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爲諸葛亮之子 >第13章 攻讀《左傳》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樹葉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給地上蓋了一層厚厚的被子,人們也都穿上了好厚的衣服。

    隆中諸葛草廬,諸葛斌正在百無聊賴地學習《左傳》,忽然一篇文章吸引了我。因爲他是高中背誦篇目之一《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的齊軍的史實。

    文章說明了在戰爭中如何正確運用戰略防禦原則——只有“取信於民”,實行“敵疲我打”的正確方針,選擇反攻和追擊的有利時機,才能以小敵大,以弱勝強。

    啊,這毛澤東用的敵進我退,敵跑我打,應該是從《左傳》學來的吧,我心中如是想到,這古人智慧果然不同凡響。

    另一篇《燭之武退秦師》,也寫的非常精彩。說客在春秋之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穿梭來往於各國之間,或穿針引線,搭橋過河,或挑撥離間,挖敵方牆角,或施緩兵之計,贏得喘息之機。

    可以說,缺少了這些用現代文言漢語稱爲外交家的角色,春秋舞臺所上演的戲劇,必定沒有這麼驚心動魄,精彩紛呈,波瀾迭宕。有了他們,臺前。臺後兩條戰線上真是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臺,演出了古代戰爭獨一無二的一幕。

    我們發現,說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辭辯才,善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外,往往善於抓住利害關係這個關鍵,在利害關係上尋找弱點和突破口,從而大獲成功。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不費一兵一卒爲鄭國解了圍,便是一樁典型的範例。

    交換,實質上也是讓對方有利可圖。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覺得無利可圖,會甘願罷休嗎?所謂挑撥離間,多半也要利用人們覺得有利可圖的心理。離開這一點,挑撥離間是難以成功的。搞陰謀詭計的人也常常利用這一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也是說用給予好處引人上鉤,然後再將其喫掉。

    中國傳統的謀略,可以說把利益原則發揮到了極致。除了上面說的之外,還有所謂借刀殺人、過河拆橋、上屋拔梯、賞一安百、欲擒故縱、美人誘惑、坐收漁利、奇貨可居、害一利百等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利用或發揮利益原則。可以毫不誇張他說,處世爲人的方方面面都與利益原則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即使在現代社會,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首先是從利益原則出發的。這個原則,恐怕比仁義原則更實際,更能長久,儘管仁義原則更值得讚賞,可是這世上有幾個講仁義的人呢?

    我心中如是想到:諸葛亮舌戰羣儒最後跟孫權達成聯盟關係,因爲共同利益攜手打敗曹操。後又因爲借荊州,利益衝突,呂蒙偷襲了荊州。果然還是那句話,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