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四百七十九章 鋼材
    第479章  鋼材

    這是一個技術停滯不前的年代。

    在這個年代,由於大明帝國的國土面積廣闊,人口相對稀疏,再加上路引制度導致陸路交通極爲閉塞,這個帝國在建立之初的三十餘年,一直沒有進行有效的、大規模的技術交流,匠戶制度下不管是父死子繼還是師死徒繼,都存在着“代代留一手”的情況,有的技術留着留着就斷了傳承,這使得冶金領域的技術發展速度極其緩慢,幾乎是凝滯,甚至是倒退的狀態。

    這時候,在冶金領域使用最廣泛的燃料,其實就是煤炭。

    說來很奇怪,但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的一件事,那就是在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人想過,煤炭還能變成什麼。

    “煤炭的產物”這個命題,放到後世,很多人都能想到一大堆,汽油、柴油、煤油、尿素、甲醛、瀝青、塑料、合成纖維.

    但這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的科技產物了,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階段,其實煤炭最重要的產物,就是焦煤。

    焦煤其實就是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一千度左右,然後經過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制成的,這一過程叫高溫煉焦,然後煉製出來的焦煤主要用於高爐鍊鐵和用於銅、鉛等有色金屬的鼓風爐冶煉,姜星火雖然化學學的一般,但也大概記得,是起還原劑、發熱劑的作用。

    而鍊鐵的高爐採用焦煤代替煤炭和木炭,爲現代高爐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礎,是冶金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但在現在的工匠眼裏,卻完全意識不到這一點,原因也很簡單,煤炭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冶煉過程中,作爲跟木炭一樣的燃料,起到給冶鐵高爐加熱的作用。

    而對於工匠來說,他們用的煤炭的價格其實是很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是必須要愛惜一點使用的,隨意給霍霍了那就太可惜了,畢竟這玩意兒比木炭要難獲得,大明南方的煤礦並不多,產量也不高。

    但工匠們哪知道,如果不霍霍一下,把煤炭扔進密閉空間去幹燒,是無法獲得焦炭的。

    總而言之,之所以沒人嘗試,或者有人嘗試了但是沒有傳播出來,主要原因就是煤炭對於工匠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不過工匠們考慮的問題,對姜星火來說都不是問題。

    這就像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袋米、一捆柴都很重要,不能輕易浪費,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如果能用這種微小的代價就嘗試出新的技術路線,是完全可以通過“浪費”來試錯的。

    “派人去袁珙負責的化肥工坊,那裏是不是有小規模的製備焦炭設置?讓他們送焦炭過來,如果沒有就現在開始煉製。”

    雖然現在的化肥工坊,主要的生產過程就是把從萬里石塘的鳥糞島定期運來的鳥糞稀釋,加入各種有用沒用的其他物品,製成化肥裝袋貼籤然後售賣。….

    但在最初試驗的時候,爲了獲得合成氨來展示化肥的功效,是有一條土法煉焦線的,當時只是爲了通過綠礬液體來收集氨氣,並非是爲了煉製焦炭,焦炭只是副產物,姜星火也從來沒想過用焦炭來提高爐溫,繼而製造液態鋼的事情。

    畢竟穿越者也不是百科全書,很多串聯的知識點,在只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很難意識到它的其他作用的,所以姜星火也下意識地忽略了這一點,直到現在纔想起來。

    雖然現在的化肥工坊,已經不需要這種低效的製取手段,但是怎麼說呢這種有紀念意義的裝置,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就像是很多名人保存完好的故居,意思是差不多的。

    煉焦有兩種,一種是土法煉焦,一種是正經的焦爐煉焦。

    化肥工坊裏保存的,就是土法煉焦的小爐子和長條埋焦設施。

    土法煉焦的實際過程,只能用“樸實無華”四個字來形容,所謂的長條埋焦設置,不過是一個堆放成長方形的池子,四周頂底都用耐火磚密封,然後點燃煤炭,經一段時間把煤氣全部燒完,不再冒煙,就煉成焦炭了

    有什麼技術難點?也沒啥,最多就是弄個側壁的導火道,讓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與未燃盡的大量煤裂解產物形成的熱氣流,經長條埋焦設置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並將部分熱傳入裏面,然後從孔洞裏注水熄焦,冷爐,扒焦。

    土法煉焦結焦的時間相對比較長,成焦率也低,煤耗更是高的沒眼看,而且環境污染賊嚴重。

    但是無所謂,正經的冶鐵場,姜星火肯定會讓他們想辦法改進出來專門用於煉焦的焦爐的,對於這些人的聰明才智和動手能力,姜星火沒有懷疑過,他們缺的或許只是思路上的指引。

    這些拿過來用的焦煤,只是姜星火用來給他們看,怎麼用新的燃料,把爐火的溫度提高到足以熔化出鋼水的地步的。

    姜星火和胡元澄出去說話了,內裏的工匠們議論紛紛。

    “焦炭?聽着是把煤炭又燒了一次,是不是跟木頭燒成木炭,是一個道理?”

    “木頭燒成木炭還能接着燒,煤炭燒成焦炭,那不就是一堆黑疙瘩了?還能接着燒?”

    “誰知道呢,不過上頭這些大人物要怎麼弄,咱就怎麼弄吧,混口飯喫,計較那麼多幹嘛。”

    “我們這些熟鐵不夠吧?還需要往裏放生鐵?”

    有人立即說道,他們剛剛也看了,若是大規模的煉,怕是這裏的不夠,因爲剛剛送走了一批熟鐵。

    雖然這個時代,工匠們無法直接得到液態鋼,但是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生鐵含有其它雜質較熟鐵要多些,同樣的道理,把生鐵回爐的話,最後得到的鐵水,裏面的雜質也要比熟鐵的鐵水要多些.事實上在現代鍊鋼也是,除非是特種鋼,不然的話理論上都是可以用熟鐵回爐的,只不過很少有人這麼做就是了,都是有成套的設備和工藝幾步就到位的。….

    “老師傅,你說這能行不?”

    這時候,工匠們看向了一直在角落裏沒說話的那個面色蠟黃,穿着棉襖的老人。

    老人皺了皺眉,對那個瞎折騰的安南人,他看不順眼,因爲他一眼就能判斷出來,想要靠着減少冶鐵爐的對空氣接觸面積來提高爐溫是不可行的,以前不是沒人想過這個法子,早就折騰個遍了,卻無一人成功。

    但國師不一樣。

    國師的威望,又豈是這些安南人能夠比的?

    所以,他並不敢質疑姜星火的決定,只是努了努嘴,說道:“且看看吧。”

    這時候,姜星火正在和胡元澄討論煉焦設施的建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