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第一百七十六章 會晤
    !--go-->

    西奧多·羅斯福在美國曆史上算是個很成功的總統,畢竟能上總統山,與華盛頓、林肯並列。

    他也一貫奉行

    “門羅主義”,即所謂的孤立政策:不摻和歐洲列強那檔子事,歐洲也不能摻和美洲事務。

    說白了,美國搞門羅主義就是想把整個美洲當成自己的後花園,可以說最早期形式的霸權主義。

    但美國嘴上說着孤立主義,最近幾年又開始搞

    “門戶開放”,典型又是一種擴張性政策。老雙標了。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侄子,富蘭克林·羅斯福此後也當了總統,這位任期四屆的二戰時期總統,名氣更大,一般被稱爲小羅斯福。

    此時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是老羅斯福了。等了沒多久,老羅斯福就接見了幾人。

    “白宮”這名字也是老羅斯福起的,而且他還全面整修了一下白宮,不過此時還沒有那個着名的橢圓形總統辦公室。

    “總統先生,您好。”梁誠和李諭先向老羅斯福問了好。老羅斯福說:“東方的大使先生,你好,抱歉現在纔會晤。”說了幾句例行官話後,梁誠說:“總統先生,這次我最大的任務是想要打通我清國留美的通道,您是知道的,我是第四批留美幼童,深知貴國教育優良。”老羅斯福已經從國務卿海尹那大體知道了梁誠的意圖,於是說道:“此事確實可以提上我方議程,但具體的條款還是要擬定。”梁誠當然知道美國的想法,他們肯定要提點條件,但爲了能讓學生留美,只要不是太過分,什麼條件梁誠都可以接受。

    梁誠說:“總統先生自然可以依照貴方利益提出,我也無須隱瞞,我方最大的利益點就是能夠再派學生赴美留學。”老羅斯福道:“先生真是坦率,你放心,這是一件正常的文化交流事務,鑑於貴國以及大使先生的態度,我肯定會盡快推進。”梁誠說:“我們也希望總統先生儘快推進,因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清國優秀學生東渡日本留學,那裏距離近,而且學費也低。”這句話有點綿裏藏針了。

    李諭想,梁誠確實有點外交手腕:清國沒有實力,就委婉地拿出日本說事,也是弱國外交不得不採取的辦法。

    如今的國際形勢雖然比不上一戰、二戰前的錯綜複雜,但絕對比100多年後李諭曾經所處的時代要麻煩得多。

    如今日俄兩國已經在東北劍拔弩張,稍微明眼的人就能看出來兩國大戰在即。

    英國的政策是不允許歐洲大陸有過強的國家出現,有的話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它,早年的法國以及拿破崙就是這麼被硬生生按下去的。

    如今沙俄拼命擴張,早就成了英國的眼中釘,所以英國的目標就是阻止沙俄過分強大。

    五十多年前着名的克里米亞戰爭,英國聯合幾國成功擋住了沙俄西進的腳步。

    而沙俄也很快明白,自己還不是這些老牌強國的對手,往西走不通,就轉而把視線投向了東方。

    海參崴是個好港口,但再好也沒法和大連這些港口比。海參崴每年都難免有上百天的冰凍期,而且夏秋季還有大霧,經常影響船隻靠岸。

    而大連作爲內海上的港口,條件優良多了。沙俄幾百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個好的出海口,顯然海參崴還無法滿足他們,所以纔對東北地區如此覬覦。

    這就是沙俄東擴的動機。不過英國並不想讓沙俄如願以償。最開始英國是想要扶持滿清對抗沙俄的東擴,但想不到滿清爛泥扶不上牆,沙俄的西伯利亞鐵路滿洲支線現在都修到大連了,也是令人瞠目結舌。

    英國只得把目光投向了日本。在大部分歐洲國家眼裏,也包括新興的美國眼裏,沙俄就是個暴發戶、二流國家,絕對不會任由它壯大。

    而日本顯然在他們看來弱小得多。英國也不圖日本能做到什麼地步,但好歹能夠在戰場上打贏清廷,所以英國感覺日本還是強一些的。

    但他們也絕對想不到日本此後會變成何種模樣。美國並不想摻和進日俄戰爭,但多少感覺日本有點勝算,一旦日本戰勝明顯強大的沙俄,其影響力肯定比打敗落後的清廷要厲害多了。

    此後美國其實也在積極調停日俄戰爭,不過都打到戰爭尾聲了,日俄兩國都精疲力盡,撐不下去了。

    美國順勢介入,讓兩國停戰,西奧多·羅斯福甚至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總之這句話裏藏着很多信息,搞外交的嘛,都是這樣說話。包括100年後的時代也一樣,不是十分了解國際形勢的,根本不明白外交官爲什麼那麼說。

    老羅斯福當然明白梁誠的意思,於是說:“選擇權在貴國以及貴國學生手中。但我們希望清國知道,現在的美國相比日本,是個更加開明強大的國家,我們的大學教育水平絕非日本可比。”老羅斯福迅速壓了日本一下,順便擡了自己一手。

    梁誠緊接着順着捧了一句:“就是因爲美國的開明強大,我又在美國學習多年,才希望讓我們大清國的學生再次赴美。”老羅斯福知道梁誠這是在給臺階,但作爲美國總統,他肯定不會按部就班順着梁誠的話講下去,於是轉而說道:“大使應該記得,當年並不是我們驅趕了留學生,事實上是貴國將學生召回。”最後一批留美幼童大概在1881年被清廷召回。

    理由比較可笑,因爲這些學生去美國時只有十幾歲,在美國長大,難免懂了一些思想,爲了更像個現代人,不少人順手把大辮子剪了。

    這對於清廷高層來說就不能忍了。之前還有學生加入基督教,多少能接受,剪辮子實在是觸動了清廷高層裏保守派們的可笑底線,於是把幼童都召回了,生怕西方先進理念成爲

    “洪水勐獸”。甚至馬克吐溫都說服當時的美國總統格蘭特,請他通過直隸總督李鴻章撤銷清廷決定,但一切都太遲了。

    爲了這事,李鴻章沒少上奏,依舊於事無補。不過20多年過去,尤其是甲午戰敗、庚子國難兩件慘痛失利後,基本除了清廷皇族,所有人都知道必須向別人學習,一些東西該改改了。

    再加上這些留學生確實水平高,清廷現在也就有點無奈接受了。算是一種破罐子破摔吧,畢竟現在滿清皇族以及八旗裏已經拿不出一個像樣的人才。

    很快朝中大權會落入袁世凱和張之洞手裏,至於明面上最有權力的大臣奕匡,是個只認錢的,這種有明顯把柄的人怎麼能玩得過袁世凱。

    梁誠說:“總統所言極是,但時過境遷,如我這般留美幼童已經可以身居高位,從這點您就能夠看得出,我們對於貴國教育之尊重。”老羅斯福對梁誠的態度很受用,回道:“自是如此。但未免過往教訓重演,我們也需要對貴國之留學生做考察,總不能再任憑貴國驅使。你知道的,這可不文明。”梁誠說:“總統的提議很現實,我也感覺應當讓我們的學生具備初步的知識後留美,否則時日太長。”梁誠這些留美幼童,都是要在美國學13年左右,然後加兩年遊歷,總共15年。


章節報錯(免登陸)