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秦漢傳奇 >55陰差陽錯
    文帝即位以後,即遣人接薄太后入都。

    這位薄太后的履歷,小子前已敘過,她本是魏王豹的寵妃,許負善於看相,說她將來必生龍種。魏王豹於是起兵反漢,結果兵敗被俘。漢王將魏豹家眷沒入爲奴,見薄姬貌美,便召其侍寢,薄女經過一番雨露後便得懷胎,十月滿足後果生一男,取名爲恆,也就是現在的文帝,薄姬竟爲太后,果應了許負之言。

    薄氏母以子貴,而且文帝竭盡孝思,在代郡時曾因母病久延,親自侍奉日夜不怠,飲食湯藥,必先嚐後進,薄氏因此得痊,所以賢孝著聞,終陟帝位。一位亡國的妃子居然成了大國的皇太后,可見凡事都有定數,非人力所能改變。

    不一日文帝聞母后到來,便率領文武百官出郊恭迎。佇候片時,見薄太后駕到,一齊跪伏,文帝亦向母下拜。薄太后安坐輿中笑容可掬,但令車騎將軍薄昭傳諭免禮。薄昭早已下馬遵諭宣示,於是文帝起立,百官皆起,先導後擁,奉輦入都,直至長樂宮中,由文帝扶母下輿。登御正殿,又與百官北面謁賀,禮畢始散。

    文帝媽媽的遭際出乎意外,文帝繼室竇氏也是反禍爲福,無意中得着奇緣,隨筆錄入:

    竇氏系趙地觀津人,父母早喪,只有兄弟二人,兄名建,字長君,弟名廣國,字少君。少君甚幼,長君也年少,不善謀生,又值兵荒馬亂,竇氏與兄弟二人幾乎不能自存。巧值漢宮採選秀女,竇氏便去應選,得入宮中侍奉呂后。既而呂后發放宮人分賜諸王,每王五人,竇氏亦在行中。他因籍隸觀津自願往趙,好與家鄉接近,當下請託主管太監陳述己意。主管太監卻也應允。不料事後失記,竟將竇氏姓名派入代國,竇氏得知後向他詰問,他才自知錯誤,但已奏明呂后不能再改,只得好言勸慰敷衍一番。竇氏灑了許多眼淚,自嘆命薄悵然出都。同行中尚有四女,途中雖不至寂寞,但是總覺得無限淒涼。哪知到了代國,竟蒙代王劉恆賞識選列嬪嬙,春風幾度遞結珠胎。第一胎生下一女取名劉嫖,第二、三胎均是男孩,長名啓,次名武。當時代王夫人呂氏本有四男,啓與武乃是庶出,當然不及嫡室所生。竇氏自安本分敬事呂妃,並囑二子聽命四兄。代王說她知禮格外寵愛。至代王入都爲帝,呂皇后得病身亡,皇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接連死亡。劉恆後宮雖然也有數人,但竇氏最爲受寵,隱隱有繼後的希望。竇氏二子也嶄露頭角突出冠時。有福的人自會湊機,不必預先擺佈。

    文帝元年孟春,丞相以下諸官吏聯名上書,請豫立太子。文帝又再三謙讓,謂他日應推選賢王,不宜私建子嗣。羣臣又上書固請,略言三代以來立嗣必子,今皇子劉啓位次居長,敦厚仁慈,宜立爲太子,上承宗廟,下副人心。文帝乃準如所請冊立東宮,即以皇子劉啓爲太子。太子既定,羣臣復請立皇后。太子劉啓既爲竇氏所生,竇氏當然爲後,有何疑義?偏羣臣讓文帝乾綱獨斷,文帝又稟承母命才見孝思。當由薄太后下一明諭,飭立太子母竇氏爲皇后,竇氏於是正位中宮。若是當年主管太監不忘所託,讓竇氏出嫁趙王,別說當國母,恐怕還要枉死呢,趙王妃就被那邊的呂王后害死了!這叫做陰差陽錯因禍得福。

