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奉國將軍 >第360章 天下長河,黃河故道
    隨着朱連壁的聖旨下達,李本深、李之芳、吳六奇諸將,躬身拜道。

    “末將領旨。”

    “護漕軍總兵陳德,副將朱紀,參將總兵官顧奇勳、你三人各率一支船隊,分三路負責接應。”

    這裏的護漕軍,不是在東陽、池州覆滅的原護漕軍。

    而是今年年初,朱連壁恢復漕運總督衙門,新成立的真正意義的護衛漕運的兵丁。

    漕運總督侯峒曾,巡按御史左光先,參將總兵姜君獻,坐鎮淮安府。

    總兵陳德,副將朱紀、參將總兵顧奇勳,率領一萬護漕軍士卒,率領護漕船隻,往來運輸糧草。

    這次朱連壁雖然沒有想大動干戈,但派軍襲擾黃河北岸的山東、河南各州府。

    就是一種堅壁清野的戰略。

    在這裏必須說清楚,明末的黃河入海口,不是在山東境內。

    而是由開封過睢陽、入淮河、經由徐州、淮安入東海。

    也就是這裏的黃河北岸,是徐州與山東交匯之處。

    也因爲黃河的奪淮入海,導致淮河、運河一旦發大水,就會形成洪澇。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宋末靖康年間,大宋爲抵禦金軍,決黃河之堤,企圖阻攔金軍導致。

    二是李自成圍攻開封之戰中,再次開掘黃河淹城。

    從而導致黃河在明末數十年,一度氾濫。

    朱連壁之前在江南,江北不是他的地盤,他可以不考慮黃河問題。

    但如今他的勢力,擴張到徐州,黃河氾濫的問題,就必須解決。

    河道總督衙門,在大明成祖永樂年間,便已經設立,治理黃河氾濫問題。

    如今朱連壁雖然沒有恢復河道總督,但卻把這項職權,交給了漕運總督衙門。

    治理黃河,這是收攏江北、山東、河南百姓最好手段。

    這也是朱連壁爲何會來徐州的真正原因。

    本來,如果只是牽制清軍,吸引清軍注意力,李本深、李之芳都可以辦到。

    但朱連壁卻還是御駕而來,他真正的目的是視察黃河故道。

    黃河,發源於崑崙山,自古就是華夏的母親河,途經十餘省,養育了無數的華夏百姓。

    同樣,關於黃河文化,更是華夏文明的象徵。

    歷史上最著名的《河圖洛書》就是出自黃河文化。

    對於黃河的治理,清廷同樣十分重視,建奴入關的第一年,便在濟寧府設立了河道總督。

    並任命了漢軍鑲白旗的楊方興爲第一任河道總督。

    同時又任命了李芳蘊爲睢陳道,章於天爲兗西道,方大猷爲大梁道,統管黃河河道。

    清廷河道總督楊方興,以及河道官吏的情報,數個月之前,就被負責斥候情報工作的王季、王猛兄弟。

    呈送到了朱連壁的桌案前。

    而去年的恩科取士之中,二甲進士之中的北方士子,于成龍、申涵光,也入了朱連壁的法眼。

    于成龍山西永寧州人,去年他攜家帶口,從山西入京趕考,一片駢文,針對弊端,寫的深入淺出,獲得主考的禮部侍郎越其傑青睞。

    朱連壁當時在江北戰場,接到內閣、禮部的士子錄取名單後,更是點了于成龍爲二甲頭名傳臚。

    隨後,在漕運總督衙門成立後,朱連壁欽點了于成龍爲盱眙知縣。

    申涵光爲漕運總督衙門從七品郎中。

    漕運總督、河道總督這兩個職務,多少有些重疊。

    爲此,朱連壁在北上徐州之前,與內閣一衆大學士商議過,決定不設立河道總督。

    而是改派欽差,坐鎮漕運衙門,代表皇帝,凌駕各布政司行省,州府衙門,同意調度。

    而這個欽差,朱連壁看中的就是于成龍和申涵光二人。

    這也是在今年二月的時候,朱連壁調派二人赴任淮安的原因,就是讓他們先熟悉情況。

    黃河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花費也會巨大。

    目前的朱連壁,可沒有實力,把黃河治理好,現在他只能進行防範工作。

    其次,是現在山東還未光復,他也不不能堵上開封黃河段,讓黃河恢復渤海入海口。

    但這個問題,關係大明的長治久安,朱連壁必須未雨綢繆。

    李之芳、李本深、吳六奇各部人馬出發後。

    于成龍、申涵光二人也被朱連壁一封旨意,從淮安調到徐州。

    此時的于成龍和申涵光,都正值青年,三十歲上下的年紀,正是幹大事的年紀,有衝勁,也不缺穩重。

    申涵光是河北名士,明末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其父申佳胤曾任大明太僕寺丞,也算是官宦之後。

    歷史明亡之後,申涵光保持氣節,終身未出仕清廷,保持了一身氣節。

    “來人啊,給二位愛卿賜座。”見禮之後,朱連壁對於這兩位名人,明顯的很是親和。

    于成龍這人能文能武,歷史上明亡之後,他入仕清廷,倒也不算變節。

    原因很簡單,于成龍雖然出身大明,但他四十歲前,都未考中大明的進士,所以沒有做過大明的官吏。

    直到明亡之後,年過四十的他,才考中進士,入仕清廷,並最終成爲一代名臣。

    而且還是一代廉吏,歷朝歷代,能稱之爲名臣、廉吏的人,絕對是屈指可數的。

    “謝陛下。”于成龍從小家貧,但卻十分刻苦讀書,故他深知民間疾苦。

    “朕聽說於知縣赴任盱眙半年,打擊豪強,平息水匪,申訴冤獄,吏治清明,被盱眙百姓呼爲青天?”

    朱連壁在淮安府的時候,特意派錦衣衛暗訪過,于成龍在盱眙爲官七個月,政績顯著。

    “陛下謬讚,這不過是職責所在。”于成龍不卑不亢的拱手一拜。

    “不錯,職責所在,多麼平凡的一句話,可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朱連壁感嘆一聲,對於成龍也有更深的認識。

    事實上這兩年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處置的貪官,已經高達兩百多人,被殺的官吏下到九品小吏,上到三品大員。

    可謂是層出不窮,即便朱連壁再怎麼殺,貪官污吏依舊層出不窮。

    朱連壁身爲皇帝,親自接見兩個七品小吏,而且三人一談就是一個下午,這事一度轟動一時。

    “恢復黃河古道,纔是治理水患關鍵,否則治河就不會有成效。”

    這是朱連壁與于成龍、申涵光商討一個下午,最終得出的結論。

    “于成龍、申涵光聽旨,朕封你二人爲欽差大臣,于成龍擔任河道總管,申涵光你爲副總管,賜尚方寶劍。”

    “至今日起,負責黃河治理,朕給你們十年時間,希望二位勿負朕恩。”

    “臣等領旨,願爲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河道總管沒有定品階,但二人欽差身份,手捧詔書,尚方寶劍,官階已經不重要。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