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踹了老爹後,我親自一統大宋 >第三百三十二章 英烈祠,烈士碑
    “裴有文卻是越來越有資深大主編的視覺和敏銳性了。”

    送走未來的敵後抗金英雄之後,趙諶便拿起剛剛祕書司送來的最新的《金城快報》隨意瞟了一眼,看見頭版頭條,不禁眼睛一亮,感慨萬分。

    《夏京快報》頭版頭條是粗黑的隸書,寫着一行標題:英烈祠,烈士碑!

    趙諶拿起報紙,進一步的看過頭版內容之後,不由微微頷首,表示對這篇頭版文章的滿意。

    慰祭英靈這種事情自然是要大肆宣傳的,只不過趙諶最近心思都在奔赴中原抗金之事上,在定下英烈祠開祠祭奠的日子後,便沒有再管過這事。

    但經過他大半年的引導和調教,裴有文不愧是一代大儒,對主持的《金城快報》表現出了極強的敏銳性,或者說裴有文已經能夠通過他趙諶平時的隻言片語,便判斷出自己的想法,並且進行了安排。

    ………

    ………

    十一月二十七日,是金城此次與西夏大戰陣亡將士入土爲安的日子,也是金城英烈祠開祠祭奠,且自趙諶來到蘭州就藩以來,對數次大小戰戰爭中所有陣亡將士祭奠供奉的日子。

    金城烈士陵園修建在蘭山腳下,是一座佔地兩百五十多畝的林園,陵園中心則是英烈祠。

    今天,偌大的烈士陵園,已經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一百多位從雍州和秦州請來的和尚盤坐在烈士陵園內外,不知道擺的是什麼陣法,總之,誦經的聲音籠罩了整個烈士陵園方圓數裏之地。

    此時,站在這裏的人不僅僅有陣亡將士的家眷,還有金城上下,幾乎所有的文武官員,就連金城治下的百姓,也因爲這幾天《金城快報》的宣傳,出動了足足十數萬人。

    人一過萬,無邊無垠。

    隨着趙諶親自一聲令下,在刺耳的喇叭聲裏,一千名虎衛軍團戰士一臉肅穆的抱着一千個骨灰罐子,邁着整齊莊嚴的步伐上前,將骨灰罐子小心的安放進了墓穴裏。

    馬上就有另外十幾名戰士用石板將墓穴蓋好,將一面足有兩丈高,一丈寬的寫有名字的墓碑插進墓地前的石頭基座中,最後用黃土覆蓋了石板,堵死了所有的縫隙……

    同樣的過程進行了七次之後,七千多名陣亡將士和兩千多戰死的義軍骨灰就全部安葬完畢。

    穿着黑色長袍祭奠服飾的趙諶,緩步走到一張長足三丈、寬有兩丈的超大供桌前面,按照這個時代漢人祭祀英靈的方式,貢獻三牲,上香,祭拜天地,而後焚表………

    給上天的表章上,趙諶讚頌了這些戰士的英勇無畏,感謝上蒼將這些英勇而忠誠的將士賜予他,祝願這些將士能夠獲得上天的恩寵………

    爲表示對此事的重視,劉廣平、裴有文和宋子軒等人商議了數日時間,安排的儀式極爲繁複,持續了大半天時間,直到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才堪堪結束。

    趙諶從頭到尾堅持完成了祭奠所需的所有禮儀,沒有絲毫的遺漏,更看不到絲毫的焦急和敷衍。

    臨到最後,趙諶、張叔夜、劉廣平和裴有文、宋子軒五人一起抽掉了長碑上覆蓋的紅色絲綢,一面寬有七丈、高足足十三丈的巨大黑色石碑露了出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姓名。

    趙諶撫摸着石碑對所有人大聲道:“所有的敢犯我金城者,在我金城英勇無敵的將士和勇敢無畏的百姓面前,終將是一個笑話!”

    這句話獲得了所有人的歡呼,一時間聲震四野,直衝雲霄。

    而第二天的《金城快報》關於金城英烈祠開祠祭奠的專版特訊,將趙諶的這句話在一天之內傳遍了金城治下所有州縣鎮,引起了從上至下的官吏和百姓的廣泛響應,極大的提升了金城軍隊榮譽和軍人的地位,讓全軍將士的士氣更是高漲無比。

    並且,《金城快報》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的時間中,刊載了一系列關於烈士陵園祭奠烈士的報道,把軍樞府逐級挑選出死的最爲壯烈、最有價值、立下軍功最大的三十大烈士各做了一個專題,其中包括七名義軍。

    用最樸實的話語講敘了他們的生平事蹟,和親人朋友對他們的悼念,報道感人至深,以至於整個金城上下都在同情這些戰死的將士。

    此外,《金城快報》還對此次大戰中表現最爲突出、殺敵最多,或者所立軍功最大————通過自下而上逐級選拔的一百名立下特大戰功且還活着的將士進行宣傳,刊登他們在戰場上的種種震撼人心的事蹟,並做出一系列的評論。

    而對於響應懸賞令,參加義軍,在英雄榜排前一百名的義軍英雄,《金城快報》早在戰爭結束之後,便對他們的事蹟進行了廣泛報道宣傳。

    在報紙輿論力量的引導下,金城上下軍隊士氣,百姓思想,官吏覺悟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對於忠於金城,忠於趙諶等方面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高漲。

    在這種氛圍和形勢下,十二月初一凌晨,趙諶率領新軍旅五千人、虎衛軍團一萬人和特戰營一千人,外加帶着五百女兵非要跟上的張紅玉,以及小詩率領的大批情報司探子斥候,祕書司若干人員、工匠數百人,總計一萬七千餘人從金城出發,奔赴中原抗金。

    其中特戰營之所以是一千人,是之前與西夏大戰時,在那飛絮谷中利用包圍的數千鐵鷂子,以單挑之法,從近萬義軍之中挑選了五百人,增加編制爲一千人。

    此外,那一百多名工匠中有兩名格物院的大匠格外特殊,他們是除了趙諶、小詩和張紅玉同乘的一輛馬車之外,唯一擁有馬車的人。

    而這兩名大匠在此次出發之前,趙諶親自帶着他們在格物研究院的祕密實驗室中搗鼓了七天。

    而這次大軍隨行,除了必要的糧草之外,卻還帶了一些相對較爲特殊之物。

    比如,硝石、硫磺和木炭之類的東西。

    ……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