    竇氏得爲皇后,長女劉嫖受封館陶公主,次子劉武亦受封爲淮陽王。就是竇後的父母,也由薄太后推類賜恩並沐榮封。原來薄太后父母早歿,父葬會稽,母葬櫟陽,文帝即位後,追尊薄父爲靈文侯,就會稽郡置邑三百家,奉守祠冢。薄母爲靈文夫人,亦就櫟陽北添置園邑,如靈文侯園儀。薄太后因爲自己父母叨恩封典,不能厚此薄彼,便詔令有司追尊竇後父親爲安成侯,母親爲安成夫人,就在清河郡觀津縣中置邑二百家,所有奉守祠冢的禮儀與靈文園大略相同。惺惺惜惺惺。還有車騎將軍薄昭封爲軹侯,因此竇後的哥哥長君也得蒙特旨厚賜田宅,使他移居長安。竇皇后十分感恩泥首拜謝。待長君奉旨到來,姐弟相見憂喜交集。談到季弟少君,長君卻欷歔流涕,說是被人掠去多年不得音訊,生死未卜。竇後情關手足,也不禁涕泗滂沱,待長君退出,遣人至清河郡中訪覓少君,一時無從尋着。

    竇後正在惦念,一日忽由內侍遞入一書,展開一看,卻是少君已到長安,自來認親。

    原來少君被人拐賣爲奴,後又轉賣十餘家,流落到宜陽地方,這時已有十六、七歲。主人命其入山燒炭,夜裏就山下搭篷隨便住宿。不料山體崩塌,百餘人夢中驚醒,逃走不及都被壓死,獨少君一人得脫。主人大爲驚異,較前優待。少君又傭工數年,自思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便到卜肆問卦。卜人替他佔得一卦,說他數日之內便有奇遇,不但可以免窮,並且還要封侯。少君啞然失笑覺得荒唐,不敢輕信。任何人也不相信。可巧宜陽主人徙居長安,少君也即隨往。到了都中,正值文帝新立皇后,文武百官一齊入賀,車蓋往來很是熱鬧。都人傳說皇后姓竇,乃觀津人氏,從前做個宮奴,今日居然升爲國母,真正奇怪得很。少君聽了傳言,回憶姐姐曾入宮備選,難道今日的皇后就是姐姐不成?因此多方探聽,果然就是姐姐,於是大膽上書。竇後得書便與文帝言明,文帝即召少君入見。少君與竇後闊別十餘年,當時只有四、五歲,此時又身爲人奴,看起來憔悴可憐,竇後不便遽認。文帝和顏問道:“你還記得少時家事否,可說出一二件,看是對與不對。”少君道:“曾記得在家時與姐姐出外採桑,有一次從桑樹上墜下。”竇後追憶起來確有此事。再問少君還記得別事否。少君又說道:“我姐西行時,我與兄曾送至郵舍,姐憐我年小,曾向郵舍中乞得米湯爲我洗頭,又乞飯一碗,給我食罷方纔動身。”說至此不禁哽咽起來。那竇後聽了比少君還要悲苦,也顧不得文帝上坐,便起身流淚道:“你真是我的少弟!可憐可憐!幸喜得有今日,姐姐已沐皇恩,我弟亦蒙天佑重來聚首!”說到首字,竟不能再說下去,但與少君相抱痛哭,左右近侍也涕淚交流。坐在上面的文帝看到兩人情詞悽切也爲動容。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待兩人悲泣多時方纔勸止。

    接着文帝命其與哥哥長君同住,又添賜許多田宅,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相聚議道:“從前呂氏專權,我等幸得不死。今竇後兄弟並集都中,將來或倚着後族得官干政,豈非我等性命又懸在兩人手中?且他兩出身寒微未明禮義,一或得志必效呂氏,今宜預爲加防,替他慎擇師傅。”於是奏明文帝,選取老成端正之人陪伴二人,與之同居。長君、少君得了師友之力,果然退讓有禮,不敢倚勢陵人。文帝懲前毖後,但使他安居長安不加封爵。直至景帝嗣位,尊竇後爲皇太后,才擬加封二舅,適值長君已死不獲受封,有子彭祖得封南皮侯,少君尚存,得封章武侯。這是後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