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主角李星雲秦可卿 >第二百五十三章:儒家根源
    穿過懸崖廊道,李星雲重新得見聖院廣場。

    廣場早已渺無人影,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接近子時的時間也是黃金睡眠時間,要麼睡覺養精蓄銳,要麼冥想誦讀聖賢經典。

    但渺無人影,不代表着沒有聲音。

    “來聖閣。”一道心平氣和的聲音在李星雲耳畔迴盪起來。

    但秦可卿貌似聽不見,繼續在前方走着。

    直到她注意到李星雲停駐了腳步,這纔回過身露出疑惑的表情,問:“怎麼了?”

    “可卿姐先去吧,我有點事去聖閣一趟。”

    “去吧。”秦可卿沒有任何驚訝,聖人可俯察天下,更何況是聖院中有誰踏足,若是有心的話,自然是能感知到。

    “嗯。”

    二人就此短暫分離,朝着兩個方向掠去。

    ......

    片刻之後,李星雲再一次踏足聖閣。

    當初第一次進入這裏,得到了第一本儒家聖書,讓他渡過了弱小時期的許多危險。

    如今雖然不算是頂尖的強者,但至少不會毫無反擊之力。

    吱呀~~

    聖閣的大門無人而開,李星雲輕車熟路的摸到了頂樓。

    一樣的背影,手持一卷書,頭上扎着髮髻,垂落的儒家束冠髮帶被窗邊吹來的秋風飄動着。

    對於言聖,他心中是帶着敬意的,每一尊聖院的聖人,都不假借一國氣運之力,俯察天下之事,註定是勞心勞力的。

    他們看的多,所需要維持的東西也多,長此以往下去,積勞是肯定的。

    “你終於回來了。”言聖轉過身,一副中年儒雅的面容,臉上帶着些許欣慰與微笑。

    雖然李星雲近半年在外,更是歷險兩大王朝,各處兇境,但他們之間的牽連可並未斷絕。

    藏劍山莊上的驚聖詩篇,豫章故郡滕王閣的千古文章,都曾引出聖人虛身,驚聖的行爲不止一次。

    “言聖,弟子李星雲前來聖院就讀。”李星雲拱手微彎身說道。

    “坐。”言聖盤腿坐下,口中說着,便有一塊蒲團出現在李星雲的屁股下。

    等待李星雲也坐下之後,他纔開口問道:“你這半年來的經歷,除卻那些詩詞文章外,可有其他收穫?”

    李星雲迴應道:“見了人間酸甜苦辣,也見了一層撥不開的迷霧,那不是現在的我能看清楚的。”

    其實他所經歷的不少,收穫也不會少,心中更是有一塊地方處於壓抑的狀態,沒有完全釋放開來。

    許是見到了大秦境內焚書坑儒的慘狀,那一座座屍骨堆積而成的山嶽,鮮血流成的江河在腦海中始終揮之不去。

    又或許是邊境一戰之後,甦醒迴歸一路所見的事情太像是他前世的平凡,有人在中秋佳節歡度團聚,有人在東海域被海妖侵襲,流離失所。

    當然,那始終壓在他頭頂的一層迷霧,無法戳破。

    連鈞天君身爲鬼谷傳人之一的三品強者,也只能窺探一點,他又能做什麼呢?

    大秦所圖,是天下一統,可那僅僅是大秦的目標。

    那其他人的目標呢?又是什麼?

    看似與現在的他並無太大的關聯,但身在此局中,怎能置身事外。

    言聖一直在等李星雲繼續說,見他久久不語,這纔開口問道:“沒了?”

    “聖人還需要弟子說什麼嗎?”李星雲反問。

    言聖喉嚨有一句話在吐出口的時候,突然換成了兩個字。

    “沒事。”

    緊接着才悠悠道來:“你知道大秦的儒家大劫,究竟因何而起嗎?”

    “大秦武夫崛起?”李星雲疑問道。

    “表面看來是如此。”言聖不斷的賣着關子,說一句卡一句。

    但李星雲聽得卻是心中誹謗,您知道倒是全部說出來啊,我一個翰林文位,您指望我能瞭解到什麼驚天隱祕?

    不過言聖爲什麼跟他說這些?僅僅是因爲他曾發現了儒家大劫,提前引動了劫難而已?

    “當年,孔夫子證道成儒聖,攬盡天下才氣。”

    言聖終於再次開口講述起來,雖起源太過久遠,但李星雲坐在蒲團上顯得十分安靜,聽得仔細。

    “儒聖離世後,自身三分才氣散出,餘下七分才氣卻封於儒聖雕像中,作爲鎮壓超越品階強者的後手。如此纔有遠古神魔不願意留在人族疆域周圍,遠走他鄉。”

    儒聖牛逼....聽到這裏,李星雲也不禁發出一聲讚歎,孔夫子在人族中的地位,那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那就是神明一般的人物。

    畢竟沒有孔夫子此舉,那每一尊都超越品階的遠古神魔,豈非能將人族拍扁千遍?

    言聖繼續說來:“真要說起來,自儒聖之後,遠古神魔倒是並未曾與人族發生過摩擦,猶如以往一切都歸於塵埃。因此七分才氣從未有動用過。”

    “這七分才氣,跟大秦境內的儒家大劫有關?”饒是李星雲閒散慣了,此刻聽到言聖屢次提及這七分才氣,也發覺了一些不對勁。

    “嗯。”

    “儒聖孔夫子天姿卓越,攬盡天下才氣證道成儒聖,開創古今未有的儒家巔峯,可也正因爲如此,後世人不會再出現一尊能夠望其項背的讀書人。”

    “因爲儒道一脈有缺,缺少各種感悟,無法邁出最後關鍵的一步。除孔夫子外,後世所有晉升亞聖的讀書人,皆是借一國氣運。”

    “所以會有儒家看似興盛,卻也僅僅只能千秋來原地踏步。諸多體系中,唯有儒家出過超越品階的儒聖,可現在,也只有儒家的前路被堵住。”

    言聖說到這裏,稍微停了一下,他端起身前桌上的茶,慢慢品茗,留給李星雲消化這些信息的時間。

    李星雲聽得有些迷糊,仔細梳洗一下,得出了一個大概的結論。

    當年孔夫子攬盡天下才氣證道儒聖,死後將天下七分才氣封於儒家石像內以防強敵環伺,爲人族劃出一塊理想鄉。

    然後導致後世儒家修行之路有缺,一些至關重要的感悟不存在,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李白、杜甫、李清照之輩沒有像前世那般聞名的根本原因。

    合着缺失的至關重要感悟,大多數以詩詞形式存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