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
    第155章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國士無雙!”

    密室中,朱棣拍椅而起。

    而蹇義和茹瑺,此時也唯有沉默。

    姜星火,是真正的智者!這是完全從思維層面造成的碾壓。

    讓他們不由地心服口服。

    原本,他們以爲姜星火是要從舊的稅種裏撥出一部分,留給地方,作爲地稅。

    那當然會在減少中央稅收的同時,加劇地方的離心力。

    可沒想到,人家姜星火的思路,就是贏者通喫!

    我是贏者,這100枚銀幣,我全都要!

    至於剩下的兩個博弈方,給你們找出第101枚銀幣,你們去拿着博弈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第101枚銀幣,又不僅僅是一枚銀幣,而是銀幣的正反兩面。

    不分家,每年給地方官府繳納戶口稅。

    分家,一次性繳納百分比的高額分家公正稅。

    什麼?你說地方官府會跟士紳同流合污,不收這些稅?

    錯!以前之所以地方官府會跟士紳沆瀣一氣,就是因爲,他們聯手博弈的對象,是朝廷!

    朝廷,是從他們的手裏摳錢!

    他們的立場一致,纔會聯起手來對付朝廷!

    而現在,朝廷給地方留了一枚新的銀幣。

    這枚新的銀幣,需要地方自己去士紳手裏拿!而這,就是根本的利益衝突!

    不從士紳手裏摳這枚銀幣,地方財政支出怎麼辦?那麼多吏員的錢怎麼發?至於這筆錢會不會最後又轉嫁到窮人身上。

    蹇義和茹瑺認爲,不會!

    因爲姜星火從制度設計上,就斷絕了這種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晚唐的中央與地方二級稅制,中央的監管,絕對不會少!

    ——————

    “我終於明白,姜先生以晚唐舉例的深層原因了。”

    對面的夏原吉,也同時想到了這一點。

    看着一臉懵的朱高煦,夏原吉解釋道。

    “唐廷中央在財稅體制層面的更化訴求,主要是爲了鞏固唐廷的中央集權,並削弱地方稅收權力。這種訴求在兩稅法中,集中體現爲中央立於支配地位,利用‘預算定額管理’對地方收支預算加以調控與管理。”

    見朱高煦沒聽明白,夏原吉仔細解釋。

    “從預算收支的角度看,兩稅三分法中只是對三級財政分配方式進行了規定,具體到配額標準的多少,是由中央特派黜陟使與地方官員,在‘以支定收’的原則上,對兩稅預算收入總定額,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預算收支定額加以確定。”

    “而除了定額管理之外,唐廷中央還設立了相應制度,對使級、州級的預算支出進行監督。針對使級預算支出,立有御史監察制度,如若有擅自違背預算支出者,監察御史可向朝廷進行彈劾;針對州級預算支出,立有御史監察及比部(隸屬於刑部,爲審計部門)勾覆雙重製度,既對州級預算支出過程進行監察,又在每年年末對賬目進行審計。”

    “如此一來,唐廷中央便對地方財政的‘收’與‘支’兩條線都加以限制。毋庸諱言,唐廷中央在確定定額尤其是上供定額的過程中,採用預算收支定額的方法進行控管,並配以相關制度對地方預算收支進行審計、監察,主要是爲了達到限制地方財權從而顯現自身支配地位的目的,也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唐廷中央能夠控制這些地方,而非藩鎮割據地區。”

    朱高煦聽完,倒也明白了過來。

    說白了,央稅和地稅的二級結構,到底怎麼進行預算、檢查、管理。

    其實晚唐的那些能臣幹臣,早就給出方法了!大明所需要做的,不過是新建“戶口累進稅”、“分家公證稅”兩個稅種,相當於從士紳的身體上挖出來一塊肉骨頭,扔到地上,讓地方官府去啃。

    至於兩者會不會打起來?打起來纔好呢,否則中央權力怎麼起到裁判制衡的作用?地方都和和氣氣,合作對抗中央,那還了得?而至於士紳會不會因此起來造反?

    別鬧了,人家家大業大,遠沒到那一步呢,哪朝哪代造反不都是泥腿子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所以說,如果真的要改,大明只需要照搬就行了?”

    “自是如此。”

    姜星火點點頭。

    “第一點,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博弈,解決辦法,便是如此。”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點,也就是中央與士紳的稅收博弈。”

    “跟戶口累進稅、分家公證稅不同,中央與士紳的稅收博弈,就沒有取巧可言了。”

    聽完,夏原吉突兀開口。

    “這一條,真的能落實下去嗎?”

    ——————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蹇義意有所指地感慨了一聲。

    不過,他的規勸也僅到此爲止了,多餘的話,並不敢說。

    朱棣那還不知道,這位天官是在勸他,不要想着動士紳。

    否則,士紳大概率會在基層操作中,把朝廷想加給他們的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

    到那時候,朝廷就會好心辦壞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可搞錢,對於朱棣來說,那可是放在前頭的大事!《永樂大典》、遷都北京、開鑿大運河,哪個不需要錢?

    原本,朱棣搞錢的辦法,跟歷代君王沒區別,苦一苦百姓。

    不過朱棣現在卻已經知道,有了不需要苦一苦百姓也能撈錢的辦法。

    所以,朱棣自信了。

    以往面對文官們的陰陽怪氣,朱棣是很難理直氣壯地反駁回去的。

    此時,朱棣卻撫掌起來。

    “好!”

    “蹇尚書說得好!”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朱棣笑呵呵地說道,“所以朕覺得,姜星火一定能提出不用百姓苦,又能給朝廷多收稅的辦法,看來蹇尚書也是這個意思!”

    朱棣這就是裝作聽不懂了。

    蹇義面色一變。

    習慣性的規勸君王,那是文官們的傳統。

    反正拿百姓做由頭,皇帝也說不出什麼來。

    本來就是這樣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錢,要花錢就得收稅,要收稅只能收農業稅,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嘍。

    收士紳的錢,想都別想!

    最後就成了皇帝對不起百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