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成吉思汗的祕密 >第26章 成吉思汗之死(26)
    成吉思汗等人走後,窩闊臺與拖雷交代了幾句,然後帶着自己的人馬連夜返回中興府。拖雷則留在六盤山行宮,着手開始準備爲成吉思汗即將舉行的喪禮。

    且說窩闊臺一隊人馬三四日後奔回中興府城外,即遣察罕進城面見李哯,命李哯速速歸降。此時的中興府內已是餓殍遍地,瘟疫橫行,到處都是殘牆斷壁,軍民均已疲憊不堪,根本無力抵抗了。

    李哯暗歎大勢已去,與其早晚被蒙古大軍破城後屠殺軍民,不如賭一賭獻城投降,或許成吉思汗還能發發善心放大家一條生路。

    就這樣,處於山窮水盡境地的李哯率嵬名令公等一干武將文官們立刻大開城門,命全體軍民放下武器,捧着大夏國的圖籍出城向窩闊臺請降。窩闊臺心懷一股怒氣,本想即刻將中興府軍民屠殺殆盡,但見到城內軍民雖然都已是面黃肌瘦、有氣無力,但是人數仍有幾十萬之多,如若立即屠殺,城中軍民迫不得已奮起抵抗,蒙古大軍恐怕也會損傷慘重。

    於是,窩闊臺先行接受了李哯的投降,然後以成吉思汗在漠北草原大營爲由,要求李哯及主要大臣前往漠北草原親自晉謁大汗。李哯別無他法,只得帶領皇室全族及嵬名令公等主要大臣隨蒙古護送軍兵前往漠北草原。行至蒙古境內薩里川時,被護送的蒙古軍兵全部殺害,埋於荒山野嶺。

    隨着西夏最後一位皇帝李哯的喪生,曾經興盛一時、歷經近二百年的西夏國就此徹底滅亡了。

    蒙古大軍收繳了中興府內所有軍民的武器,將幾十萬軍民分隔集中,窩闊臺正準備下達開始屠殺的命令時,察罕撲通跪在了窩闊臺面前,苦苦哀求窩闊臺放過夏國軍民,且誓要與城中軍民共生共死。窩闊臺捨不得手下這員得力大將,又想起父汗當時下命令時的猶豫和丘處機的告誡,於是赦免了所有軍民。

    拖雷收到窩闊臺已受降中興府的傳報以後,於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即陽曆的公元一二二七八月二十五日訃告天下:成吉思汗是日因舊傷復發而駕崩。也遂皇后在拖雷的解勸下,最終以大局爲重,在六盤山行宮爲成吉思汗主持舉辦了隆重的喪禮。

    但也遂和窩闊臺、拖雷擔心喪禮辦的時間過長,如果孛兒帖皇后以及成吉思汗的衆位妃子、親人趕到六盤山行宮,萬一被他們發現破綻而節外生枝,所以就以夏天金身容易腐爛爲由,喪禮只辦了三天。在蒙古各部首領瞻仰完遺體金身以後,窩闊臺就命人將盛有劉仲祿屍身的棺槨用數道金箍捆紮固定,然後由拖雷領兵送往起輦谷事先正在修建的地下陵寢。拖雷率領護送靈柩的部隊爲了避免後人找尋蹤跡,一路上所過之處凡是遇見的人畜一律斬殺不留。

    拖雷領兵走至蒙古境內的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境內)時,看到成吉思汗曾經在這裏樹立的一個大敖包。早期成吉思汗和族人被蔑爾乞特人追殺時,曾經藏在了布爾罕山裏,蔑爾乞特人繞着山谷好幾圈也沒有找到成吉思汗,只好悻悻而去。成吉思汗從山裏出來以後對着部落族人說道:“布爾罕山掩護了吾等,保住了吾等的性命,吾等應每日祭祀、祈禱,感謝山神,而且還要讓吾等的子孫都記得這件事情。”於是,與衆人一起用石頭堆了一個大大的敖包,每次路過的時候都要下馬祭拜。

