皇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羣臣再次謝恩。

    雖然他們現在當官,不缺那幾塊錢的免費醫療。但是,誰能保證一輩子一帆風順?誰能保證,後世子孫裏面,不出一個敗家子,生活無着?

    大明朝廷進行醫療兜底,大家當然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不過,也有些人心中有些感覺:不夠給力啊!大明第一次德政發佈,免了天下人的鹽稅。第二次德政,免了天下人的徭役。簡單粗暴,對天下百姓的好處,看得見摸得着!

    如今,朱元璋第三次德政發佈,僅僅是減少跪拜以及基本醫療保障?

    似乎,不如前兩次效果來得震撼啊!

    他們沒想到的是,朱元璋的第三道詔書,堪稱石破天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