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都市修行我靠加點橫推 >第2章 不練自練,不養而養
    或許是因爲贏了劉老頭,晚上的時候,王傳根興致大好,破天荒多喝了個半杯。王一心裏明白,更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自己回來,一如以往與他們老兩口親近。

    王一修煉“有情之道”,對於情感變化最爲敏銳,真心不真心,一丈之內,皆難逃感應。至少他就從王傳根身上感受到欣慰、釋然、喜悅種種情緒,摻雜交織,亦不能一一盡述。

    老兩口或有私心,但對王一的好,絕對不會摻假,將心比心,這也是王一已經到了如此境界,依然願意聽老兩口諄諄教誨的原因。

    修行路修到最後,不是淡漠一切,衆叛親離。而是順其自然,隨心所欲。這纔是“有情之道”的真諦。

    也幸虧王一醒悟的早,才能及時從刻意追求“無情”的心理狀態糾正過來,走上屬於自己的大道坦途。

    這一喝就喝到深夜,馬金花菜都熱了三遍。最後還是王一不想再麻煩大娘,制止了王傳根繼續倒酒的動作。

    “行了大爺,喝好就行,過猶不及,恐傷身體。”

    王傳根看着覆在酒杯上的手,愣了一下,忽地笑了,醉醺醺道:“孩子大了,開始管着大爺咯。”

    他眼神迷離,嘴裏吐着酒氣,突然一把抓住王一的手,輕輕晃動,似有什麼話想一吐爲快。

    “小一啊,你大爺和大娘正派了一輩子,沒想到教出來的孩子,一個比一個不成器。本想着你成華叔會是個好的,可有了錢之後,也露了本性。唉,就是委屈了你,跑東跑西,忙上忙下,到最後還讓一羣白眼狼覺得你是另有所圖。”

    “大爺老了,他們翅膀也硬了,管不住了……”

    “好好的喝酒,說這些幹什麼?”馬金花拍了一下王傳根,阻止了對方絮絮叨叨,但自己也紅了眼眶。

    王傳根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大聲道:“那我有哪一句說錯嗎?其他幾個不論,就說他王成華,要不是小一操弄,能有今天人五人六的狗樣?我老王家雖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也知道知恩圖報,仁善傳家的道理。但你再看看他們幾個,哪個是好的?我瞧等着,老王家一世善名,遲早毀到他們手裏!”

    “大爺,您醉了……”王一握着王傳根的手,輕聲勸着。

    今天聽了這番話,說實話王一心裏並沒有多少異樣。回村短短一天,他已從許多老鄉口中聽到王成華的名字,有羨慕,有不屑,有鄙夷,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但大部分都不是很正面。就像王傳根說的,飄了!

    其實王一也能理解,王成華被人瞧不起一輩子,如今驟得富貴,想要顯擺顯擺,揚眉吐氣,那是人之常情。可他如今似乎有些迷失在這種錯覺中,卻是與初衷背道而馳了。

    王一輕嘆,飛來橫財,是禍非福。只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曾經那個老實憨厚的成華叔,竟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至於暗中阻攔老兩口和王一來往,他也大概能猜到對方的想法。一是王成華捲入過大勢力的博弈,對於能夠以蠻力破局的王一,本能的產生了害怕畏懼的情緒。二是恩大成仇。如果不是王一,他根本不可能拿到這筆錢。王成華或許明白王一不會圖謀這筆賠償,但絕對害怕王傳根自作主張,以恩情脅迫他給王一分錢。

    畢竟是五百萬,放在村子裏那也是說的上數的鉅款了。

    如今連王成華自己閨女都看不慣他的做法,王一能說什麼呢?只能嘆一句人心思變,世事無常了。

    王一幫馬金花把喝醉的王傳根弄到沙發上躺着,就見對方紅着眼說道:“小一啊,大爺的話你別往心裏去,是大娘沒把孩子們教好。”

    王一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大娘,我沒事的,兒孫自有兒孫福,您和大爺把日子過好就行。”

    說完,他深深看了一眼抹淚的馬金花,這才長呼一口氣,轉身離開。

    經歷了這些小插曲,後面一週時間,王一開始沉下心來,在家中默寫《大日經》。

    除了經文之外,自己修行《大日經》的種種感悟,他也專門眷寫了一份,打算到時候隨經附上,並沒有敝竹自珍之念。

    其一是爲了報答明空藏的恩情,令後來者少走一些彎路,不至於使金頂山敗落。二來也是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和其他密宗高手產生碰撞,生出新的火花。

    至於中原武學他並沒有擅自傳授,畢竟二者修行理論南轅北轍,雖說難分軒輊,但若沒有大智慧,悟不透其中貫通之理,恐怕會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

    他白天抄經,晚上就去馬金花家蹭飯,日過的十分充實。王一這種不拿自己當外人的做法,令王傳根心情大好,飯量增長不少,人也看上去年輕了幾歲。

    因爲抄經之故,王一趁機將輪脈之法重新梳理一遍,溫故而知新,又多了許多新的感悟。密宗神功對於潛能激發本就是天下罕有,這兩天他又查閱許多密宗經典,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眼光智慧更是增長不少。

    最後一個字寫完,王一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經文錯漏,這才合上書頁。

    伸了個懶腰,渾身頓時噼啪亂響。此時再看王一,氣質越發溫潤,好似謙謙君子,又脫去了一幅蒙塵的舊軀殼。

    短短一週,王一併沒有刻意修煉,但細細感受,功力境界竟然增長極快。

    “道不遠人啊!”王一輕嘆一聲。

    他心中明白,由於自己抄經之時,心無雜念,契合了自然而然的清靜之意,與天地相諧,萬物交感。進入了內無身心外無勝的忘我境界,性不養而自養,身不練而自練,故而精力越發充沛,力量也更加雄厚。

    這種無爲無不爲的狀態,才能在至虛、至靜之際挖掘真氣。做到意不動,神必凝,貼近“凝神定意,清靜無爲”之意,日久功深,自然近道。

    唐代白居易有言:“淡漠無它念,虛無是天師”,又說“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悟元子的《神室八法》中亦云:“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渾淪不散”,又云:“至虛則無物不包,無物不容”。

    若心中虛且靜,平常心既是佛。佛由心得,悟到無心,連佛都不存在了,無心便是大道!

    王一走出院門,心中生出無邊喜悅,猶如雨過天晴,天地越發清晰,好像已能窺到道之影,觸手可達天象。正是天人合一,元嬰在望了。

    抄好真經,王一知道又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他再一次敲開王傳根家的院門,老兩口心中不捨,但什麼都沒說,只是一個勁地叮囑多注意身體。

    第二天,王一坐上了飛往蜀都的飛機。這一次又窺探了一遍那股虛空中的恐怖意識,由於體內“玉衡天象”的緣故,雙方差點鬥了個平分秋色,雖然小輸一陣,但不知爲何,王一卻生出幾分揚眉吐氣之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