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人在秦時,浪到失聯 >第三百一十一章:聯軍不聯,合縱不合
    河內之地營寨連綿,六國軍帳浩浩蕩蕩連成了六十里連營,氣勢巍峨,那隨着呼嘯的北風而獵獵作響的各色旌旗獵獵作響,就像是在對對岸的函谷關和秦軍發出怒吼。

    大約春秋開始,黃河以南的大片平原便叫做“河內”,黃河以北的山塬便叫做“河外”。而這片氣勢驚人的軍營,就紮在大河南岸虎牢山下的河內平原上。

    以兵家的眼光看去,此處紮營,盡得地理之便。

    北臨滔滔大河,東靠曲沃要塞,引河入梁的鴻溝恰恰從虎牢山東麓南流,汜水則從南麓北流入河,三水夾營,大軍取水極是方便。

    尤其是糧秣的運輸,從魏國多年來積累無數庫福充盈的敖倉之地出發,可沿河而上直抵六國聯軍大營,恰好可以避開已經被秦軍的兩週之地。

    而在曲沃要塞附近,還有一處軍營,駐紮着數萬人,六色旌旗六色甲冑,帳中大纛林立,色彩斑斕格外熱鬧。

    而在這一片營帳中央,有一座最大的營帳,也是以錦緞和鎏金銅柱搭成,以兵車爲轅門,這便是此次合縱聯軍的帥帳。

    只是,不同於秦軍大帳之中的歡笑連連,聯軍帥帳內的氣氛卻是有些壓抑。

    百家高手們從杜郵亭離開的消息,傳入秦軍的時候,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傳入了隔河而峙的聯軍之中。

    張機沒死,還突破至了宗師。

    當然,這其實算不上多少壞消息。

    說到底,兩百萬人的大戰中,一名宗師固然是一件大殺器,但於一場如此規模的大戰來說,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匹夫之勇罷了,無足掛齒。

    畢竟張機從未展現出在兵道上的天賦,根據細作的情報,張機甚至完全不懂領兵,軍中事務全是交給麾下部將操辦,連最基礎的軍務處理都需要他人教導,擔任衛尉也不過是嬴政寵信罷了,於此次大戰的威脅並不大。

    真正的壞消息是,六國派出在秦國腹地煽動民心、引發恐慌的細作,幾乎被羅網清除殆盡,大部分隱藏了多年的細作據點,也被掩日和玄翦二人親自帶隊,連根拔起。

    至少在諜戰上,六國聯軍遭遇了毀滅性的慘敗,如今聯軍幾乎得不到任何從函谷關內傳出的情報,若不是百家之中有親善六國的高手順路告知了杜郵亭之事,他們就連張機突破這件事都不得而知,坐在帥帳之中的龐煖對此不免憂心忡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而知己……六國聯軍雖然結成,但往日來的恩怨並非因爲一句結盟便化爲飛灰。

    光是他所直轄的趙軍便,與燕軍在這些時日發生了數次小衝突。副將趙蔥性情剛烈,其父便是歿於當年燕軍之手。故而趙蔥對於當年燕國曾在長平之戰後的偷襲之舉念念不忘,時常提起燕軍連續兩次背後捅刀子卻被趙國痛揍險些滅國之事,鄙夷燕人,又時常以此事嘲諷燕軍。

    燕趙之人性如烈火,趙蔥性情剛烈,燕人又何嘗不是?

    所以雙方爆發了數次小衝突,總算彼此還念着結盟之事,壓制着脾氣只是拳腳相向。

    但若非燕太子丹明大義,勸說燕軍主將雁春君主動後撤十里與趙軍大營隔開距離,恐怕雙方早就刀兵見血了。

    而這還不算最令龐煖頭疼的,最爲令他頭疼的是楚軍。

    在聯軍之中佔據了三分之一人數的楚軍倒是沒和其他盟友發生摩擦,但他們卻是在內部發生了些許齟齬。

    楚國內部,本就有着主戰派和主和派。

    主戰派認爲秦國不滅,楚國早晚會再度陷入滅國的危機之中。

    而主和派,他們其實對秦國並無太多好感,雖然收受秦國賄賂甚多,但他們也明白秦國並非真心實意與他們結交。

    只不過,楚國是貴族自治,貴族之中,大部分貴族其實都不願意出兵與秦軍交戰。

    畢竟,攻陷的秦國城池都是楚王完的,死的兵卒、消耗的糧秣卻是他們的,些許軍功換來的賞賜,還抵不上此次出兵消耗的本錢,他們又能有多少戰意?

    而這些貴族麾下的將校和士卒就更不必說了,勝了賞賜歸於主君,敗了則將罪責全部推給他們,誰又願意去給這些貴族老爺們拼命?

    若非楚王麾下有項氏一族的騰龍軍團、雷豹軍團和季氏的影虎軍團,這三大楚國戰力最強的軍團支持春申君,恐怕春申君都無法調度這三十萬大軍。

    但饒是如此,楚軍內部也多生齟齬,主戰派與主和派的矛盾與日俱增,最終主和派的貴族將領們也是聽調不聽宣,就連軍議都時常不參加,氣得春申君都幾次想執行軍法。

    就連龐煖以爲可以完全信任的魏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儘管魏軍主將是信陵君,但魏王圉卻派了昔日信陵君竊符救趙時殺死的魏軍主將晉鄙獨子晉遙擔任副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晉遙屢屢公然與信陵君唱反調,多與信陵君不和。

    若是尋常人如此,信陵君早就推出去斬首示衆了。

    可晉遙畢竟是晉鄙獨子,當年晉鄙是遵魏王圉的王令而停滯不前,並非畏戰,晉鄙本人還曾上書請求加快進軍速度被魏王圉拒絕,所以信陵君殺晉鄙雖然是事急從權,卻依舊理虧。無論信陵君是否心存愧疚,他都不能公然再對晉遙動手,否則他這已經所剩不多的名聲就要徹底敗壞了。

    至於棍刑和鞭刑這些皮肉之刑,晉鄙好歹當了魏國數十年的大將軍,不僅威望甚重,而且門生故吏遍及魏國。

    而這些人,雖然不能替晉鄙復仇,但要庇護晉遙還是綽綽有餘。尤其是軍中的晉鄙舊部,若是處罰晉遙逼得那些晉鄙舊部作亂,屆時便宜的只是秦國,所以無論如何對晉遙不滿,信陵君都得在明面上忍讓。

    而最令龐煖頭疼的,還是誰來擔任聯軍先鋒這件事。

    姬無夜以韓國國弱民窮,士兵戰力太差爲由,拒絕擔任先鋒,並且表示擔心魏軍再度偷襲韓軍,所以韓軍直接在焦城停駐,躲在了其餘五國大軍的後方。

    唯一算是安分而且唯命是從的衛軍,卻太過弱小,不堪大任。

    想到這裏,龐煖一巴掌拍在帥案上。

    難怪當年就連公孫衍這般的大丈夫,組織起的合縱卻接連慘敗在秦軍之手。

    “也罷!”

    龐煖揮斥着手中的狼毫筆,寫下了一道道軍令,派信使向各國軍隊的領軍主將送去。

    這是進軍的軍令。

    不過,並非是要向函谷關進軍,而是向着河東與河外的秦軍殘餘城池進軍的軍令。

    要想讓各國暫時放下芥蒂一心抗秦,就必須要通過幾場勝利和實際到手的利益來刺激聯軍。

    “希望他們在得到切實的利益後,能夠聽令而行吧。”

    帥帳中倒映的燭火搖曳着,如同暗示着六國合縱的結局,隨着龐煖的就寢而緩緩熄滅。

    (2307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