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437章 會審
    今天是“多牢多得”李至剛三司會審的大日子。

    雖然詔獄經驗豐富,但這種大場面,即便是李至剛,那也是頭一回。

    因爲在此之前《明報》鼓動的聲勢比較大,所以民間對此投入了較高的關注,市井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都是這起案件可能的審判結果。

    刑部外,圍觀的百姓把衙門堵得水泄不通。

    “哎,你們看!街那頭有人出來了!”一個眼尖的婦人踮腳叫喊着指向了刑部衙門另一頭的長街拐角。

    緊接着更多的人發現了從詔獄方向駛來的馬車。

    “人來了!人來了!”

    “快開始了!”

    圍觀的百姓紛紛跟着叫喚道。

    馬車很簡陋,連個墊子都沒有鋪,而李至剛被鎖在馬車內的時候,雙目緊閉,顯然是心緒煩亂。

    馬車緩慢行駛了片刻後停住了,外面響起了錦衣衛催促的聲音:“到了!”

    “該下去了!”

    一聲冰冷的提醒,令李至剛眼皮打了個激靈。

    他睜開眼睛,發現馬車已停了下來,跟隨的錦衣衛,則跳下馬來,履行着交接手續

    隨後馬伕便揮鞭駕車,準備掉頭離去,刑部的腰間配着刀的官差頭領則是站在馬車旁邊盯着他。

    李至剛之前是在詔獄關着,所以歸錦衣衛管,而如今就算是正式移交給刑部了。

    隨後從衙門涌出的幾名刑部差役則是手中拎着水火棍,在官差頭領的帶領下,將李至剛簇擁着押入衙門。

    一身囚服的李至剛緩步走入了刑部衙門,他的臉色十分沉重,似乎心事重重的模樣。

    見此情景,街道上頓時傳來百姓議論的聲音:

    “哎呀!真的要被判死罪啊!聽說昨晚錦衣衛可還砍了五六顆腦袋!”

    “錦衣衛砍人腦袋跟這有什麼關係?”

    “嘖嘖,管他呢,李大人這輩子也算值了吧?”

    “誰說不是呢……”

    眼瞅着聲音越來越大,幾乎到了震耳欲聾的局面,兩名差役從刑部走了出來,朝着周圍的百姓喝道:“安靜!”

    隨着這句話,原本喧囂嘈雜的街頭瞬間變得小聲了起來,兩名差役見狀滿意地點點頭,又走了回去,關上了門。

    而這些聲音飄入耳內,李至剛的表情愈加複雜,他低頭想着什麼,卻始終沒再擡頭。

    事實上,有些百姓沒搞懂的是,但凡是需要三法司會審的案子,其實很少有能翻案的,基調到底怎麼定,一般事先都定好了。

    而三法司會審,又稱三堂會審,就是因爲三法司一同審理某個案件的時候,會在刑部大堂的正中間設置三張桌子,上面坐着負責此案件的三個官員,也就是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而如果這些堂官不在,則有副手代替,這三個官員在審理過程當中每人都有相同的發言權。

    當然了,凡事無絕對,事先定好的東西,還是有臨場改變的可能,而三法司之間互相制衡,也確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減少冤假錯案產生的概率。

    不過還是那句話,三司會審的本質還是審判建議權,真正的審判權,還是在皇帝手裏,三法司的意見只能說“僅供參考”。

    而皇帝最終判決的結果,也就是那幾種,要麼同意三法司的會審結果然後執行下去;要麼原則上同意,但是對於具體量刑不滿意,自己改一個量刑;要麼乾脆打回去重新審理。

    李至剛之所以心裏沒底,就是因爲等待的時間太長,而變數太多.三法司會審本該私下溝通好意見的,但如今鬧得滿城風雨,徒增了許多變數,讓他心裏也沒底了。

    李至剛深吸了一口氣,邁着沉重的步伐朝着衙門內走去。

    進了衙門,差役們緊緊地跟隨他的身側,一同前往,生怕李至剛在刑部的地盤上出什麼意外.以前不是沒有這種情況,有的官員心理壓力太大,都不用審,直接自己撞柱子了。

    但當他們跨過大堂臺階和門檻的時候,一位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迎面走了過來,他衝着李至剛笑道:“李兄,別來無恙。”

    見到這位此前相熟的刑部主事,李至剛的臉上露出一絲苦澀的微笑。

    對方拍了拍李至剛的肩膀,隨即說道:“走吧,咱們先去見見國師大人。”

    “嗯?”

    李至剛一時愕然。

    在對方的引領下,他們來到了東花廳,西花廳是三法司主官們喝茶休息的地方,而這裏則是作爲欽差的姜星火單獨待的地方。

    在案件審理之前私下接觸當然是不合規矩的,但如果是宣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下官拜見國師大人!”那刑部主事對着姜星火行禮道。

    姜星火點了點頭,攤開手中卷着的聖旨說道:“陛下口諭,李至剛接旨。”

    嗯,口諭也是得落到紙面上的。

    李至剛趕忙叩首參拜。

    “奉天承運皇帝,諭曰:着李至剛好生交代,該是你的,便認下來;若有亂扣罪名的,也勿含混過去。再有不曉得的事情,可當堂告與國師知道。”

    冷知識:“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斷句是錯的,正確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且截止到永樂元年的今天,只有明朝是這麼用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用的開頭是“長生天氣力裹大福癮護助裹皇帝聖旨”,宋朝的開頭則是常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而泰山封禪的宋真宗以前的唐宋時期,聖旨開頭則大部分時間跟皇帝沒啥關係,用的是“門下:”作爲開頭,只有即位詔書纔會用皇帝開頭。

    而且皇帝很少發“詔”,詔書是要頒行天下的;“制”則是皇帝自己草擬或書寫的,表達重視;“誥”和“敕”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品級,一品至五品用“誥”,六品至九品用“敕”;“諭”就比較隨便了,應用場合極爲廣泛。

    李至剛聽了這道口諭,哪還不曉得是什麼意思,登時心裏的大石頭就落了地。

    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說不明白的問姜星火。

    宣完旨,這裏人多眼雜,姜星火也不好再與李至剛單獨多說什麼,只是匆匆交談了兩句,但就是這兩句交談,讓李至剛眼神一亮。

    “當真?”

    “千真萬確。”

    李至剛點點頭,便一同出去,準備開始接受審判。

    刑部大堂內的陳設簡單樸素,桌椅板凳都是普普通通的黃花梨木製成,案臺也很是普通,除了一個香爐和幾個花盆之外,別無他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