    拖雷命人在這裏建了一個衣冠冢,將成吉思汗所使用過的馬鞭、馬鞍、寶劍、烏金長矛等物放了進去,同時派五百名軍士留下,作爲終生傳世的陵丁守護在這裏。這個衣冠冢就是現在著名的成吉思汗陵,而這五百名軍士以及後代迄今爲止已經一直守護着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了,他們自稱是達爾扈特人,蒙古語的意思是“擔負神聖使命的人”。

    護送靈柩的部隊最終到達了起輦谷的地下陵寢。這座地下陵寢是成吉思汗親自選擇地點並且命令修建的,由大約兩千五百名造墓工匠歷時多年進行建造,此時仍未完全竣工。拖雷到達起輦谷以後,只帶八百兵士前往地下陵寢,其餘人馬遠隔三十里地將陵寢的所在之地團團包圍,任何人畜不得進入。

    拖雷命人將裝有劉仲祿屍身的棺槨放入陵寢下葬,陪葬了大量珍寶,又命八百兵士將這兩千五百名造墓工匠全部殺死,丟入陵寢陪葬,然後將陵寢封閉、填埋,墓地上不立墓碑,用馬羣在其上反覆踐踏,最後在墓地上面廣植草木,將墓地的所有痕跡遮蓋住。

    拖雷帶八百兵士離開墓地後,又命在外圍駐守的軍兵將這八百兵士祕密處死。這樣,地下陵寢的具體位置就只有拖雷一人知道了,拖雷也以保密爲由,禁止任何人前往墓地祭拜。

    即便這樣,拖雷仍舊不放心,於是將守衛的軍兵留下繼續駐紮在墓地三十里開外的外圍,不允許任何人畜進入。直到過了兩三年,墓地上的草木已經生長茂盛,看不出一絲痕跡以後,纔將守衛的軍兵逐漸撤回。

    也正因爲絕大多數人都認爲成吉思汗的墓地就是在起輦谷,所以後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傳統,蒙古及後來建立的元朝歷代皇帝或皇子等後裔,如拖雷、窩闊臺、蒙哥、忽必烈等等都將死後的墓地設在起輦谷裏,而掩人耳目不讓其他人知道墓地具體位置的方法都與拖雷使用的辦法如出一轍。

    自此,普天之下都認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已經溘然長逝,連同他征戰幾十個國家擄掠來的無數奇珍異寶被埋葬在了布爾罕山起輦谷某一處神祕的、不爲人所知的地方。

    此後的幾百年來,無數國內外的探險家、盜墓者、考古學者們都在苦苦尋覓着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墓地的所在,但均是無功而返。迄今爲止,成吉思汗以及後代的墓地和那些無數的奇珍異寶到底藏在了哪裏仍舊是歷史上最令人困惑的謎團之一,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爭論不休。

    對於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一生,後人有詩寫道:“雕弓鐵騎虎狼從,拓土開疆創業功。烈馬長嘶戈壁冷,彎刀所向角聲洪。畢生征戰百國滅,青史頌傳千載崇。一代天驕名蓋世,誰來再詡是英雄!”

    相關鏈接:

    圖籍:釋義爲地圖和戶籍。

    晉謁:意思爲前往求見。

    薩里川:元代地名。又譯撒裏川、撒裏怯兒、撒阿里客額兒。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克魯倫河上游西。

    赦免:是指免除或減輕罪犯的罪責或刑罰。它是中國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措施,在史籍中早有記載。

    訃告(fugao):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後報喪的凶訊。“訃”原指報喪、告喪,也指死者親屬向親友及有關方面報告喪事用的文書的意思。

    陽曆:太陽曆又稱爲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爲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是日:意思是此日,這一天。

    靈柩:指死者已經入殮的棺材。

    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爲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舊時遍佈蒙古各地,多用石頭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樹枝壘成的,今數量已大減。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徵。

    祭拜:指在特定的時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目的是弭災、求福、報謝。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遺體下葬,而並未葬有死者遺體的墓葬。這是因爲死者的遺體無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處,再於此地設衣冠冢以示紀念。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

    鄂爾多斯:蒙古語意爲“衆多的宮殿”,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

    墓碑:立在墳墓前面或後面的、上面刻載死者姓名、經歷事蹟等文字的碑。

    蒙哥: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大蒙古國的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爲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七律《成吉思汗》:作者:現代詩人坤玲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