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爲諸葛亮之子 >第93章 張遼顯神威
    聞程普兵馬將至,孫權大喜,親自出營勞軍。

    人報魯子敬先至,於是孫權下馬等待魯肅的到來。

    魯肅慌忙滾鞍下馬施禮。

    衆將見孫權如此對待魯肅,皆大喫一驚。

    於是孫權請魯肅上馬,並轡而行。

    兩人同至帳中,大設飲宴,犒勞衆將士,商議破合淝之策。

    忽然有人來報說:“張遼差人,來下戰書。”

    孫權拆開書信看完,勃然大怒道:“張遼欺我太甚!他聞程普軍將至,故意使人搦戰!今日我等不用等待緩軍來了,且看我率本部兵馬跟張遼大戰一場!”

    隨後孫權傳令:“當夜五更,三軍出寨,往合淝進發。”

    辰時左右,兵馬行至半途,曹兵已到。

    兩邊布成陣勢。孫權金盔金甲,披掛出馬;左宋謙,右賈華,二將使方天畫戟,兩邊護衛。

    三通鼓罷,曹軍陣中,門旗兩開。

    曹軍三位將軍全副武裝,立於陣前:“中央張遼,左邊李典,右邊樂進。”

    張遼縱馬當先,直奔孫權而來。

    孫權手持長槍想要出戰,卻見陣門中一將挺槍驟馬而出,乃太史慈也。

    張遼揮長戟來迎,當下舞起滿天殘影,勢大力沉,殺向太史慈。

    而太史慈手中長槍揮舞起來,猶如毒蛇出洞一般,槍花朵朵,殺向張遼。

    張遼與太史慈戰有八九十回合,不分勝負。

    曹軍陣中,李典對樂進開口說道:“對面金盔者,孫權也。若捉得孫權,足可與赤壁之戰八十五萬大軍報仇也。”

    李典話還沒說完,樂進一馬當先,手中持一口刀,從斜刺裏殺向孫權,如一道閃電般,飛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謙、賈華急忙用畫戟幫孫權遮架。

    樂進大刀到處,兩枝戟齊斷。

    樂進回馬,宋謙隨手搶過一名軍士手中槍殺來。

    李典搭上弓箭,往宋謙心窩的地方射去,宋謙應弦落馬。

    太史慈見背後有人墮馬,放棄與張遼斯殺,直往本陣而去。

    張遼乘勢掩殺過來,吳兵大亂,四散奔走。

    張遼望見孫權,驟馬趕來。

    張遼本來就要趕上孫權了,斜刺裏忽然來了一軍,爲首大將,乃程普也;截殺一陣,救了孫權。

    張遼收軍回合淝城。程普保孫權歸大寨,敗軍陸續回營。

    孫權見折了宋謙,放聲大哭。

    長史張紘對孫權開口說道:“主公恃盛壯之氣,輕視大敵,三軍之衆,莫不寒心。即使斬將奪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應該做的事情。願主公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且今日宋謙死於弓箭之下,都是主公輕敵所帶來的,主公應記住今日之過失。”

    聞聽此言,孫權開口說道:“是孤之過也。從今日起,當改之。”

    不一會兒,太史慈入帳,說:“某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與張遼手下養馬後槽是結義兄弟,後槽因爲被張遼責怪心懷怨恨,今晚使人來報說於我,舉火爲號,刺殺張遼,某想報宋謙之仇。故而某請引兵爲外應。”

    孫權開口說道:“戈定何在?”

    太史慈看着孫權回道:“主公,此人已混入合淝城中去了。某願率領五千兵馬前去接應。”

    魯肅開口說道:“張遼多謀,恐有準備,不可造次。”

    太史慈堅持要領兵前去,孫權因傷感宋謙之死,急於報仇,於是令太史慈引兵五千,去爲外應。

    卻說戈定乃太史慈鄉人,當日雜在軍中,入合淝城,尋找到養馬後槽,兩個人商議對策。

    戈定開口說道:“我已使人報說太史慈將軍去了,今夜必來接應。你如何用事?”

    後槽開口說道:“此間離中軍較遠,夜間急不能進,只可以就在草堆上放起一把火,城中兵亂,就尋找機會刺殺張遼,如此曹軍必敗也。”

    聞言,戈定開口說道:“此計大妙!”

    這一夜張遼得勝回城,賞勞三軍,傳令諸軍不許解甲睡覺。

    只見手下諸將開口說道:“今日全勝,吳兵遠遁,將軍何不卸甲而睡?”

    聞言,張遼開口說道:“非也。爲將之道:勿以勝爲喜,勿以敗爲憂。倘若吳兵乘我無備,乘虛攻擊,何以應之?今夜防備,應該比其它每夜更加謹慎。”

    張遼話還沒說完,後寨火起,一片叫聲,從者如麻。

    張遼出帳上馬,呼喚親從將校十數人,當道而立。

    左右諸將開口說道:“喊聲甚急,可往觀之。”

    聞言,張遼開口說道:“此是造反之人,故意驚衆將士罷了。如亂者先斬!”

    不多時,李典擒戈定和後槽趕來。

    張遼詢問得知其情況,立斬兩人於馬前。

    只聽得城門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

    聞言,張遼開口說道:“此是吳兵外應,可將計就計破之。”

    於是張遼便令人於城門內放起一把火,大開城門,放下吊橋。

    太史慈見城門大開,只想內變成功,挺槍縱馬先入。

    城上一聲炮響,亂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數箭。

    背後李典、樂進殺出,吳兵折其大半,乘勢直趕到寨前。

    陸遜,董襲殺出,救了太史慈。曹兵自回。

    孫權見太史慈身帶重傷,愈加傷感。

    張昭請孫權罷兵,孫權從之,於是收兵下船,回建業。

    等到在建業屯住軍馬,太史慈病重;

    孫權跟張昭等人問安,太史慈大叫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孫權聞太史慈死,傷心不已,命人厚葬太史慈於南徐北固山下,養其子太史亨於府中。

    卻說劉備在荊州整頓軍馬,聞孫權合淝兵敗,已回建業,與諸葛亮商議。

    孫權回建業城後,召集衆人議事。

    只見孫權開口說道:“如今我軍合肥無功而返,自赤壁大戰,我軍毫無收穫,而我聽聞劉備已經佔領荊州,如之奈何?”

    當下黃蓋憤怒道:“我軍損兵折將,毫無收穫,而劉備則趁亂堀起,豈有此理乎?”

    其餘諸將也是義憤填膺,大罵劉備坐收漁翁之利。

    看到衆人都是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當下魯肅開口說道:“主公,前些日子,我已經跟劉備約定“劉琦一死,便還我軍荊州”一事,卻不知荊州方面的消息,主公可有探聽到劉琦的消息?”

    當下,孫權翻開來自於荊州的所有密信。

    看完所有書信後,孫權拿着一封信勃然大怒道:“魯子敬,你自己看,這封信的內容。”

    魯肅看完道:“不可能啊,我先前觀劉琦沉迷於酒色,病入膏肓,面色羸瘦,氣喘嘔血,用不了一年,其人應該必死纔對,爲什麼現在情報來說劉琦面色溫潤了許多,是何道理啊?”

    只見孫權不滿地看了魯肅一眼,開口說道:“子敬啊,你中了諸葛村夫的詭計,現在,如之奈何啊?”

    聞聽孫權此言,諸葛瑾面相古怪,不敢發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