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災變時代:我能點亮科技樹 >第821章 緻密原子材料
    緻密原子材料。

    根據呂永昌提出的方案,它的原理與緻密中子材料相似,但強度肯定比不上與強相互作用力掛鉤的緻密中子材料。

    首先。

    強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

    當它的作用範圍在1.5*10^(-15)米之內。當距離大於0.8*10^(-15)米時,強相互作用力表現爲吸引力,且隨距離增大而減小,超過1.5*10^(-15)米時,強相互作用力急速下降幾乎消失;而在距離小於0.8*10^(-15)米時,它的表現爲斥力。

    因此,想要製造緻密材料,就必須要克服粒子間距小於0.8*10^(-15)米時表現爲斥力的強相互作用力。

    其次,就算是中子星內部,中子之間也是存在間距的。

    這些中子之間的間距會隨着中子星密度的增加而不斷減小。

    毫無疑問,間距越小,物質的強度越高。

    通常情況下,原子之間由於距離“太遠”,只會存在電磁相互作用力。

    但緻密原子材料就不一樣了。

    想要讓材料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度,必須要竭盡全力壓縮原子之間的間距。

    這時候,強相互作用力便開始起阻撓作用了。

    因此,無論是緻密原子材料還是緻密中子材料,其實都屬於強相互作用力材料。

    兩者的最大區別,其實只是粒子的種類和間距問題。

    和緻密中子材料相比,緻密原子材料的粒子間隙要大得多,相應的,材料強度也要低得多。

    因此,在呂永昌看來,緻密原子材料其實是邁向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的過渡技術。

    但不管怎麼說,沾上了緻密兩個字,也算是一種超出了正常物質範疇的高強度材料了。

    話雖這麼說,但選擇什麼原子作爲原材料,就又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了。

    和單調的中子相比,原子的花樣可太多了。

    不同的原子,最後產生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

    除了要考慮到原子自身的性質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原子的重量。

    單個原子的重量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但若是間距十分細微,甚至於完全相貼的緻密原子。

    試想一下中子星的密度和質量。

    緻密原子雖然達不到這種誇張的程度,但積少成多之下,它的質量絕不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存在!

    ……

    目標原子的篩選工作花了不少時間。

    一開始,呂永昌根據大量的實驗、測試和模擬數據,決定使用氦原子作爲緻密裝甲的原料。

    這其中有好幾個考慮。

    氦原子的性質較爲穩定,又是宇宙中含量相對豐富的物質。

    此外,它的質量較輕,製造成緻密原子裝甲也不會爲星艦帶來太大的負擔。

    至於什麼金屬原子……

    因爲自身質量的問題,它們甚至沒撐過第一輪初篩,就直接被呂永昌淘汰在了備選名單之外。

    至於爲什麼選氦原子,而不是選更輕的氫原子……

    和氦原子不同,氫原子的化學性質並不穩定。

    除非它變成氫離子或者和別的原子相結合。

    當然,這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

    利用足夠強大的大統一場將這些氫原子牢牢鎖死,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也就出在這邊,這需要更高的操作精度。

    以先前材料研究中心表現出的強相互作用力和大統一場操控技術來看,這個難度明顯有些超標了。

    簡單地來說,便是輸出已經夠了,操作跟不上。

    因此,根據呂永昌原本的計劃,用氫原子構建的緻密材料,是呂永昌心中的下一代裝甲材料——質量更輕,強度更大。

    再往上,也就是呂永昌的最終目標。

    緻密中子裝甲。

    ……

    計劃趕不上變化。

    尤其是在材料相關的研究領域,這句話更是被展現地淋漓盡致。

    第一批緻密氦材料剛在實驗室中成功誕生,丁成旺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

    根據呂永昌的教導,丁成旺成功對強相互作用力材料製作裝置進行了改良。

    或許是因爲運氣因素,又或許是天賦和努力的共同影響。

    丁成旺的最終成果遠遠超過了呂永昌的想象——強相互作用力操控裝置,以及大統一場控制裝置的操控精度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雖然緻密中子材料的極限尺寸還是如同呂永昌的預測,被大統一場強度限制在了十釐米見方,但操控精度提升的大統一場控制裝置卻達到了緻密氫材料的製造門檻。

    於是……

    緻密氦成爲了人聯歷史上最短命的一款高強度材料。

    出生即退休。

    ……

    在大量資源的堆砌下,僅僅一個月時間,三號材料實驗室的緻密氦生產裝置便被改造成了緻密氫生產裝置。

    一個月後。

    呂永昌站在材料研發中心三號實驗室的主控臺前。

    全息投影中,實質化光線構築的“光板”明亮耀眼,映照着周圍所有人緊張的神色——呂永昌除外。

    他對自己的計算有充分的信心。

    實驗正式開始。

    氫原子噴口從“光板”上方緩緩伸出,將大量的氫原子噴向“光板”。

    這些高速飛行的氫原子,在即將與“光板”碰撞的那一刻,被周圍的大統一場牢牢鎖死在“光板”之上。

    此時,如果用微觀視角觀察,就能輕而易舉地觀察到,這些氫原子之間還存在着相當大的距離。

    但隨着實驗進入第二階段,在大統一場控制裝置的推動下,氫原子之間的間距飛速縮小。

    當它們的間距小於1.5*10^(-15)米時,強相互作用力出現了,一股逐漸強大的力量拉扯着它們相互靠近。

    間距繼續縮小,當間距小於0.8*10^(-15)米時,強相互作用力的表現形式轉換成了斥力,它們嘗試着將周邊的氫原子推離。

    強相互作用力操控裝置於此時啓動。

    通過大統一場,直接對強相互作用力進行干擾。

    直至這些氫原子之間的間距縮小至人類所能操控的極限,這個壓縮過程才宣告結束。

    上述操作往復循環。

    隨着“光板”之上的緻密氫材料面積也開始逐步增大,

    一平方微米,一平方釐米,一平方米……

    實驗室內,衆人臉上的緊張情緒也開始逐漸消散。

    慶賀勝利的掌聲也終於響了起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