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朱思桓跟了過來。

    朱家雖然也是個世家,但跟江家比還是要稍遜一籌,更何況他還是朱家的旁支,於情於理都不該得罪江家。

    朱思桓的那一腳,委實震驚了許默,也讓許默更加看不透這個人。

    “我要說,我是出於正義,你信不信?”朱思桓輕笑。

    不過很快又收起笑容,“其實我是爲了揚名立萬,僅僅寫詩論道的名氣還不夠,我朱思桓還要仗義執言,要清高桀驁的名氣。”

    至少那一腳,是踹到衆文人心裏去了。

    許默抿抿嘴,這個解釋聽起來最合理,但他倒是覺得朱思桓帶上了真心,至於有幾分,就得讓時間證明了。

    “不管怎麼說,許某都得感謝思桓公子。”清風霽月的少年拱手。

    朱思桓清淺一笑,“承許解元吉言,思桓若達成所願,必重重酬謝。”

    悠然居門口再次傳來腳步聲,原來是弟弟妹妹握着銀錢出來了。

    許默不再停留,伴家人坐上馬車,趕回二進小院。

    誠如兩人猜測。

    隔天。

    本就小有才名的朱思桓在豐京名氣大燥,他在文昌閣門口力護平民三兄妹的一幕更是被無數文人津津樂道,有不少人打賭猜測,三年後的舉人試,必有思桓公子的一席之地。

    連帶着,朱家嫡支都驚動了。

    說起來朱家嫡支,就得提及朱家跟陶家的婚事。

    最開始朱家是爲朱志尋一門親事,挑挑揀揀始終沒有合適的,直到朱志考中舉人,符合了陶家要求,兩家才順勢牽上紅線,成爲利益共同體。

    在兩家兒女定下婚約的這段時間裏,陶家跟朱家光合作就走了好幾撥,板上釘釘的兩姓之好,卻被朱志的外室庶子給破壞。

    偏偏婚約破了,合作還在維持,朱家和陶家都有點騎虎難下。

    成婚吧,陶家丟不起這個臉。

    不成婚吧,到嘴的肥肉又捨不得放下。

    這個時候殺出來的朱思桓,在朱家嫡支看來,就是天降救星,是繼續維繫兩姓之好的關鍵。

    也就三五天,嫡支那邊就來了人,跟朱思桓傳遞消息,問他可願意與陶家女成婚。

    朱思桓面上躊躇,心底全是尖叫。

    他假裝不願意,沉吟了好久才委屈道,“我這豈不是替表叔背了鍋?”

    直到嫡支表示不會虧待他,朱思桓這才委委屈屈地同意了婚事。

    隔天朱家與陶家商議。

    雖說陶家的條件苛刻,嫁女必嫁舉人老爺,但朱家是真沒有適齡的舉人了,朱思桓也確有考中舉人的希望,最重要的是陶家捨不得放棄與朱家的生意合作。

    兩相權衡以後,這樁婚事竟然確鑿定了下來。

    消息傳到二進小院時,他們庚帖都換了,正在商議成婚時間。

    “我還以爲陶家會等三年後舉人試再成婚。”長宴緩緩道,“就像王家的王皓然一樣。”

    去年王皓然與周家女定了婚事,約定的是中了舉人再成親,王三爺並王皓然都是自信滿滿,卻不想許默拿瞭解元,王皓然連排名都沒進。

    沒進排名即爲落榜,落榜了就不是舉人,還得備戰三年。

    聽王扶風說,周家想要撕毀婚約,王三爺父子反而不願意了,堅持要成婚,目前正在僵持。

    “思桓公子已滿十六,聽說陶家的姑娘比他還要大上兩歲。”許默輕聲道。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朱思桓縱然願意等,陶家的姑娘也熬不起。

    所以兜兜轉轉,還是遂了這小子的意。

    機關算盡,只爲抱得美人歸。

    就算許默忌憚朱思桓的心智,也忍不住要爲他的連翻算計喝上兩聲彩。

    只盼,他得意盡歡的時刻,不要忘記兩人的約定纔是。

    二進小院,明亮折窗,平實木桌上,攤開了卷軸形狀的宣紙。

    少年提起濃墨,在上頭鄭重寫下“一擊必殺”四字。

    許默對朱志的恨這麼多年都不曾減淡,即使朱志是嫡支的人,有家主長兄撐腰,有方家主母呵護,也擋不住他濃烈的殺意。

    聯合朱思桓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第二步,第三步。

    窗外忽然傳來銀鈴般的笑聲。

    許默擡起頭,才發現是二弟回來了,妹妹正繞着他左問右問,還收到了一大捧的土特產。

    “豐京可真夠大的,我轉了半個月才跑出去,路過河南郡給你們帶了點好喫的。”鄭如謙風塵僕僕,剛長出來的肉又消去一半。

    姜笙高興地解開包袱,被散落一地的紅色果子嚇了跳,撿起來才發現是大紅棗。

    旁邊的長宴啼笑皆非,“二哥,哪有特產給人帶紅棗的。”

    “別瞧不起,這可是鄭新的大紅棗,皮薄肉厚核小,味道還好。”鄭如謙叉着腰道,“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好運。”

    乾貨能不好運麼,放半年都壞不掉。

    姜笙撅起嘴巴,拆開另一個包裹,這次她小心了很多,果子沒有散落,但還是紅彤彤圓潤潤,刺痛她雙眼。

    “怎麼,你不喜歡?”鄭如謙擡高嗓門,“小姜笙,這可是山楂啊,你最喜歡的糖葫蘆就是用山楂做的,怎麼這個表情。”

    姜笙沒話說,喜歡糖葫蘆的人就一定愛喫山楂嗎,誰告訴二哥的!

    小姑娘沒了指望,隨手打開第三個包裹,果不其然是些個大飽滿的板栗,看起來挺好的,就是不能喫。

    姜笙都快哭了。

    一旁的鄭如謙還在沾沾自喜,“河南郡真是個好地方,紅棗比人家好喫,山楂比人家甜,就連板栗都比人家的個頭大。”

    “我這趟運了不少,待會要送去悠然居看看。”

    少年雄心壯志,滿心以爲豐京的悠然居跟安水郡相差無幾,他能擡高臘味的價格,必然也可以達成新的送貨合作。

    卻沒想到一車的土特產拉到悠然居,得到的只有大掌櫃的鄙夷。

    “鄭公子,我們悠然居不是什麼腌臢東西都要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