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錦繡山鄉 >第166章 脫貧致富路上“牛氣沖天”
    現在在龍州,不管你走到哪個村哪個屯,到處都是“牛氣沖天”,鄉親們不是在養牛,就是在種植養牛的青飼料。

    大家都知道,江門鶴山市企業家出牛出人出技術,崇左龍州縣出地出草出甘蔗葉,攜手打造龍州生態循環養牛全鏈條。

    經過幾年的探索,鶴山企業家在龍州投資養牛產業,已成功摸索出“政府管建、企業管牛、農戶管養”的新路子,除了像梁建樹四哥們這樣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參與養牛的模式也讓龍州人嚐到了甜頭。

    今天,楊濤帶三名扶貧組成員跟龍州農業農村局的副局長,來到了龍州縣金秀專業種養合作社走訪。

    該合作社由黃華昌等7人於2018年成立,2019年從甘牛集團公司引進15頭母牛和15頭肉牛養殖,建成了龍州縣首個與甘牛集團公司合作的養牛小區。

    合作社社長黃華昌對楊濤說:“集團公司在種牛等各方面都有優勢,技術也都是公司提供的,我們每天都是喂甘蔗葉的多,發酵牀的墊料都不用天天鏟牛糞,也不用天天洗,自然發酵三到四個月,墊料剷出來賣給村民做有機肥。”

    說到養牛,黃華昌最初是個外行,好在有甘牛公司技術員的指導和幫助,讓他成了半個養牛“專家”,還學會了爲牛媽媽接生。

    黃華昌說:“牛生產的時候,我是第一次接觸,真的一點都不懂,我們在這裏守了半個月,很緊張,怕母牛有閃失又怕小牛有什麼閃失,後來還是公司技術人員幫我們解決了這方面的困難,從這以後我就淡定了很多,該怎麼打針,該怎樣接生,該怎麼護理牛,現在我都會接生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合作社已繁育出14頭牛仔,現存欄肉牛44頭,黃華昌計劃今年賣掉一部分存欄牛,預計可增加純收入十多萬元。

    龍州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說:“最近很多喫過咱們龍州牛肉的廣東人都說味道不一樣,也許是因爲甘蔗葉清甜,甘蔗葉含有糖分,糖分帶有甜味,所以牛肉都是略帶點甜味的,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都很受歡迎。”

    楊濤點頭說確實有這麼一回事,廣東沒有一個地方能像龍州這樣有這麼多的甘蔗尾葉喂牛。

    甘牛集團公司大灣總園項目是粵桂扶貧協作龍州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爲鞏固脫貧成效,龍州縣在江門鶴山的帶動下,立足當地實際,着力打造粵桂扶貧協作龍州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帶領羣衆發展扶貧產業,肉牛肥起來,村民錢包也鼓起來了。

    家住下凍鎮扶倫村那渠屯的黃德義和秦會春夫婦就騎着電動車從家出發上班。到大灣總園的30分鐘路程裏,他們要經過蜿蜒的山路,要穿過成片的甘蔗地和玉米地,這既是他們的上班路,也是他們的致富路。

    “以前種甘蔗,沒什麼收入,甘蔗價格也不穩定。”黃德義告訴楊濤,他家中有兩個老人和兩個小孩需要照顧,但做農活收益甚微,直至去年1月來甘牛集團務工,日子才紅火起來。“現在夫妻倆每月加起來有6000多元工資,還能接受養牛技術培訓。”黃德義說。

    在龍州,不少像黃德義和秦會春夫婦一樣的農戶,得益於粵桂扶貧協作龍州甘牛生態循環產業鏈,紛紛走上脫貧致富路。

    這一切都要從2018年說起。

    2018年,龍州縣正式脫貧摘帽,摘帽之後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龍州縣粵桂扶貧協作領導小組決定:結合龍州縣甘蔗種植面積大的資源特色,打造全產業鏈的扶貧模式。

    扶貧組馬上找到鶴山市第四代養牛世家的企業家溫先生,邀請他到龍州縣考察。當地的養牛方式和淳樸民風吸引了溫兆軒,加上在社會責任心的驅動下,溫先生與投資夥伴發起成立廣西龍州甘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楊濤和扶貧組成員、副局長走訪完幾個大型養牛場了,又來到了下凍村梁建樹哥們四個的養牛場。

    梁建樹正在召集三個哥們開會討論如何建秸稈加工場。看到楊濤他們走進來,他們連忙迎上去。

    馬丁說:“領導來得正好,我們剛好想有事請教您們。”

    楊濤開玩笑說:“那麼多人養牛,就你們事最多了,整天不是這個問題就是那個問題,今天母牛有沒有生病了吧?技術人員都來教你們怎麼樣照顧你們的母牛吧?”

    梁建樹把自己想要搞秸杆加工廠的計劃告訴楊濤,問他有什麼建議。

    楊濤說:“在技術方面你如果能夠掌握好了就行了,具體怎麼規劃,主要是把儲藏問題解決好。”

    副局長問梁建樹:“你怎麼會想到要搞這個加工廠呢?你們也養牛,還有那麼多飼料加工嗎?”

    梁建樹說:“現在我們村每家每戶都堅果地裏和甘蔗地裏面套種玉米秸稈,很多人家裏養的牛也就是四五頭,不多,還有一些村民沒有養牛,但他們也都種很多玉米,沒到時候有人來收,可是也要經過加工,拿到鎮上去加工,我們就想說在我們村搞這麼一個點。”

    楊濤:“你們有這個想法可以的,只只是你們在人工方面還有技術方面把關好就可以了。”

    梁建樹說:“我昨天去參觀集團公司遇到了一位做秸稈加工方面的致富能人,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就想着居然我們也是養牛的,那我們在幾款加工方面也要熟悉纔行。”

    馬丁告訴楊濤說梁建樹已經把那個人的技術學過來了,現在就等着看我們怎麼樣把場地騰出來開工就可以了。

    楊濤鼓勵他們好好幹,如果做好了又可以多一個產業,到時自己方便了,也可以方便更多的村民,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

    梁建樹說他就是有這種想法,就想讓大家都能夠在養牛這條路上越走越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