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主角李星雲秦可卿 >第三百一十五章:莫愁前路無知己
    “我們得出發了。”

    終究是到了前往江南的時日,李星雲不得不跟短暫團聚了幾天的家人們分離。

    “你要展翅,我不攔着。但一定要平安回來,別讓我孤零零一個人。”

    “嗯嗯。”

    說什麼都迎合着,這是李星雲探索出對李梧桐最有效的辦法。

    “妹妹,在家乖乖的,回頭哥哥給你帶江南特產。”

    “好!”

    “水姨,再見。”

    他一個一個拜別,哪怕心中有不捨,但他肩膀上有使命,需要去完成。

    “婧衣,可卿姐,我們走吧。”

    李星雲招呼上兩人準備出發,在三人的目送下動身離開了李府。

    ......

    大夏聖院!

    聖院弟子出發之際。

    廣場上站滿了好幾個方隊,分別是仁義禮智信五方學堂的外院弟子。

    仁字學堂所有弟子以大儒蒼思源爲首。

    義字學堂所有弟子以大儒卻無業爲首。

    禮字學堂所有弟子以大儒秋如意爲首。

    智字學堂所有弟子以大儒呂泰清爲首。

    剩下五百位內院弟子則早已經跟隨好了各自的大儒。

    李星雲踏着青蓮雲而來,領着秦可卿以及東方婧衣落在信學堂的五百位聖院弟子跟前。

    在廣場上方,言聖靜靜的站着。

    “你們此去,生死不可預測,更無從占卜,涉及體系興衰爭鬥,難以求存。”

    “可在此處留下你們的話。”

    言聖開口說話,但卻是給大家澆了一盆大冷水。

    這說法幾乎是要讓大家把這一次看作是赴死,需要留下遺書。

    幾位大儒功參造化,知曉聖賢此番用意,他們沒有那麼多想法,只想着能護佑眼前的這些弟子們平安歸來。

    人羣中騷亂起來,他們都在思考着言聖所說的用意,是真的在點明這一次的劫太過浩大,聖院都無法庇護弟子了。

    “身爲儒家弟子,我輩即便是死,也絕對是死在與妖蠻交手的過程中。有一番話我想要跟我家中父母說。”

    有人站了出來,大聲喊道:“我輩讀書人,將不負家國天下!”

    他的聲勢響亮,激盪人心,觸動人的心絃。

    有些弟子對這一句話頗有共鳴,也都紛紛站出來喊着。

    “守我儒道,護我人族!”

    “我將走在屠殺妖蠻的路上,決不停止!”

    “.......”

    有人帶頭起來,聖院的弟子們又都是一個個的熱血青年。

    一瞬間,廣場上響聲震耳欲聾。

    東方婧衣頭一次見到儒家聖院中的景象,又見到了這些弟子們的慷慨激昂,也終於有些明白了儒家聖院爲何是天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聖地。

    如此氛圍,如此心境,全都是世俗罕見!

    “星雲,你沒有什麼想說的嗎?”

    “沒什麼說的,我會回來,一定會回來。”李星雲堅定這個信念,不可動搖,絕對不能讓任何事情動搖。

    聖院的廣場人聲鼎沸,幾名大儒見勢差不多,也向聖人鞠躬一拜。

    “言聖,我們便先走了。”

    大儒秋如意身後跟着上百位內院弟子和禮字學堂所有弟子。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她以詩經中的【燕燕】詩篇爲作別之辭,向大家拜別。

    另外三位大儒相視一眼,也率領着各自學堂弟子作別辭。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

    蒼思源後方所領的弟子們也跟着大聲誦讀起來。

    卻無業接續着作別辭。

    “嘉會難再遇,三載爲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爲期。

    信字學堂的弟子們看着其他四學堂的弟子跟在大儒後面,跟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與豪情。

    再看了看自己跟着的領頭人,一個四品大學士,還是聖院新秀,腹中領悟的古之名篇極少。

    這樣如何跟其他幾位大儒的隊伍爭氣勢!

    “所有弟子聽令,隨我出發!”

    “是!”

    李星雲看着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即將出發,心頭忽然有種此去經年的感覺。

    他揮一揮儒袍大袖,目光堅毅。

    “千里黃雲白日曛。”

    近來素有詩中神明之稱的李星雲忽然在臨別之際,大聲誦着一句他們以前未曾聽過的句子,幾位大儒頓了頓腳步。

    “北風吹雁雪紛紛。”

    李星雲以胸襟之闊,敘風蕭蕭的意境,聲勢悲壯。

    “初聽兩句,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有儒家弟子發出感嘆。

    詩中之神還是哪個詩神,妙手偶得之的妙手也太過多了。

    但僅僅是這兩句,卻也不足以引起大儒們的觸動。

    李星雲朝着那四隻同院弟子的隊伍大喊道: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轟隆隆!!!

    眨眼之間,原本還只是尚可的詩,彷彿畫龍點睛般,徹底活了過來,充滿了神性。

    聖院廣場中正欲離去的弟子們,在聽聞這一句後,皆是心頭一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有人不斷重複呢喃着這兩句,渾身起了雞皮疙瘩。

    詩的作用在於即便是不懂詩的人在聽聞了這些詩句之後,都會冷不丁的渾身一顫。

    不用細緻瞭解,就能夠知道此詩不凡!

    值此離別之際,詩中卻沒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衆人踏上征途,迎接前路未知!

    “好一個直抒胸臆的氣骨!”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