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
    第129章地理決定論

    同時,如果黃河和長江真的都變成了南北走向,那麼現在的潼關以東,就會有一條滾滾長江,把山西和河北兩塊區域切割開來,長江的走向,將變成現在的京杭大運河類似的存在。

    那麼再加上並沒有產生變動的秦嶺-淮河,整個華夏文明,都會被切割成如同一塊塊零散的田畝。

    這也就意味着天然的楚河漢界的形成,會導致任何國家或勢力進行大一統,都變得愈發困難。

    華夏的歷史將會被徹底改寫,如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南宋等等政權將會變得不可能出現,或者說出現了,也會非常脆弱。

    因爲長江的上游將在北方的掌控中,而一旦突破了淮河,就徹底無險可守。

    對於北方,也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真的是這樣,可想而知,原本用來抵禦更北方草原和沙漠上的遊牧民族入侵的黃河、長江,將變成對方順江而下的快速通道。

    到時候不但是農業上隨時都會遭受極大損失,國家的安全也絲毫得不到保障。

    這種情況下,除非北方和中原再次建造類似於北宋河北地道長城、金朝關河防線那種需要二十萬帶甲精銳控扼要地,以主牆、護城壕、副壕、馬面、烽燧、邊堡、屯兵城爲一體,耗費國家無數錢糧賦稅才能打造出的防線。

    但即便如此,效用能持續多久,也不得而知。

    李景隆既然是“紙上兵聖”,那麼自然曉得姜星火話語裏的含義,所以由衷感嘆道。

    “像是姜郎這般說法,黃河、長江真是華夏文明千金不換的寶貴財富啊!”

    隔壁密室。

    朱高熾說道:“所以,姜先生舉這個例子,是想引發思考:如果構成華夏文明最基礎的地形條件改變了,那麼一切都將隨之變化?正是因爲如此,才說明了地理決定論是有意義的。”

    “老臣以爲,這種假設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顧成微微搖頭,他繼續說道:“山川地形,在軍事上當然也同樣是極爲重要、不可忽視的因素但這個名叫姜星火的後生在開頭所講的,也不過是一種讓人稍微覺得有趣的假設罷了。”

    “假設,並不能改變什麼。”顧成神色冷峻,“而且如果不考慮這個假設,老臣也無法從他這種尋常到稍微讀過點書的人都知道的言論裏,看出什麼獨特之處。”

    朱棣沒有反駁這位老將的言論,他反而附和地點了點頭說道:“到目前爲止,姜星火講的東西,確實有些頗讓人失望的感覺。”

    “以前無論是《國運論》裏的‘王朝週期律’,還是‘攤役入畝’,亦或是講經國濟民之道的‘白銀寶鈔’,姜星火往往都能帶來讓朕耳目一新的點。”

    “但今天,至少是目前,朕並沒有感受到。”

    朱高熾看着父皇問道:“父皇是覺得姜星火.姜郎才盡了?”

    姜郎才盡?

    諧音梗倒是挺有意思,朱棣莞爾一笑,他擺擺手說道:“朕認爲,也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即便是知識再豐富,再淵博的人,他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因此,姜星火已經講出了這麼多獨特的內容,如果今天只是臨時起意,講了些普通尋常的內容,也不是不能理解。”

    今天的《國運論》第二卷,上來並沒有給予聽課的衆人什麼震撼之感。

    因此,他們都覺得,或許是因爲曹國公臨時的問題,讓姜星火沒有準備好,只是隨口發揮了一下,期待感,也就隨之下降了。

    唯有道衍,在此時陷入了深思。

    道衍相信,如果姜星火沒有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是絕對不會講出來的,如果那樣,恐怕他寧願什麼都不講。

    道衍開始推測起來,如果從地理決定論出發,像是姜星火所說,是什麼“地緣廟堂學說”的基礎,但聽起來,似乎也就那樣。

    可姜星火真的會講這麼無趣、老生常談、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嗎?如果僅僅是爲了讓曹國公了解一下琉球、日本等國家的起源,那恐怕,是真的讓密室裏的人感到失望了。

    姜星火微微頷首,他用手指在地面的沙土上,勾勒着一些圖像。

    很快,一張簡略的華夏山川地形圖,就出現在了地面上。

    “接下來,要講兩大點。”

    “第一大點,地理環境決定國家形成!”

    “從外部上看,根據蒙古人西征的探索,在我們已知的世界裏,華夏處於整個大陸的東部。”

    這一點毫無疑問,如果不考慮尚未發生的地理大發現,那麼蒙古人西征,就是東方向西探索的一次最爲深遠的行程。

    正因如此,大明才比別的朝代,更清晰地意識到,這個世界並不小,最起碼向西十數萬裏都達不到盡頭。

    對於自己處於整個已知世界最東方的這個結論,也就很容易地接受了下來。

    姜星火見他們沒有異議,繼續說道。

    “而整個大陸的中心,其實就是現今帖木兒汗國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古人口中的‘蔥嶺’。”

    “在西面,由蔥嶺延伸向東的崑崙山和過去吐蕃所在的高原以及過去大理國所在的橫斷山脈,由西北向東南形成連續的一條,隔斷了華夏與天竺之間的聯繫。”

    “在北面,則是上節課所說的那條季風-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構成了華夏的北部分界線,這兩條由連續山脈組成的分界線。”

    “華夏整體環境封閉,北面大漠,西面高原,南面叢林,東面大洋,讓華夏成爲了一個單獨的地理單元。”

    這一點很好理解,朱高煦和李景隆,都沒有任何遲疑地就表示贊同。

    地理環境,確實決定了華夏成爲一個整體。

    正是因爲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讓華夏上千年來,都能夠形成整體的認同感,即便有數次亂世,但終將一統。

    “從內部上看,則是華夏這個整體地理單元內的分單元,依舊有着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這個中心,就是黃河-淮河-長江地區。”

    說完了外部隔絕的緣由,姜星火又繼續說起了內部向心的原因。

    “在華夏這個封閉的地理單元裏,黃河、淮河、長江穿行於半個華夏的田地,也流經了自然地理條件最好的地帶,這三條大江大河,既能夠提供肥沃的土壤,又能夠提供水運以便商貿往來。”

    “同時,由於地理環境的制約,周邊的地區,比如隴西、巴蜀、江南這些地區,往華夏的中心地區靠攏進行發展,比往外.譬如隴西向西域、巴蜀向雲貴、江南向兩廣,要容易的多得多。因此,天然地黃河-淮河-長江地區就形成了地理向心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