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之徵戰天下 >第三十七節 莽川之戰
    正月二十六,李淵的聖旨終於到了,按他的意思是讓李世民率輕騎八千先回長安,同時把程知節和張須陀兩人也帶回長安,要論功行賞。

    而洛陽所有的兵馬都由牛進達和李孝恭節制,準備適時東進,配合山東的侯君集消滅東歸的趙宋兵馬。

    王世充的十萬降兵願留者編入洛陽守軍各營,不願留的發放路費放歸家鄉,而主要將領不再委以軍務,全部帶回長安另有安排。

    很微妙的理由,如果沒有程知節要李世民過去接收洛陽就不會有後面的一戰滅兩國,大唐想要快速統一中原是不可能的。

    但他的行爲讓李淵一開始很惱火,連太子都不得不做爲棋子上了棋盤,這一個多月的煎熬,要說不急那是騙人的。

    不過,總的說起來程知節是功大於過的,他創造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也是李淵想要達成的效果,如今全國還沒有統一,大唐就算是爲了面子也會獎賞程知節的。

    至於張須陀的命運,一州刺史還是可以勝任的,李淵爲了李秀寧,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會太爲難他。

    先行出發的王世充和竇建德暫時不會有什麼事,同樣也是爲了東邊的各路諸侯,如果大唐爲難投降的人,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投降同樣沒有好結果的話,他們會選擇拼死抵抗,那大唐的統一過程就困難得多了。

    所有的安排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李淵卻彷彿忘了羅禹還在潼關,並沒有下旨讓他交接後回京。

    說句實話,羅禹覺得來潼關撈些功勞或許不是李淵真正的目的,如果不是因爲李秀寧,他怎會讓羅禹如此輕鬆?連太子都捨得擺上棋盤,他羅禹算哪根蔥?

    戰爭是改朝換代必會發生的,不把前朝的所有勢力打掉,新建朝庭總會麻煩不斷。

    要李淵這樣的人遵守承諾,羅禹沒有半點信心,何況自己還是李家女婿。

    算了,猜來猜去也累,不下旨就留在潼關唄,白撿的功勞不要是傻子。

    從長安發往洛陽的情報羅禹沒權過問,除非李淵有特別的交待,所以李世民回長安和洛陽諸事的安排羅禹還不知道。

    但王世充和竇建德會一起回長安他是知道的,因爲消息是李世民這邊以特快形式發往長安,羅禹明白李世民爲何不等聖旨到就先行一步把王竇二人往長安送,他在寫給李淵的意見中表明瞭態度。

    戰事雖勝,但要說李唐完全掌控洛陽局勢是不可能的,特別是王世充那邊,別看攻了幾次城,損失不過三四萬人,他手下不甘心失敗的大有人在,如果王世充留在洛陽,緊急情況隨時都可能會出現。

    所以李世民纔會不等李淵的聖旨就讓王世充先離開洛陽前線回長安,人在手裏纔會一勞永逸的解決鄭軍的反叛情況。

    李淵知道這其中的利害,並不會怪罪李世民擅自作主。

    帝王之術用在兒子身上同樣有用,在李世民沒有即位之前,大唐唯一的主人就是李淵,誰想爭這個權利,只會招來毀滅性的打擊。

    羅禹現在反而比較擔心剛剛收到緊急戰報的莽川峽谷,朱元璋被迫東進汝州,李靖和杜伏威能抓住機會畢其功於一役嗎?

    綜合李杜兩人的用兵策略,無非就是李靖先分兵北上,示弱朱元璋,再以汝州糧草爲餌讓朱元璋非去汝州不可,然後再殺個回馬槍,和杜伏威一前一後圍堵朱元璋。

    戰場上的謀略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所不同的是你明知那是陷阱,形勢逼迫之下,爲了那可憐的一線生機,你還不得不闖進去。

    當羅禹提前看了特戰隊送過來的莽川峽谷地形圖後,心裏默默爲朱元璋嘆息,他很強,但在李靖的面前,喫虧是肯定的。

    正月二十五,睛,午時。

    今日的陽光很耀眼,因爲高山險峯所阻,在莽川峽谷的官道上並沒有陽光照進來,春風吹在臉上還是有點冷。

    昏暗的環境如同朱元璋的心情,從放棄冀南南下洛陽開始,他所有的決定都在心裏盤算了許久,自認爲沒有什麼做錯的地方。

    冀南屬於平原地帶,南靠黃河,北有竇建德十幾萬人馬,地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本就不適合作爲基業守護。

    當初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相繼稱帝,他作爲一方諸侯,再不表示就落於人後,人才都會被三人吸引過去,誰不想更上一層樓?

    大明朝庭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誕生的,本來你不稱帝還是三方勢力的爭取對象,可一旦建國,就表明了態度,跟所有勢力死磕到底。

    就四國實力而言,大明是最弱的,從一開始就被竇建德壓着打,要不是冀南的地形適合挖地道,恐怕早就被夏軍所滅了,正是成也地形敗也地形啊。

    正爲難之時,王世充提出四國聯軍圍攻洛陽之策,削弱李唐實力,這是個機會,因爲就算他不答應,而竇建德答應了,冀南這塊地方他也保不住。

    想通後他就在等竇建德的反應,只要夏朝庭一應允王世充,南下洛陽就順理成章了。

    他攻城的理想之地是東門,可東門被趙匡胤所佔,所以不得不轉到西門,直接面對李唐大部分援軍,心裏憋了一肚子火。

    還沒開戰就收到李世民的信,這正中他下懷,借開戰之初迅速脫離戰場,一路南下,離洛陽越遠越好。

    這也算是用實際行動給李世民答覆了,可他沒想到的是,趙匡胤也緊跟着退了回去,這樣的結果讓人不知說什麼好了。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唐不但從西邊調兵遣將救援洛陽,還單獨派了李靖南下湖北隨州,和杜伏威聯合後進攻信陽、蔡州,斷了王世充的後路,然後在他東歸路上等着他的到來。

    所有的步驟都沒錯,結果卻被糧草所絆,不得不按李靖設計的圈套前往汝州籌糧。

    可以殺馬解決暫時的困難,但沒馬的騎兵下馬後邁開羅圈腿殺敵,戰鬥力還不如步兵,加上行軍速度減慢,根本就沒有可操作性。

    想來想去只能快速通過莽川峽谷,到汝州後再想辦法解決糧食問題。

    正想着接下來的行動方式時,後隊傳來喊殺聲,他所在的中軍離後軍有十多裏遠了,就算峽谷地形有聚音功能,但喊殺聲要傳出這麼遠,來的人肯定不少。

    想要回軍救援時,又被後勤營的運糧車所阻,雖然糧食不多了,但糧車還是不敢丟,萬一到了汝州有糧食卻沒東西運走了。

    把後勤營放中軍後面,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爲沒有糧食造成的,太痛苦了。

    好不容易纔清出來一條可供三馬並行的小道,已經過去一柱香時間了,後隊的喊殺聲越來越弱,戰爭可能快結束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