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國師 >第五百一十三章 辯手
    第513章  辯手

    姜星火看着負責協助秩序工作的錦衣衛遞上來的名單,稍稍陷入沉思。

    明初理學宗師,能真正有青史留名地位的,無非便是宋濂、劉基、方孝孺、曹端,寥寥幾人而已,宋濂、劉基這兩位洪武時代的執牛耳者,如今早已成了絕唱,而建文時代的方孝孺,作爲自己名義上的“師爺”,更是被噶的全部傳承都斷了,未來真正能引領永樂時代的曹端,現在還只是年輕一輩的宗師。

    至於再往後,在明代思想界起到承上啓下作用的薛瑄、吳與弼、胡居仁等理學宗師,現在要麼沒出生,要麼才十來歲至於三原學派和崇仁學派這些名噪一時的學派,更是連影子都沒有。

    所以,按名單來看,只要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學派領袖,算是該來的是都來了。

    看着自己被士林普遍歸類到了浙東學派嫡傳裏,姜星火真的哭笑不得。

    “有說的嗎?這是按浙東的永嘉、永康學派事功之學來劃分的嗎?”

    姚廣孝揶揄地笑了笑,只道:“還真不是。”

    傳統概念上的浙東學派作爲一個地域性學派,其實是大類的說法,古以錢塘江爲界,分爲“浙西”、“浙東”,後世的杭嘉湖地區古爲“浙西”,而寧(甬)紹、臺溫、金麗衢地區均屬“浙東”地區。

    南宋的時候,浙中呂祖謙的金華學派、陳亮的永康學派、浙南葉適的永嘉學派,統稱爲浙東學派。

    金華學派傳承到了汪與立這輩自不必說,而主張“經世致用”的事功之學的永康、永嘉學派主要活躍於南宋,最終在宋元之際走向沒落不得不說,有楊氏三代人堅守門楣的關學這種學派,反倒是少數的、幸運的。

    “這裏面最重要的劃分方法,是黃溍-宋濂-方孝孺這一支的新浙東學,按傳承順序,到姜聖你這根獨苗苗上了。”

    經過老和尚的解釋,姜星火方纔明白了過來是什麼意思。

    到了明初,浙東學派的含義開始有所改變,金華學派退居其次,後來居上的是宋濂-方孝孺這一脈,也就是“新浙東學派”。

    而宋濂“新浙東學派”這一脈,還要追溯到元代的“儒林四傑”之一的黃溍。

    這是一個對明初思想界有着極其深遠影響的人物,但卻鮮少被人所知。

    其人是浙江義烏人,出身雙井黃氏,是黃庭堅的親叔黃昉的九世孫,在元末思想界有着無與倫比的地位,充任過元廷的經筵官給元帝講課,並且擔任了知制誥負責撰寫皇帝詔令,還擔任過國子學博士,三度出任浙江等省的鄉試主考官,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作爲黃溍的得意門生,明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曾經這樣記述人們爭先誦讀黃溍詩文的情景,“海內之士與浮屠老子之流,以文爲請者日集於庭,力麾而不去,一篇之出,家傳人誦,雖絕域殊邦,亦皆知所寶愛”.而宋濂、王褘(《元史》總裁官之一)、傅爍、金涓、朱廉、傅藻,明初一大票足以稱爲“大儒”、“儒宗”的儒者,都是黃溍的門生。….

    所以說,黃溍的“新浙東學派”的思想,纔是明初正經的官學、顯學。

    “新浙東學派”的宋濂、王褘等人,主要繼承的是黃溍推崇的朱熹理學,但宋濂在師承黃溍的同時,上接許衡、吳澄等人的思想路線,很強調心的作用,他以求我寸心、自我覺悟爲爲學首要任務,也就是“世人求聖人於人,求聖人之道於經,斯遠矣,我可聖人也,我言可經也,弗之思耳”,有點心學思想那個意思,但核心還是返諸己身那一套,屬於誠心正意的範疇。

    方孝孺爲什麼在建文時代名聲這麼大?除了他學問確實不一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宋濂親傳弟子,是“新浙東學派”,也就是大明最顯赫的學派的這一代掌門人。

    不過作爲宋濂的弟子,方孝孺的學術觀點跟宋濂還是有點差異的,方孝孺更強調“博文約禮、格物致知”,提倡篤行踐履,反對空談心性的“棄書語,絕念慮,錮其耳目而不任,而僥倖於一旦之悟”的頓悟流修習法門,方孝孺主張讀書窮理,反對自我覺悟而同宋濂異趣,這是經劉因、許謙等人的思想發展而來。

    但總的說來,明初的理學家着重於博學廣識,考定文物制度,纂修前人著作及前代歷史,理論上建樹不大,思想特點都不是很明顯,哪怕是“新浙東學派”內部,也是一代掌門人一代思路。

    可惜,兩年前“新浙東學派”因爲方孝孺那句“誅我十族又如何”基本被噶了個一乾二淨

    姜星火以前聽過一個笑話,叫做“四個說相聲的對着罵街,把那倆熬死,活下來的就是老藝術家”。

    這不巧了嗎?

    頗有點地獄笑話的意味,現在“新浙東學派”活下來的只有一個人了.

    姜星火照了照衙門裏的玻璃鏡子。

    ——“新浙東學派”字面意義上的唯一傳人·“舊浙東學派”永康、永嘉學派實學事功思想的集大成者。

    就是你了,姜星火!

    “心學、理學,都要來些人,嗯,這些人都很不錯。”

    又看了看名單,再看看給自己的安排,姜星火越看越滿意。

    其實這麼安排是很自然的,在外界看來,姜星火如果拋去身上“謫仙人”的神祕色彩的話,在學術思想上,大體上是兼容理學、實學,以經世致用的事功之學爲主,屬於正統的真正復興浙東永康、永嘉學派之人,說是實學宗主也不爲過。

    對於大明的思想界和學術界而言,在學術水平上,姜星火的主要貢獻在於給理學的天理論(以矛盾解太極),格物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踐方能出真知),工夫論(知行夾持,循環無端,以致良知)做出的決定性突破,這三塊理學大廈始終沒有填上的磚,被姜星火給填上了,補上了窟窿。

    單從已知的學術貢獻來看,姜星火在整個學術界,就已經是穩穩坐三望一的頂級儒宗了。….

    而還有諸如在幕後提出心學新論、解答有命論與志氣說等等未發佈的觀點,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哪怕是最傳統的程朱理學衛道士,也並沒有人質疑姜星火的學術水平,只是普遍對他的立場和觀點不太認同而已。

    姜星火一手道德層面的實學,一手實踐層面的科學,一起構建了現在大明獨有的“新學”,雖然從整體的相對數量上來講還很弱小,但從絕對數量上來看,跟隨者已然是如過江之鯉,他本人在大明學術界的影響力自然也非同凡響。

    而且這種影響力,還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